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0~4岁体格生长特点和规律。方法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电子病历信息登记系统中的8 496例早产儿横断面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同期随访203 123名足月儿作为对照。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NBW)组、低出生体重(LBW)组和极低出生体重(VLBW)组;观察不同组别男、女童48月龄内的体重、身高(长)变化,并构建数值表,分析其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8 496例早产儿中男4 839例、女3 657例,其中VLBW组525例,出生体重(1.28±0.14)kg;LBW组3 862例,出生体重(2.07±0.28)kg;NBW组4 109例,出生体重(2.86±0.35)kg。NBW组2~<3月龄体重[男(5.61±0.96)比(5.64±0.78)kg,女(5.11±0.67)比(5.18±0.71)kg]和8~<10月龄身长[男(70.3±2.4)比(70.6±2.4)cm,女(68.9±2.2)比(68.9±2.4)cm]与足月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BW组24月龄前体格指标随年龄增长与足月差距减小,24月龄后接近足月平均水平,体重相差0.64~0.95 kg,身高相差1.3~1.7 cm;VLBW组48月龄体重、身高仍低于足月平均水平,体重轻2.80~2.86 kg、身高低3.3~4.3 cm。VLBW组2~12月龄体重增长值分别高于LBW、NBW组0.35、0.71 kg;但在0~2月龄、12~48月龄VLBW组体重增长值分别低于LBW、NBW组(0.64、0.76)kg,(1.04、1.49)kg。24~<36月龄时,VLBW组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检出率最高,NBW组低于LBW组(P均<0.01);NBW组超重或肥胖率最高,VLBW组低于LBW组(P<0.01)。结论4岁前,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指标达到足月儿平均水平时间不同,有必要对早产儿生长的校正胎龄时间深入研究。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超重肥胖发生率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障碍发生率高,两者都是值得重视的营养不良高危人群。
简介:摘要2020年,《中华肝脏病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功组建,由96名编委组成;紧锣密鼓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加强组稿、审稿工作,其中组稿文章79篇,占刊载论文的36.9%;推荐突出贡献执行主编(组稿专家)12名,突出贡献审稿专家(含编委)30名,高质量论文30篇。被《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列为T1级,被认为已经接近或具备国际一流期刊。英文版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被SCIE收录。组织承办的"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分别于2020年9月和11月召开。2021年将继续办好杂志、办好会议。恪守"求真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刊理念,助力科技创新,倾力争创世界一流学术期刊。
简介:摘要2020年,世界支气管和介入呼吸病学大会(简称WCBIP 2020)在我国成功举办,是世界支气管和介入呼吸病学联盟(WABIP)新的里程碑,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介入呼吸病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WCBIP 2020已成过去;面向未来,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未来,我们应在呼吸病学的视角下全面把握学科方向,全面把握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脉络,全面布局,全面发展。重视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建设完善的介入呼吸病学体系,重视临床应用的规范性,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加强前瞻性创新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国际视野,建设优秀的学科文化。中国的介入呼吸病学一定会更加蓬勃发展,迎来新的辉煌。
简介:摘要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是全国唯一的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地区,基于博鳌乐城特许医疗政策,开展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形成支持创新药械临床评价和审评审批的真实世界证据,已成为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领域,真实世界证据的产生不仅依靠高质量的真实世界数据,还需要合理可靠的研究设计。本文在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和监管部门所发布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指导原则或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博鳌乐城特殊政策环境和前期实践经验,总结了博鳌乐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的设计类型,并探讨了各设计类型在博鳌乐城特殊医疗政策环境中的关键考虑,旨在为进一步实施和开展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围手术期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及手术+辅助化疗病例的真实世界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临床分期cT2~4aN0-3M0(AJCC第8版);(2)行D2胃癌根治手术;(3)至少完成1周期的新辅助化疗;(4)至少完成4周期辅助化疗[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或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接受过放疗;(3)资料数据不全者。将入组患者中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者纳入围手术期化疗组,将单纯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手术+辅助化疗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和减小选择性偏倚。