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介绍一种用动静脉环植入组织工程室进行体内组织工程内生性血管化的方法,内生性血管化是将动静脉环/束固定在组织工程室中,新生血管以动静脉环/束为轴从内向外使构建体血管化。动静脉环具有较强的诱导血管化的能力,联合特定的细胞生长环境,可将种子细胞构建成不同的有良好血管化的移植物。该法有望解决组织工程血管化不足的问题,并将组织工程扩大到构建大而厚的三维移植物,使用于临床成为可能。

  • 标签: 动静脉环 植入 组织工程 内生性 血管化
  • 简介:摘要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以眼外伤为直接原因引起的PVR。视网膜脱离是外伤性PVR的独立危险因素,外伤性PVR是开放性外伤眼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国际对于开放性外伤眼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间尚未达成统一认识,而延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间可错过外伤性PVR的治疗时机。本文阐述外伤性PVR的概念和治疗问题、临床研究发展和治疗原则探索,以期提高临床对外伤性PVR的认识,掌握外伤性PVR的治疗重点,为眼科医师开展工作,提高外伤性PVR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多模态MRI鉴别诊断肝硬化增生性结节和小肝癌的临床表现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择取肝脏内科于2020年01月~2022年11月期间进行就医检查的肝硬化增生性结节患者55例(A组)和小肝癌患者64例(B组),分别采用常规MRI检查和多模态MRI检查进行诊断,统计、对比两组的临床检出结果。结果:在A、B两组的临床检出率方面,多模态MRI检查(100.0%,100.0%)均高于常规MRI检查(90.91%,90.63%),P<0.05。多模态MRI图像表现中,A、B两组的病灶形态以及T1W1、T2W1平扫信号呈现方面的差异均较大。结论:肝硬化增生性结节和小肝癌患者采用多模态MRI检查,能够对病变进行准确鉴别,并直观、清晰的反映出病灶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增生性结节 小肝癌 多模态MRI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学校与社会的性教育并不先进,为满足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方面的需求,本文展开分析。我国在1980年就开始施行中学青春期教育,后续并没有系统地提出教育方向以及发展方向,受到观念、升学率等的影响,这一方面的教育存在感不强。本调查研究旨在寻找关于职业高中青少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合适方式,讨论怎样展开教育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帮助现在学生改变对性方面的看法与态度。

  • 标签: 青少年 性知识 生殖健康知识 身心健康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一项多中心研究,在全国多个地区招募参考个体,建立中国3 d至6岁儿童外周血降钙素原(PCT)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全国11个省市的18家医院中招募3 d至6岁表观健康儿童和无特定疾病儿童3 353例,分为3~28 d、29 d~1岁、1~3岁、4~6岁4个年龄组,收集其血清,使用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和诺尔曼NRM411-S7化学发光分析仪对其PCT进行测定,并采集末梢全血,使用诺尔曼NRM411-S7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其末梢血PCT,剔除离群值后通过Ma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性别、年龄和标本类型间差异,不同的分组分别取右侧单侧95%可信区间作为其生物参考区间。结果参考人群的外周血PCT水平未检出性别差异,各年龄段的末梢全血与血清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8 d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罗氏系统血清PCT 参考区间为:3~28 d,<0.23 μg/L,29 d~6岁,<0.11 μg/L。诺尔曼系统血清PCT 参考区间为:3~28 d,<0.21 μg/L;29 d~1岁,<0.09 μg/L;1~6岁,<0.10 μg/L;末梢全血PCT 参考区间为:3~28 d,<0.26 μg/L;29 d~6岁,<0.15 μg/L。结论末梢全血PCT水平分布,静脉血清和末梢全血间均存在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尤其是28 d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之间的PCT水平分布也有显著性差异,故需分别建立其生物参考区间;另外考虑到儿童是高度异质性的群体,不同实验室引用该参考区间前应进行必要的验证。

