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从基因水平上研究中药复方对脾虚型AR的治疗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用药七天后,检测大鼠IL-2mRNA,β1-DefensinmRNA等变化。结果用药七天后各治疗组的鼻部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p<0.05)。IL-2mRNA,β1-DefensinmRNA表达脾虚AR组和AR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虚AR组与AR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与AR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能明显改善鼻粘膜病理反应;并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对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调节,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药复方灌肠对肠道菌群的纠正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肠道菌群感染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的临床分析和质量,观察组患者给予积极的中药复方灌肠治疗,每日一次,分别在接受治疗4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在接受中药复方灌肠治疗后,大肠杆菌菌落计数明显减少,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计数明显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灌肠治疗肠道菌群性疾病,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帮助调节患者体内的大肠杆菌,控制菌群失调等不良现象,稳定患者肠杆菌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中药复方药物的动力学研究是近年来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分析中药复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可以揭示其药效机制,并为中药复方药物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文详细阐述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药物吸收速率的评价、药物分布的影响因素、药物代谢途径的研究以及药物排泄的动力学特征等方面。研究表明,中药复方药物的动力学特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成分的组合、剂型的选择和个体差异等。此外,新型分析方法的应用和药物体内行为的数学模型建立也为中药复方药物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索中药复方药物的动力学特性,以加强其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的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中药复方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在各大数据库中寻找收集关于心悸中药复方的有关文献,将心悸中药复方数据库建立起来,总结药物的类别频次以及使用状况,分析用药规律。结果266篇文献中所记录的处方,补虚药物的使用率占首位,使用频次为462,使用频率为35.23%,炙甘草使用130次,占方频率为73.09%,桂枝使用116次,占方频率为70.92%,是各处方中使用最频繁的补虚药物。结论心悸中药复方的用药以桂枝以及炙甘草为主,注重对人体益气养血,并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宁心安神的药物为辅,符合中医治疗心悸益气养血为主,安神化瘀为辅的原则,也印证了心悸本虚为主,痰瘀火热兼夹为标的病理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挖掘分析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http://epub.sipo.gov.cn/)中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 2.5)录入方剂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软件中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专利中出现的高频药物、处方组合规律,利用数据挖掘方式得出的核心组合及所演算出的新处方。结果共纳入治疗心力衰竭中药复方专利101项,涉及处方101首,药物316味,常用中药有黄芪(59.41 %)、茯苓(41.58%)、丹参(40.59%)、葶苈子(34.65%)、附子(33.66%)等;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心、肺、肾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多为益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等功效药物的不同搭配。并总结新处方核心组合12个,演算新方6个。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心力衰竭治法以益气活血、温阳化湿、健脾利水为主,同时应重视滋阴、袪浊、固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提高疗效,规范处方用药。
简介:摘要:胰岛素抵抗(IR)是指由于多种原因降低了受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降低,从而使血糖升高,此时体内会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随着社会发展,代谢综合征人群大幅度增加,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二型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已经超过90%,因此对IR的研究工作迫在眉睫。近年来,利用中药改善IR,无论从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都取巨大进展。从研究效果来看,中药复方的药用效果要强于单味中药。本文对近年来对改善IR的中药复方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大家后期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