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倾向评分匹配后的总生存时间(OS)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O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末次有效随访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PF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患者首次影像学诊断进展时间或死亡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OS和PFS。结果纳入病例2 045例,其中手术+辅助化疗组1 293例,围手术期化疗组752例。倾向评分匹配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各492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治疗前肿瘤分期、肿瘤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辅助化疗组相比,围手术期化疗组患者的全胃切除术比例更高(χ2=40.526,P<0.001),切除肿瘤最大直径更小(t=3.969,P<0.001),转移淋巴结数目少(t=1.343,P<0.001),侵犯脉管(χ2=11.897,P=0.001)和神经(χ2=12.338,P<0.001)的比例更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胃癌D2根治术后分别有24例(4.9%)和17例(3.4%)出现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367)。围手术期化疗组中位OS长于手术+辅助化疗组(65个月比45个月,HR:0.74,95% CI:0.62~0.89,P=0.001);围手术期化疗组的中位PFS也长于手术+辅助化疗组(56个月比36个月,HR=0.72,95% CI:0.61~0.85,P<0.001)。亚组OS和PFS森林图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女都能从围手术期新辅助化疗中获益(均P<0.05);45岁以上年龄(P<0.05)和正常体质量(P<0.01)患者获益明显,cTNMⅡ期和Ⅲ期患者有获益趋势或者显著获益(P<0.05);印戒细胞癌患者获益不明显(P>0.05);胃体、胃窦部位肿瘤获益更明显(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药物治疗是青光眼常见的降眼压措施,多个指南或共识一致推荐前列腺素衍生物为治疗青光眼的首选药物。真实世界研究(RWS)是指在真实临床、社区或家庭环境下获取多种数据,从而评价某种治疗措施对患者健康真实影响的观察性研究,RWS显示他氟前列素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其他各种类型青光眼均有良好的降眼压效果,在单药初治、换药治疗及联合治疗的治疗模式下均可降低各类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且眼部不良反应较轻。然而目前相关的RWS还存在无对照组等局限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估其药物应用效果。本文就他氟前列素治疗不同类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RWS概览及在不同治疗模式下的疗效和他氟前列素在RWS中的安全性、依从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他氟前列素实际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常规起搏器升级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CRT升级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8年5月至2020年2月常规起搏器升级为CRT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起搏器诱导性心肌病(PICM)组和非PICM组,CRT升级术后进行随访,分析CRT升级的临床疗效及其预测因素。结果研究纳入56例CRT升级患者,年龄为(58.8±11.6)岁,男42例(75.0%,42/56)。CRT升级前34例(60.7%,34/56)患者为PICM,22例(39.3%,22/56)患者为非PICM。非PICM患者较PICM患者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减低(12.0%±9.3%对5.4%±9.6%,P=0.012),合并肺动脉高压及肾功能不全比例更高。随访6个月,共有40例(71.4%,40/56)患者为CRT有反应。PICM组患者CRT有反应率明显高于非PICM组[85.3%(29/34)对50.0%(11/22),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M是CRT升级有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常规起搏器升级为CRT后疗效总体较好,PICM患者CRT有反应率更高,CRT升级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对于诊断明确的PICM患者建议尽早升级CRT。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门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及疗效。方法评估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治疗176例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患者出现症状至首次就诊中位时间7(5~120)个月,就诊原因包括出血(52.3%)、贫血(51.7%)、感染(6.8%)。诊断流程中168例(95.5%)患者完成髂骨骨髓穿刺(骨穿),仅22例(17.1%)完善了多部位骨穿(胸骨分类);骨髓活检完成率85.1%(143/168);只有59.5%(100/168)和58.9%(99/168)完成了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86例(48.5%)完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筛查;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完成率最低,仅45例(26.8%)。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及左旋咪唑为最常见治疗方案,总计77例(43.8%),其次为CsA联合雄激素45例(25.6%),单用CsA者24例(13.6%),单用雄激素者16例(9.1%),14例(7.9%)患者确诊后选择中药或未治疗。