  • 标签: 参考值 降钙素原 儿童 血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鳞状细胞癌(metaplas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MS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HER2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0—2021年诊断的MSCC共47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47例患者均为女性,单纯的鳞状细胞癌(pur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SCC)25例,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混合性化生性癌(mixed metaplastic carcinoma with squamous cell component,MMSC)22例。中位年龄54岁(29~84岁),肿块直径0.8~10.0 cm,平均3.3 cm,85.7%(24/28)病例的最大直径<5 cm,仅4例≥5 cm。89.5%的MMSC表现为实性肿块,而囊性变更常见于PSCC组(50%,P<0.05)。36.7%(11/30)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淋巴结转移。在所有病例中鳞状细胞癌成分均完全或部分表达p63、p40及细胞角蛋白(CK)5/6,55.3%(26/47)为三阴性表型,HER2阳性患者共7例,6例为MMSC,显著高于PSCC组(1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MMSC中的浸润性导管癌HER2 2+/鳞状细胞癌HER2 0,但荧光原位杂交示浸润性导管癌阴性,鳞状细胞癌阳性。7例HER2阳性患者中,6例接受了抗HER2靶向治疗,其中2例在术前接受了联合抗HER2靶向治疗的新辅助化疗,1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残留肿瘤为鳞状细胞癌;随访9~26个月,4例无疾病进展,2例出现肺转移,1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MSCC是一组异质性疾病,PSCC和MMSC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实体。大部分MSCC为三阴性,HER2阳性多见于含有浸润性导管癌成分的MMSC。部分HER2阳性MSCC患者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后可以达到完全缓解或长期无进展生存,但鳞状细胞癌成分对靶向治疗的敏感性可能要差于浸润性导管癌成分。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后 化生性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增生性瘢痕是受损皮肤的细胞外基质过度堆积导致的病理性修复结果,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功能。瘢痕形成的程度与创面愈合过程中炎症反应的强弱直接相关,过度或延长的炎症反应会增加增生性瘢痕的发生率。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可参与调控由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促纤维化网络,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密切相关。该文就IL-6及其信号通路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炎症 纤维化 皮肤 增生性瘢痕
  • 简介:【摘要】青春期是从孩童到成年的关键阶段,是自主意识及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对性与生殖健康充满好奇的时候,如果没有进行正当性教育的普及,容易引起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发生。我国卫生教育课程在各所高校都有开展,但是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知识教育还没有具体的文献资料。本文就对青少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进行集体宣教和培训干预进行阐述和分析。

  • 标签: 集体宣教 培训 性与生殖健康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8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对不同分期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Ⅳ期手术治疗效果最佳,术后并发症相应较轻,不同分期的手术治疗效果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增殖性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芎软疤液联合超声导入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对照组予以硅酮气雾剂联合超声导入治疗,研究组予以丹芎软疤液联合超声导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瘢痕瘙痒及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瘢痕瘙痒及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联合应用丹芎软疤液与超声导入疗法,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且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丹芎软疤液 超声导入 增生性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冲击波联合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的节点为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纳入的对象为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8例下肢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落实对患者相关资料的回顾,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例数为34例。对照组纳入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基于此,观察组纳入者增加冲击波治疗,对比疼痛程度、双侧伸、屈膝肌PT值。结果:疼痛程度应用VAS工具评估,在治疗8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与右侧的侧伸、屈膝肌P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治疗中,采用冲击波联合综合康复治疗,既能减轻疼痛感,又能改善双侧伸、屈膝肌PT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烧伤 增生性瘢痕 冲击波 综合康复治疗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生艺术绘画治疗对精神障碍急性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在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接受原生艺术绘画治疗的精神障碍急性期患者82例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用数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联合原生艺术绘画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第1、第2和第3疗程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QLS)、自我效能感(GSES)、自制课堂测评和自制调查表情况变化。结果两组入院时以及1个疗程后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实验组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院时及1疗程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实验组心理社会、精力/动力、精力/症状、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院时以及1疗程后的自制课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实验组的自制课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院时以及1疗程后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以及1疗程后的满意度比较均不明显(均P>0.05);2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原生艺术绘画治疗对精神障碍急性期患者症状改善效果较好,同时提高课堂表现状态、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效能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康复护理干预 原生画艺术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医学院校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对医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管理育人的优势作用,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实验室从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创建“人性化”实验环境、规范管理实验室设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健全实验室开放共享服务等方面入手实施人性化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 标签: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实验室 人性化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