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华鼢鼠在我省北部地区猖獗发生,危害成灾,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筛选安全、高效的杀鼠剂是当务之急。缓效性杀鼠剂具有不产生抗药性,无二次中毒,不杀伤天敌等优点,它的成功应用,将多方面弥补速效性杀鼠剂的不足,提高中华鼢鼠的化学防治水平。为此,笔者就缓效性杀鼠剂进行了试验,

  • 标签: 杀鼠剂 缓效性 中华鼢鼠 杀鼠醚 化学防治 胡萝卜
  • 简介:1胡萝卜胡萝卜不但亩产量高,而且易栽培、耐贮藏,是一优良的多汁饲料。胡萝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单糖、淀粉、钾、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和无机盐类,具有“饲料入参”的美称。

  • 标签: 奶牛 饲粮 多汁饲料 胡萝卜 营养丰富 无机盐类
  • 简介:开化县位于浙江省的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生态环境建设肩负着本县及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责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山水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形成了生态建设模式:青山模式、绿水模式、休闲游模式.

  • 标签: 开化县 浙江 钱塘江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青山模式
  • 简介: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对雏蝗属的褐色雏蝗(Chorthippusbrunneus(Thunb.)),异色雏蝗(C.biguttulus(D.)),小翅雏蝗(C.fallax(Zub.))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染色体数目均为2n(♂)=17=16+XO;常染色体类型为两类,近中着丝点染色体(m,6条)和近端着丝点染色体(T,10条),性染色体类型为近端着丝点。褐色雏蝗和异色雏蝗的核型公式和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K(2n,♂)=17=6m+11T=6L+6M+4S+XO,K(2n,♀)=18=6m+12T=6L+6M+4S+XX;小翅雏蝗的为:K(2n,♂)=17=6m+11T=6L+4M+6S+XO,K(2n,♀)=18=6m+12T=6L+4M+6S+XX。褐色雏蝗性染色体中部有次缢痕,染色体臂数NF=23(♂)、24(♀)。

  • 标签: 雏蝗属 染色体 核型
  • 简介:2005年夏季(7、8、9月),在泰州地区暴发了以高热、皮肤发红、食欲减绝,传播速度快、病程长,病情反复,有一定死亡率为特征的生猪“高热病”。之所以定名为高热病,是因为此病很难确诊为某一病,其病症多以一为主,间或杂以其他多种症侯。或以猪附红体为主,或以流感为主,或以肺疫为主.或并发或继发。在兽医行政部门和技术部门组织的疫情调查当中发现,此次发病猪户(特别是散养户)其发病原因除气候、病原感染外与发病猪舍的建筑有很大的关系。

  • 标签: 猪舍建筑 评鉴 生产 行政部门 发病原因 高热病
  • 简介:蜡蚧是一类形态、习性较为特殊的昆虫。本文就龟蜡蚧(CeroplastesjaponicusGreen)、角蜡蚧(CeroplastespseudoeriferusGreen)、红蜡蚧(CeroplastesrubensMaskell)等蜡蚧介壳、成虫形态的识别、习性要点及无公害防治作了简要介绍。

  • 标签: 蜡蚧 介壳 盛孵期 无公害防治
  • 简介:在同等自然放牧条件下.对初生至30日龄内的羔羊使用土霉素片、消维康和大痢光预防腹泻病的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消维康预防效果最为显著,使发病率降低了26%,并且使用方便,经济实用。

  • 标签: 三种药物 羔羊腹泻 预防效果 试验
  • 简介:林业部1982年颁发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北京林学院主编的《森林经理学》(1982年初版,1984年第二版)、山东林业学校主编的(森林经理学)(1984年初版)中,都对“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中的抽样控制总体修差作了规定或论述。笔者对提法作了比较,提出粗浅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 标签: 森林资源调查 二类调查 森林经理学 设计调查 森林抽样调查 北京林学院
  • 简介:为了解近几年贵州省部分规模养猪场猪瘟(H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主要疫病的感染和免疫状况,采用ELISA方法对2011-2013年贵州省部分规模养猪场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病的免疫效果较为理想,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隐性感染较为严重,应加强综合防控。

  • 标签: 猪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圆环病毒2型 血清学调查
  • 简介: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敌百虫和聚维酮碘对平均体长6.8cm唇Hemibarbuslabeo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对唇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84、0.55、0.41、0.37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0.07mg·L-1;敌百虫对唇的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44、28.00、25.27、23.86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4.23mg·L-1;聚维酮碘对唇鱼骨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8.87、64.90、60.97、57.82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17.29mg·L-1。3药物对唇的毒性高低依次为: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聚维酮碘。该研究为唇的病害防治中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 敌百虫 聚维酮碘 急性毒性
  • 简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拆分了戊唑醇(tebuconazole)、粉唑醇(flutriafol)和己唑醇(hexaconazole)3杀菌剂的外消旋体,并且制备了对映体的纯品.以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苹果轮斑病菌Alternariamali、甜菜褐斑病菌Cercosporabeticola等5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3杀菌剂的外消旋体及对映体的生物活性,比较了对映体之间抗菌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戊唑醇的抗菌活性优于(+)-戊唑醇;(+)-粉唑醇的抗菌活性优于(-)-粉唑醇;(-)-己唑醇的抗菌活性优于(+)-己唑醇.