根据门诊复诊频率将176例患者分为复诊规律组(每年≥4次)130例(73.9%)和复诊欠规律组(每年<4次)46例(26.1%)。复诊规律组6个月有效率较高(52.5%对28.0%,P=0.005),12个月高质量缓解率更好(40.7%对16.7%,P=0.027),24个月复发率更低(4.4%对36.4%,P=0.001)。结论真实世界治疗的AA患者诊断流程需重视多部位骨穿检查并完成PNH克隆筛查、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门诊规律复诊患者可获得高质量缓解,复发率低,推荐每年至少复诊4次。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门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及疗效。方法评估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治疗176例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患者出现症状至首次就诊中位时间7(5~120)个月,就诊原因包括出血(52.3%)、贫血(51.7%)、感染(6.8%)。诊断流程中168例(95.5%)患者完成髂骨骨髓穿刺(骨穿),仅22例(17.1%)完善了多部位骨穿(胸骨分类);骨髓活检完成率85.1%(143/168);只有59.5%(100/168)和58.9%(99/168)完成了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86例(48.5%)完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筛查;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完成率最低,仅45例(26.8%)。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及左旋咪唑为最常见治疗方案,总计77例(43.8%),其次为CsA联合雄激素45例(25.6%),单用CsA者24例(13.6%),单用雄激素者16例(9.1%),14例(7.9%)患者确诊后选择中药或未治疗。根据门诊复诊频率将176例患者分为复诊规律组(每年≥4次)130例(73.9%)和复诊欠规律组(每年<4次)46例(26.1%)。复诊规律组6个月有效率较高(52.5%对28.0%,P=0.005),12个月高质量缓解率更好(40.7%对16.7%,P=0.027),24个月复发率更低(4.4%对36.4%,P=0.001)。结论真实世界治疗的AA患者诊断流程需重视多部位骨穿检查并完成PNH克隆筛查、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门诊规律复诊患者可获得高质量缓解,复发率低,推荐每年至少复诊4次。
简介:摘要2021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揭示哮喘的错误观念(Uncovering Asthma Misconceptions)"。旨在呼吁人们采取行动,解决关于哮喘普遍存在的"谬论"及"误解",这些错误观念使哮喘患者无法从哮喘管理的重大进展中获得最佳益处。在哮喘长期管理的过程中,应借助哮喘行动计划向患者传输正确的知识,纠正错误的观念。为进一步提高哮喘行动计划的普及与执行,《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百问百答"》将在本刊发布,为制定个体化的哮喘行动计划提供了临床指导,并对100个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以传递哮喘的正确观念,减少和预防哮喘发作,预防哮喘相关的死亡,推进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
简介:摘要急性胆囊炎东京指南(TG)自2007年发布至今已更新至第三版TG18,而欧洲世界急诊外科协会(WSES)指南自2016年发布至今也已更新至2020版。不同指南的诊疗思路存在一定的共识和差异。熟识指南的更新内容、掌握不同指南间的共识,可使临床诊疗工作更加规范、安全和科学化。本文归纳了两大指南各版本更新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指南间的共识、差异,为临床工作者在急性胆囊炎的诊治中梳理思路。
简介:摘要第21届世界支气管和介入呼吸病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8届呼吸内镜和介入呼吸病学研讨会于2020年11月19—22日成功举办,会议主要以线上形式举行,并在北京设立了线下分会场。此次会议的主题是“New Land,New Scope”。本次会议创造了世界支气管和介入呼吸病学联盟一个新的里程碑,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介入呼吸病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166例,进行临床特征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纳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非重症123例,重症38例;其中男性69例(41.6%),女性97例(58.4%),年龄(47.0±23.5)岁。39例(23.5%)已接种1剂或2剂国产灭活疫苗,接种2剂疫苗的病例重症比例为7.7%,低于接种1剂疫苗的11.5%和未接种疫苗的26.8%,但三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最常见为发热(134例,83.2%),且有39.1%的病例发热峰值大于或等于39℃;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疲倦乏力、口干等。重症病例出现发热的比例(97.4%)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76.4%)(P<0.01),且重症病例发热峰值超过39℃的比例(65.8%)也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30.9%)(P<0.01)。病程中病毒核酸N基因、ORFlab基因的最低ct值中位数分别为20.3、21.5,最低ct值分别为11.9、13.5。入院48 h内有9.0%的病例白细胞计数下降,52.4%的病例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2.5%的病例C反应蛋白升高,57.4%的病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65.3%的病例白介素6升高,35.7%的病例白介素10升高。重症病例出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升高的病例比例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发热峰值越高,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越大(P<0.01),OR均大于>3:95%CI 2~7,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上,非重症病例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药汤剂使用率达到96.7%,重症病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中医治疗率达到100%,在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的基础上,配合中和抗体、康复者血浆等免疫治疗。