简介:卫生系统反应性是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一个主要维度,同时,医疗机构的卫生系统反应性亦是影响现阶段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以Z市为例,借鉴WHO研制的关键知情人调查表,从需方的角度分析了三级医疗机构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水平与分布,并对影响反应性水平的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调查地区三级医疗机构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水平偏低,特别是反应性中的自主性、保密性、及时性等方面,而且,三级医疗机构卫生系统反应性的分布公平性不容乐观;进一步对影响三级医疗机构卫生系统反应性的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社会医疗保障、尊严、自主性、保密性、交流、及时性、社会支持网络、基本设施服务质量、选择性、户口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三级医疗机构卫生系统反应性评价。针对以上三级医疗机构卫生系统反应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应不断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的配置结构,建立较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此外,在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应注意将规范化诊疗与个性化诊疗相结合,从而最终改善三级医疗机构卫生系统反应性。
简介:换道是驾驶员达到快速通行目标的一种常用手段,但换道会带来很多公路交通事故。为有效避免交通事故,需给驾驶员提供换道安全预警。构建了安全换道决策模型,将换道决策分为换道意图识别和换道条件判断分别建立模型以提高预测精确度。通过神经网络方法SOM(Self-Organization-Map)聚类及BP(BackPropagation)建立换道意图识别模型,基于贝叶斯理论建立最小风险贝叶斯换道条件判别模型。模型开发和测试采用车辆轨迹数据集(NGSIM),提取数据中的换道行为特征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将驾驶员换道决策预测视为输入变量的函数。通过对比最小贝叶斯和最小风险贝叶斯方法发现,由后者构建的换道条件判别模型效果较好,对于不换道行为的预测精度为90.4%,换道行为的预测精度为73.8%。鉴于错误的换道决策可能导致交通事故,而错误的不换道决策只会导致失去一次换道的机会,在换道辅助系统中,不换道决策的精确度要求需高于换道决策的精度。最后,在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中加入换道决策模型,其结果验证换道决策安全。最小风险贝叶斯换道条件判别模型的引入,使得换道决策系统能够通过修正风险系数,进一步提高换道判别精度,减少不安全的换道概率。
简介:在社会科学领域,"认同"是一个备受学界关注的概念。同理,促进人的安全认同作为安全管理的本质,安全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研究理应重点关注"安全认同"这一重要概念。本文针对目前人的安全认同缺失的不良现象,立足于理论思辨层面,基于大安全视角,以认同的定义为基础,提出安全认同的定义,并对其进行扼要解释。在此基础上,阐释安全认同的功能与特征,并深入剖析安全认同的动机、路径及其惰性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安全认同是安全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概念,促进人的安全认同需从增强人的安全认同动机、综合运用各类安全认同路径,以及减弱至消除人的安全认同惰性三方面着手。此外,安全认同理论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安全管理学原理,该研究可为促进人的安全认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简介:为研究不同火灾工况对宿舍楼火灾过程的影响,应用Pyrosim对某大学东六宿舍进行火灾动态模拟,对比分析了宿舍大楼所有门窗全开状态和着火房间窗户闭合、门在20s后打开的状态下,宿舍楼各部分温度、烟气层高度、门窗热流量及烟气蔓延特点。Pyrosim模拟结果表明,在火灾爆发的前20s内,火势发展与门窗开合状态无关。在火灾中后期,门窗全开状态下,着火房间的温度及热流量较低、烟气层离地的高度较高,着火房间上方的宿舍受烟气影响较为严重;而在着火房间窗户闭合、门在20s后打开状态下,横向走廊及各层楼梯处受烟气影响较严重。
简介:本文通过对3777名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的校园欺凌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绝大多数欺凌者同时也是被欺凌者;校园欺凌形式中语言欺凌是主要形式,而关系欺凌最具重复性;校园欺凌行为的参与者表现为明显低龄化与性别差异化的特点,男生参与校园欺凌行为的概率要显著高于女生;中部地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学校,且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把隐瞒事实作为第一选择。相关性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少旷课、少玩网络游戏、较开明的教育方式、与同伴相处融洽、不结交帮派朋友可以降低校园欺凌的风险;父母关系紧张、专制型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不融洽、家庭结构不完整、师生关系差、与同伴的关系较差、欺凌环境恶劣是校园欺凌的风险性因素。校园欺凌风险防控应该以学校为核心,学生、家长、教师形成反校园欺凌联盟,社会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监管互动,构筑反校园欺凌的环境。
简介: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性基因(ARGs)泛滥问题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目前关于抗性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方面,但是关于抗生素对ARGs传播的影响研究还相对缺乏。质粒是ARGs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以基于RP4质粒的大肠杆菌(E.coli)接合转移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盐酸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氯哒嗪、磺胺异唑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根据单一暴露的结果设计混合抗生素的浓度比,探究抗生素联合暴露实验对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只有盐酸四环素对含有四环素抗性的RP4质粒的接合转移频率有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在联合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无促进作用的抗生素会抑制四环素的hormesis效应,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生素的环境风险。并且用受体理论解释了抗生素对质粒接合转移的hormesis效应产生机制,为目前尚无定论的hormesis受体理论机制提供了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