  • 标签: 杀菌剂 对映体 抗菌活性 植物病原菌
  • 简介:采用芸香科柑桔属的温州蜜柑(CitrusreticulataBlanco)枳属的构桔(Poneirustrifoliata(L)Raf),花椒属的花椒(ZanthaxylumbungeanumMaxim)植物不同叶龄的叶片做饲料,室内饲养柑桔凤蝶(PapilioxuthsLinnaeus)和玉带凤蝶(PpolytesLinnaus)。结果表明:不同饲料对两凤蝶的幼虫期,羽化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

  • 标签: 寄主植物 柑桔凤蝶 玉带凤蝶 羽化率 幼虫发育历期
  • 简介: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氟虫腈在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太湖水稻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氟虫腈在土壤中降解较慢,其在好气条件下的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太湖水稻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5、267和42d,在渍水条件下的3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1、173和32d。氟虫腈在pH偏中性的太湖水稻土中降解最快;微生物对氟虫腈在土壤中的降解起主要作用;渍水条件有利于氟虫腈的降解,推测降解氟虫腈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属。

  • 标签: 氟虫腈 降解 土壤 代谢产物 半衰期
  • 简介:本研究结果表明,茶具的水温在10分钟内玻璃杯〉紫砂壶〉瓷盖碗。且水温的变化可分为个阶段:0-2分钟这一时间段,水温都急剧下降,降幅瓷盖碗〉紫砂壶〉玻璃杯:2-4分钟,水温下降趋缓,降幅玻璃杯〉瓷盖碗〉紫砂壶:4—10分钟,水温下降处于较平稳的状态,降幅玻璃杯〉瓷盖碗〉紫砂壶。研究还发现,用紫砂壶、瓷盖碗和玻璃杯泡茶,茶汤中的儿茶素类和咖啡碱差异不是很明显。

  • 标签: 茶具 保温性能 泡茶效果
  • 简介:分别对毛竹林采用施放苦参碱·烟碱烟剂、喷施白僵菌粉剂及苏云金杆菌粉剂等3生物药剂,进行两色绿刺蛾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施用3药剂后10d,两色绿刺蛾防治效果分别达95.23%、87.89%、89.34%,防治效果明显,表明该3药剂均可单一或综合使用于两色绿刺蛾幼虫的防治,其中以施放苦参碱·烟碱烟剂对两色绿刺蛾幼虫表现出死亡率高、死亡速度快,效果最佳。

  • 标签: 毛竹林 两色绿刺蛾 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
  • 简介:土壤中大量氯化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灌溉水。烟草(NicotianatabacumL)对氯化物的反应是变化的,随各种烟草类型、品种、施肥方法、栽培和采收方式而有所不同。

  • 标签: 氯化物 灌溉水 烟草 类型 施肥方法 采收方式
  • 简介:在海北州同宝牧场应用植物源杀虫剂苦烟乳油、菜奇、螟无逃新型农药进行蝗虫防治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虫剂1.2%苦烟乳油及化学药品0.6%菜奇、20%螟无逃药品平均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7.49%、98.10%、99.04%,均在97%以上,且具有低毒、环境污染小,对人畜相对安全的特点,建议在今后的治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型药品 草地蝗虫 防治效果
  • 简介:面对世界环境危机,玛休斯努力寻找着一可以应对这种危机的新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否认对物质的需求,但否认对物质的贪婪;它既不是传统性的前唯物主义社会,也不是现代性的后唯物主义社会,它产生于现代和传统精华的结合之中。这就是玛休斯提出的协同模式——一在玛休斯看来是与道家顺其自然思想一致的模式。玛休斯坚信这种发展模式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同时又能实现自我。

  • 标签: 玛休斯 发展模式 协同 道家 顺其自然
  • 简介:为更好地经营管理海南岛内的人工林,在五指山市、昌江县、亚市地,分别取桉树林、橡胶林、相思树林这岛内最主要的人工林林下土壤进行了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调查地,同一人工林林下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存在差异,而在同一调查地内,人工林下土壤SOC与TN的含量比率关系相近。就各元素的垂直分布而论,SOC和TN含量在各区域各样地均以0-20cm土层较高,总体来看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TP含量则表现为分层不明显(昌江和亚)或于60-80cm土层达到最高(五指山)。在所有区域各类人工林中,五指山桉树林的SOC和TN含量最高,昌江相思树林的TP含量最高,亚桉树林的SOC和TN含量最低,五指山橡胶林的TP含量最低。研究还发现,个地区所有样地的林下土壤C/N和N/P比值均可分为两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P普遍偏低,存在明显的氮限制。根据调查结果推9n,4,影响林下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因素包括水热条件、地表凋落物积累、土壤淋溶强度及元素的周转率等,前二者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输入和聚集,而淋溶过强则易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但较快的元素周转可以抵消淋溶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各类人工林林下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总体上因地而异,建议对于岛内人工林的C、N、P管理应充分考虑区域性差异。

  • 标签: 海南岛 人工林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