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接受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教学的120名本科生分为两组,每组60名,分别接受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及传统方法授课。教学结束后应用理论考核及分组团队心肺复苏考核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比较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本科生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从教学满意度评价、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评价与实践能力提升评价三方面让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应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及R×C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92.50±10.71)分和(86.35±9.02)分,实践考试成绩分别为(85.90±9.72)分和(80.15±11.76)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2)。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教学满意度评价、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反馈、实践能力提升反馈构成比存在差异(P=0.035,P=0.025,P=0.019)。实验组学生的非常满意比率、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比率、实践能力较大幅度提升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3,P=0.001)。结论在心肺复苏教学中,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教学活动中。
简介:【摘要】在西医盛行的当代,中医的发展是受到限制的。中医药不仅要获得国人的认可,最重要的是获得国际的认可,因此中医的发展是离不开西医的辅助的。中医人不能仅仅抱着中医理论固步自封,而是要通过西医的理论和手段,逐渐验证中医理念,并且将中西医的手段结合,从而使病患在就医过程中受到最科学的医疗。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注重气血、阴阳、脏腑等概念;而西医则更侧重于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研究。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中医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难以将中医理论与西医解剖学知识有效融合。因此,本文通过探究中医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改进对策,以期中医领域更好地应用解剖学知识,为中医的发展提供新鲜的助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带教方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的效果及评价。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5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轮转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28人和对照组28人,实习时间均为1个月。试验组采用微信平台的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评估两组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入科时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出科时试验组实习学生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学生及带教老师的主观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可以提高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重视教学准备阶段的价值及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应用评价与反馈法等综合方法进行干预,强化备课效果,以评促教,以提升《外科手术学基础》课堂授课质量。方法在《手术学基础》教学备课、上课实践活动中;以专家评审反馈、高清视频录像反馈、个体化指导等方法进行干预;从教员同行、学员双边人手进行量表评估。将研究所得数据输入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试讲评价表(教员版)总分在两次试讲及正式上课各时间点,总分分别为(78.84±4.06)分、(85.75±3.79)分、(91.38±2.89)分。三次评分依次递增,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三次评估同行评分优秀率(评分≥90分的课堂数占全部课堂数的比例)分别为0%、0.91%、81.81%。正式上课教学评估中,教员同行和学员评分总分平均分分别为(91.38±1.89)分、(91.98±2.56)分,组内相关系数ICC法比较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0.681,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教学培训方式及方法得当(反馈、辅导、教员和学员双边人手随堂评分机制等措施的应用),有利于青年师资基本授课技能和其对教学的兴趣的提高,提高了课堂授课质量。
简介:[摘 要] 讲授法仍然是我国临床医学理论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为克服传统讲授法的不足,本文探索将阈值概念(threshold concepts, TCs)在外科学理论授课中的应用。阈值概念的主要特征包括:变革性、不可逆性、整合性、界限性、麻烦性,识别、确认某一学科或主题的阈值概念的是采用阈值概念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以“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为例说明阈值概念教学法在外科学理论授课中的是可行的。
简介:摘要本研究运用拟剧理论,采用叙事探究方法,探索全英语授课的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张力和应对策略中的职业认同建构。以半结构式话题访谈和开放式叙事访谈相结合的深度访谈方式,收集广州某高校教学医院中以全英语授课方式教授医学专业课程的1名医生(李老师)的语料,采用叙事主题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全英语授课过程中,李老师主要遇到了三大类认同张力:英语语言面子/专业知识面子、知识传授面子/获取知识协助面子和教师面子/医生、研究者面子。在针对上述认同张力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中,李老师建构出了其医学专业课程全英语授课业余教师的职业认同,即以专业知识讲授为重;采用场景引发、临床经验案例、前言知识介绍、中西方差异对比的知识传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阶段性模块化理论及实践授课在腹腔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学生及住培医师各一大组,两大组内各自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阶段性模块化理论及实践授课并参与常规腹腔镜基础技能培训,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腹腔镜基础技能培训。在培训前、后按照考核标准,分别将每组腹腔镜下基础操作6项完成时间及腹腔镜下缝合时间、缝合质量、误损伤次数进行记录。采用SPSS 26.0对考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医学生大组及住培医师大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训练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经过阶段性模块化理论及实践授课后,相对于对照组,医学生试验组腹腔镜下完成基础操作时间更短,缝合速度更快(t=6.18,P<0.001)、质量更高(t=4.17,P<0.001)、误损伤更少(Z=-2.03,P=0.043);住培医师试验组腹腔镜下完成基础操作时间更短,缝合速度更快(t=3.31,P=0.002)、质量更高(t=3.68,P=0.001)、误损伤更少(Z=-2.44,P=0.015)。结论阶段性模块化理论及实践授课能够进一步提高腹腔镜基础技能培训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查将理论授课联合情境模拟法用于护理本科生临终照护教育中的效果。方法招募二、三年级护理本科生52名接受18 h的临终照护教育,包括2 h理论授课、10 h理论授课加临终症状情境模拟练习和6 h案例情境模拟实践。分别使用《护理临终照护问卷》、《弗梅尔特临终照护态度问卷》和《死亡应对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临终照护知识、临终照护态度和死亡应对能力;并分析死亡应对的影响因素。使用《模拟设计评价量表》和《学习满意度和自信心量表》调查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感受。结果52名学生参与临终照护课程,学生的《护理临终照护问卷》得分由(8.98±2.46)分增加到(12.98±2.47)分(P<0.05);《弗梅尔特临终照护态度问卷》得分由(108.92±7.40)分增加到(119.37±8.57)分(P<0.05);《死亡应对量表》得分由(125.33±18.54)分增加到(145.25±16.78)分(P<0.05)。临终照护知识和临终照护态度是学生死亡应对的影响因素(R2=0.827,P<0.05)。学生对培训课程的设计较为满意。结论将理论授课联合情境模拟之教学法运用于临终照护教学中,能提升学生的临终照护知识、对临终照护的态度和死亡应对能力。通过丰富临终照护知识、改善临终照护态度,能提高学生的死亡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