重症病例入院至转重症时间中位数为5 d,治疗后完全退热时间中位数为6 d,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9 d;28 d内无死亡病例。结论广州Delta变异株感染的新冠肺炎病例,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比例高、体温峰值高、发热持续时间长、病毒载量高、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重症发生率高。其中,重症病例的老年人占比高,与非重症病例相比表现出发热比例更高、高热占比更高、发热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高龄和高热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治愈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实世界数据应用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存在的鸿沟及其原因,并收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建议。研究设计该定性研究针对3类人群分别设计3个访谈提纲。使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地点中国北京市的6家三甲医院(3家综合医院和3家专科医院)。研究对象通过分层目的抽样,对来自12个临床科室的42名医生、5名信息科人员和4名临床管理者进行访谈。结果目前,电子病历数据应用于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存在鸿沟仍然是中国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数据互操作性、非结构化的电子病历记录以及对数据安全性的担忧,造成基于医院的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受到限制。各方利益相关者给出的建议,包括更新医院信息系统、推进数据标准和建立独立的临床研究平台。结论了解造成真实世界数据应用于临床研究出现障碍的原因并给出建议,有助于中国临床研究的发展。本研究认为,更新医院信息系统、推进资料标准化和建立临床研究平台,可以促进未来将真实世界数据应用于临床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液体测压导管(WFC)和气体测压导管(ACC)行尿动力学检查的差异以及检查结果是否可以互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2 147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共有膀胱测压数据2 538次。WFC组1 299次,男856次,女443次;年龄37(24,50)岁;病程1.2(0.4,5.0)年;神经源性膀胱(NB)1 130次,其中创伤性脊髓损伤(SCI)534次、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167次;非神经源性膀胱(N-NB)169次,其中特发性122次、前列腺增生19次。ACC组1 239次,男773次,女466次;年龄37(24,55)岁;病程1.5(0.5,6.0)年;NB 1 040次,其中创伤性SCI 122次、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118次;N-NB 199次,其中特发性41次、前列腺增生40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充盈前、充盈末和排尿后的膀胱内压(Pves)、腹压(Pabd)、逼尿肌压(Pdet),逼尿肌过度活动(DO)时的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DO),自主排尿时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最大尿流率对应的逼尿肌压(Pdet.Qmax),静态尿道压力测定时的最大尿道压(MUP)和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以及初始咳嗽时Pdet的信号模式(分为Ⅰ、Ⅱ、Ⅲ型)。分别对创伤性SCI和特发性两个亚组的测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不考虑病因的前提下,充盈前、充盈末和排尿后ACC测得的Pabd均显著高于WFC[18(10,26)cmH2O(1 cmH2O=0.098 kPa)与15(11,21)cmH2O;23(16,31)cmH2O与20(14,26)cmH2O;23(15,31)cmH2O与18(12,24)cmH2O],Pdet均明显低于WFC[0 (0,0)cmH2O与0(0,1)cmH2O;5(1,13)cmH2O与9(4,17)cmH2O;6(1,12)cmH2O与7(3,14)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咳嗽状态ACC测得的Pves和Pabd增高值均显著低于WFC[22(12,36)cmH2O与23(14,38)cmH2O;20(10,33)cmH2O与21(12,36)cmH2O,P<0.05]。充盈前和排尿后ACC测得的Pves显著高于WFC[18(10,27)cmH2O与16(11,21)cmH2O;30(22,39)cmH2O与26(20,36)cmH2O],MUP和MUCP均明显高于WFC[91(69,118)cmH2O与81(64,106) cmH2O;77(55,103)cmH2O与68(48,91)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det.max-DO、Pdet.max和Pdet.Q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性SCI亚组中,仅充盈前ACC测得的Pves显著高于WFC[15(10,24)cmH2O与14(10,20)cmH2O,P<0.05];尿道压测定中,仅MUP明显高于WFC[95(71,119)cmH2O与85(65,112)cmH2O,P<0.05],Pdet.max-DO、Pdet.max、Pdet.Qmax和MU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亚组中,充盈前和排尿后ACC测得的Pves均显著高于WFC[25(20,29)cmH2O与18(11,23)cmH2O;35(29,44)cmH2O与28(20,38)cmH2O,P<0.05],Pdet.max-DO、Pdet.max、Pdet.Qmax、MUP和MU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初始咳嗽时Pdet信号模式,ACC更易测得Ⅰ型,WFC更易测得Ⅱ型和Ⅲ型。结论与WFC相比,ACC在静息状态测得的Pves和Pabd更高、Pdet更低,在初始咳嗽状态测得的Pves和Pabd增高值更低。WFC和ACC测定的各压力值和信号模式不完全一致,因此不能互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