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瞻性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持续提升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住院病人中抽取120例,开展对照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对病房管理、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护患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不良事件率为1.67%,较对照组的11.67%相比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管理模式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ICU危重病人治疗中的作用,从而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22年六月至2023年六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8名重症监护病房病人,采用奇偶校验的方式,将68名病人分成两组,每组34名,观察组34名。观察两组病人在住院天数、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精神状态得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治疗组的感染率为2.94%,比正常组的23.53%有所下降;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分别为97.06%和61.76%。观察组与正常组比较,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对ICU危重病人进行了显著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ICU里的感染状况,降低了感染的发病率,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同时提高了病人对病人的满意度,减轻病人的消极情感,促使病人以一个好的心态来对待病人,这对于提高病人的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目的为既利于骨折愈合,又不浪费骨量,以避免供骨区骨取出过多及降低供骨区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合适的植(取)骨量。方法选择自体髂骨植骨术的45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测量骨缺损和游离碎骨块的体积。根据植(取)骨量和骨缺损量的比例将患者分为1.0倍组、1.5倍组和2.0倍组3组,每组15例。植(取)骨量分别为骨缺损量的1.0倍、1.5倍和2.0倍。随访12个月,观察3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倍组骨折愈合率为86.67%(13/15)。显著低于1.5倍组(100%)和2.0倍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倍组和2.0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骨量浪费和提高愈合率,选择1.5倍植骨量较适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icra™ Transcatheter Pacing System无导线起搏器(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背景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中国澳门镜湖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植入Micra无线起搏器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81.6岁,最大102岁。分别在出院前、植入后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收集起搏器电学参数和不良事件。结果实施Micra植入术患者手术时间(49.0±15.1)min,X线光曝光时间(8.3±4.0)min。植入时电学参数:阻抗(803.2±233.8)Ω、感知(9.1±4.4)mV、阈值(0.6±0.3)V/0.24 ms,住院天数3~5 d。围术期内,早期并发症(植入术后3个月内)术后穿刺点血肿(3.8%,3/80)、心包填塞(2.5%,2/80)、穿刺点动静脉瘘(1.3%,1/80)、起搏器感知不良/阈值过高(2.5%,2/80)、起搏器综合征(1.3%,1/80),平均随访1.48年,无中远期并发症。结论与传统起搏器相比,Micra无导线起搏器操作简单、微创,避免导线和囊袋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为符合单腔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带来新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骨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4年10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陪护率及护理工作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50%,高于对照组患者8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陪护率86%,优于对照组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工作合格率95.4%,优于对照组9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在骨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陪护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工作合格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术后采用不同康复模式的治疗效果,提出适宜的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模式。方法在9家医院因肘关节骨折129例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现行骨科康复模式,观察组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进行术后康复。分别在术后5天、12周、2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aguescale,VAS)、关节活动度评定,术后12周、24周进行HSS(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功能评定。结果VAS评分观察组:术后5天(3.94±2.12)分,术后12周(1.04±1.46)分,术后24周(0.38±0.76)分;对照组:术后5天(3.12±1.54)分,术后12周(1.12±1.28)分,术后24周(0.75±1.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屈曲和伸直活动度观察组:屈曲术后5天(72.07±28.08)°,术后12周(107.55±24.11)°,术后24周(120.40±22.56)°;伸直术后5天(18.97±18.68)°,术后12周(15.59±17.51)°,术后24周(10.51±14.66)°;对照组(屈曲术后5天(68.24±28.29)°,术后12周(107.50±20.64)°,术后24周(117.82±18.66)°;伸直术后5天(17.54±25.34)°,术后12周(18.24±22.43)°,术后24周(14.27±23.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旋前和旋后术后5天及术后12周时观察组:旋前术后5天(51.50±30.95)°,术后12周(77.76±13.23)°;旋后术后5天(47.00±30.92)°,术后12周(77.14±15.67)°;对照组:旋前术后5天(42.22±29.67)°,术后12周(74.55±18.52)°;旋后术后5天(41.50±30.31)°,术后12周(71.98±2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时观察组旋前(83.06±7.41)°,旋后(82.77±7.65)°,显著优于对照组旋前(78.30±14.59)°,旋后(73.56±22.67)°(P=0.035,P=0.005)。HSS评分术后12周观察组(77.00±15.06)分,对照组(68.14±19.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HSS评分观察组�
简介:目的:以ICU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前瞻性护理对于改善其睡眠质量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ICU清醒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的57名患者接受了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7名患者给与前瞻性护理干预。结果:无论是焦虑自评量表(AnxietySelf-rating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分,还是护理满意度以及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可使ICU清醒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产科重症感染治疗中应用的前瞻性意义。方法:本课题选取某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时段内收治的 44例产科重症感染患者,取同期患者 44例为对照组。根据 PCT(降钙素原)、 CRP( C-反应蛋白)、血培养、宫腔分泌物培养等检测指标下指导用药,对比患者抗菌效果及抗菌药使用时间。结果:对照组抗菌效果略差于试验组,数据间对比有意义( P< 0.05)。试验组抗菌药使用时间为( 8.47±3.50) d,对照组为( 13.09±3.87) d,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产科重症感染患者,以 PCT动态波动指导下使用抗菌治疗方案,不仅可增强抗菌效果,还可缩短患者抗菌药使用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急诊外科收治的9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外科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前瞻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急救时间、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各项指标均要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9.15%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的总满意率(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该护理模式能够缩短患者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急诊外科护理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