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肌筋膜炎红外热成像特征及推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56例背肌筋膜炎患者,以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对其检测,并施以推拿手法治疗,同时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设定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热像图外观,并测定温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背部热像图都是高温区作为中心区域温度逐渐下降所形成带状环绕图形。对照组高温区通常为类椭圆形,研究组高温区和压痛点区呈吻合不规则状。对照组高温区很接近脊柱,研究组有一定偏离。两组热像图显示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温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最低温度未出现差异;推拿后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温差均出现明显降低趋势(P<0.05)。结论推拿可以治疗背肌筋膜炎,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肺癌患者接收放疗前、以及接受放疗后行螺旋CT灌注成像,对患者的病灶灌注值、血容量、最高增强值、以及达峰值时间指标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接受放疗治疗后,肺癌患者的病灶灌注值为(15.29±3.56)ml?100g-1?min-1、血容量为(5.03±1.21)ml/100g、最高增强值为(8.35±1.79)HU,明显低于放疗前;达峰值时间为(25.36±3.17)s,明显高于放疗前,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对肺癌患者放疗前、放疗后肿瘤血流灌注变化情况进行反应,可用语疗效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尿路成像对肾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0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肾结核临床患者病例37例,对其分别采取静脉肾盂尿路造影和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而后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37例肾结核患者经CT尿路成像确诊30例,经尿路造影确诊20例,CT尿路成像检出率较尿路造影高(P<0.05);30例尿路成像确诊患者CT表现肾形增大者15例,缩小者3例,其余正常;肾实质内存在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者6例;肾内钙化者13例。结论采取螺旋CT尿路成像对肾结核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敏感性高,临床应给予关注。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TRTE)引导前列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1例疑诊前列腺癌拟行前列腺活检的患者,在经直肠彩色超声(TRUS)扫查基础上,应用TRTE明确可疑病灶引导目标活检,同期并行系统活检。结果TRTE检出可疑病灶42个,其中34个为癌结节,阳性率80.95%(34/42),8个为非癌结节,假阳性率19.05%(8/42),4例前列腺癌弹性图无局灶性改变,假阴性率12.50%(4/32)。目标活检共计97点,前列腺癌检出率77.78%(28/36);系统活检共计642点,前列腺癌检出率31.87%(29/91);两种活检方案比较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RTE有助于确定活检靶目标,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活检的效能。
简介:目的:分析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对9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利用先进的后处理软件对血管进行评估并作出诊断。其中40例诊断为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行冠状动脉DSA,并以此为金标准,评析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一致性。结果:所有MSCTA和DSA图像均有诊断价值。MSCTA显示97.4%血管的狭窄闭塞程度与DSA一致。MSCT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99.6%,特异性为99.7%,准确度为98.6%,阳性预测值为99.6%,阴性预测值为99.7%。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定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CT灌注成像在诊断脑胶质瘤方面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进行脑胶质瘤检查的60例患者。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按照诊断标准分为两组高级别胶质瘤组与低级别胶质瘤组,最后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所有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都进行了CT灌注扫描,并且在重建的CT灌注的图像上对患者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的时间进行了检测,同时对病理标本中患者的微血管的密度采取了测量。结果患者通过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发现,高级别胶质瘤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以及PS均值与低级别胶质瘤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平均通过时间方面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Spearman的相关分析,发现高级别与低级别的胶质瘤组在CT灌注成像的参数方面差异较明显,并且脑血流容积值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呈现正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血管成像中单侧乳腺血供增加对同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69例乳腺疾病患者行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在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进行血管计数,当血管长度≥3cm且最大直径≥2mm时,列入筛选合格范围,得到两侧的差异血管数目,即血管得分。两侧乳腺合格血管差值≥2个时认为单侧乳腺血供增加。分析乳腺单侧血供增加诊断同侧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与病灶大小的关联。结果以乳腺单侧血供增加作为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的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84%,阳性似然比(+LR)为4.06,阴性似然比(-LR)为0.42。T3肿瘤的平均血管评分显著高于T1和T2肿瘤。结论MRI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可以很好的显示双侧乳腺整体血供,单侧乳腺血供增加与同侧乳腺癌相关。
简介: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不同方式控制呼吸的效果。方法选取DSCT被检者150例.分自主式屏气组(对照组)和方言+捏鼻式屏气组(干预组),通过护理干预呼吸控制,CT冠状动脉造影后,进行MIP、vR后处理,参考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指南,采用的5分制标准,评价冠脉成像质量,对比2种方式的屏气效果。结果自主式屏气组(对照组)75例,控制呼吸成功率占90.7%(68/75);方言+捏鼻式屏气组(干预组)75例,控制呼吸成功率占96%(72/75)。结论方言+捏鼻式屏气组控制呼吸成功率明显优于自主式屏气组,同时减少了呼吸训练的次数和缩短了呼吸训练的时间。
简介: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成像(DBT)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能提高少脂肪腺体型(如致密型、多量腺体型)中乳腺病灶的检出率及病灶形态特征显示的能力,降低乳腺癌筛查的成本,提高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0层CT灌注及血管成像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1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CI)患者,于发病1w内行640层CT灌注(CTP)及血管成像(CTA)检查,对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和脑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3例患者中例CT灌注检查发现与责任病灶相符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脑血流量减低,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显著延迟;灌注正常28例,18例临床证实为TIA,10例为小体积脑梗死。119例CI患者CTA显示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结论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能够同时从血管形态和功能上反映脑血管病变和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选择干预性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在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磁共振资料。36例均行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及骨转移部位常规MRI扫描,常规扫描取T1、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序列。将骨转移分为头颅、肋骨、脊柱、骨盆、四肢骨五个区域,统计各区真阳性数、假阳性数、假阴性数及准确率。结果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黑白反转片,除脾脏、腺体等正常组织外,其他正常组织信号被抑制,肺癌原发灶及骨转移病灶呈低信号而凸显,检出率85.3%。结论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对肺癌全身骨转移检测及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3.0TMRI对60例超急性期或急性期单侧脑梗死患者进行扫描,重建FA图及ADC图,测量梗死区与健侧镜像区的FA、ADC值,观察其变化特点及随时间变化规律。与常规MRI进行比较,分析DWI及DT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优势。结果DWI在脑梗死早期病灶检出率为100%,梗死区超急性期FA值升高(P<0.05),ADC值显著降低(P<0.05);急性期FA、ADC值均减低(P<0.05)。结论DWI结合DTI可以超早期诊断脑梗死并精确临床分期,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perfectionwithapplication-optimizedcontrastsbyusingdifferentflipangleevolutions,SPACE)序列对显示腰骶神经根及其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1.5T磁共振行常规扫描后,另加3DSPACE技术作冠状面腰骶部神经根成像13例,所有3D原始图像均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结果13例SPACE序列成像病例中,患者均有腰椎间盘突出症,3DSPACE原始图像能很好的显示神经根的形态、走行及受突出的椎间盘压迫情况,MIP重建图像能多方位观察神经根。结论SPACE序列对显示腰骶神经根部位及病变具有独特优势,优于常规序列,为临床诊治腰骶神经根病变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