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舍利,一直是僧俗两界共同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由于人们对其中的深层知识,以及其流传的历史演变的了解非常有限,所以讨论仅限于表层的热闹而已,难以深入。关于舍利的失窃、仿制和宗门公案对舍利的借用等常是学界忽视的问题。运用史料与考古发现作一较为深入的论述,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清舍利信仰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 标签: 舍利 失窃 赝品 公案
  • 简介:《百年孤独》是20世纪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作家马尔克斯运用新颖的叙事手法,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情节曲折离奇、不可思议、令人眼花缭乱的故事情节之中。阅毕全书,不仅能让读者感受到荒诞不经的传说给人带来的震撼,还能令其体会到魔幻现实主义的“怪味”,给人以深刻而又犀利的哲理启迪。

  • 标签: 《百年孤独》 艺术特色 现实启示
  • 简介: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结构、功能的研究既关系到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深入研究,更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结构功能二者的关系,表现形态和内容等的研究与探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基础性的理论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层次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
  • 简介:通过对中职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研究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编制了适用于评定中职学生学业自我妨碍倾向的量表。对量表统计分析后表明:自我妨碍主要包括情绪拖延、自我效能、推卸责任和促进干扰四个维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标签: 自我妨碍 中职学生 情绪拖延 推卸责任 自我效能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对《新华日报》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提出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地方报纸的条件和前提;重视《新华日报》的队伍建设,认为领导班子是核心,要适当增加职工福利,重视新闻工作者的素养和能力培养;在全面了解西南地区全局动态的同时,带头为《新华日报》写稿件,并具体指导一些重大问题的宣传报道。重温邓小平对《新华日报》的历史贡献,对于新形势下开展报刊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要坚持党的领导;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 标签: 邓小平 《新华日报》 中共西南局
  • 简介:罗嗣亮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民族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是中国现代化实践和民族复兴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作为近代以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人物毛泽东,一生对重建民族文化自信有过许多思考。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就认为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中“要占个半壁的地位”。

  • 标签: 文化自信 民族复兴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现代化 精神支撑
  • 简介: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一书包含着丰富的战争哲学和战略学思想,尤其是他的“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著名命题包含着后世所谓“大战略”思想,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战略思想的发展都有巨大影响。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的政治本质、战争的概然性、战争的军事目的、积极防御和人民战争等方面的重要观点对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略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 标签: 克劳塞维茨 毛泽东 《战争论》 战略思想
  • 简介:1“互联网+”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的普及率日益增大和自媒体的广泛使用,社会思潮的传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社会思潮传播的主体、传播的速度、传播的内容也日益发生新的变化,展现出新的趋势。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思潮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对理清当前中国社会,由于社会转型和经济市场化与全球化带来的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念混乱的现状,应对社会思潮逻辑转变的必要性和转变的方向,提供逻辑理路。

  • 标签: 社会思潮 逻辑转向 互联网 传播 经济市场化 中国社会
  • 简介: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情况一样,在南斯拉夫,文化艺术是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同时既是由共产主义者联盟所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是一个发出批评声音的领域。在南斯拉夫解体到新国家形成以及从社会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文化领域失去了其意识形态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几乎不再发挥公共影响,其重要性已远远不如从前,其地位业已为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所取代。但是,这场危机也使得被边缘化的马克思主义重新有机会成为一种有说服力的、有创造性的因而有可能产生实际影响的思考方式。在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审美马克思主义,是对官方文化意识形态的一种乌托邦批评,并与之争夺马克思主义正统的地位,而在危机时期,主要是由艺术家们自己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与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美学(或反美学)结合起来。他们寻找的不是正统的说法而是实用的答案:在从晚期资本主义向后资本主义的转变中,艺术能起到什么作用?它能否重新拥有某种审美乌托邦的视野?但是,他们的努力最终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而是造成了一种'化圆为方——做不可能之事'的情况。在审美和艺术领域,他们所生产的是一种所谓的'真实的乌托邦'——当代性的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

  • 标签: 审美马克思主义 转变 艺术行动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重生 “化圆为方”
  •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总体上看积极健康向上,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严峻复杂的挑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辅导员建设、高校领导教师政治定力、高校意识形态思想严重西化等方面存在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其根源分析为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些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领导缺乏政治站位,领导意识形态能力薄弱,思想“西化”严重,通过推行“洋八股”的做法,用西方标准绑架中国评价体系等。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既要有清醒认识,更要对解决好问题有信心。

  • 标签: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问题
  • 简介:恩格斯未完成的小册子《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在已有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各版本中的收录编排方案差别较大。借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编辑研究成果,参考荷兰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藏的有关档案资料,通过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可以尝试对小册子的创作过程进行重构。本文还介绍了《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尚未译成中文的两篇笔记和一份摘录的内容,分析了小册子各手稿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为小册子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中的收录和编排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 创作史研究 文本编排
  • 简介:本文探讨和发展了雅克·拉康的'资本主义话语',将它与马克思的理论相结合以分析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本文同时吸收了马克思与拉康的观点,主张必须与危机的症状性特征建立联系,而不是倒错地迷信资本主义具有永恒自我更新的能力。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的教学当中,拉康力图解决一直沉寂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前提问题,他提出价值——这种根植于人类劳动的、资本主义特有的抽象——源于无意识,换句话说,源于工人本身内在固有的创造性知识,只不过这种知识已经被无意识能指所过度决定。在拉康看来,资本主义的抽象给自己设定了历史任务,那就是将人类知识的无意识实质转换为看起来可计算、可量化的价值以便交换并从中获利,以废除人类知识的无意识实质。对这一困境的分析使我们在探讨当前危机时能够注意到,资本通过剥削人类劳动产生利润的能力正在消失,当前的危机与这种能力的消失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有关。本文对与今天的绿色资本主义的'创新悖论'相关的这一困境加以探讨,并提出以下观点:与相信新一轮的科技攻势所具有的变革能力相对应的是一种具有潜在灾难性的否认。

  • 标签: 危机 价值形式 马克思 拉康 绿色资本主义 否认
  • 简介:中村傩文化在傩仪活动中满足着广大客家先民的心里祈愿,它既是客家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是中村村落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艺术形式。中村傩文化中既蕴含了浓厚的"阴阳"观、"神圣"观,又具有驱鬼逐疫、祈祷纳福的功能性诉求,还包含了独具特色的采茶戏风格等精神内涵艺术形式。

  • 标签: 中村傩文化 精神内涵 艺术形式
  • 简介:近代以来,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我国思想界展开了公德与私德的争论。梁启超认为,无论公德、私德,本质都在于为公共利益服务,他试图以构建公德来促使个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身,而将公德的培育又纳入私德范围,强调个体的道德实践。梁启超的公德观以日本的公德思想为中介,有其西方思想的渊源。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边沁首次提出私人伦理与公共伦理的区分,密尔进一步将之发展为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公共道德是不同于私人道德的外在规范,主要由社会制裁加以维护,其培育则依靠国家引导。中国古代的公共道德理论是强调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应用哲学,把公共道德看作是一种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活艺术。在这一视野下,由于商业在当代经济活动中居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以商业中的契约原则为核心,通过社会监督和国家引导,在上层建筑的领域中构建公共道德。

  • 标签: 公德 私德 社会契约
  • 简介:汉唐典籍如《说文》《初学记》等征引《逸论语》五则,自王应麟、朱彝尊以来,皆以其为《齐论语》之《问玉》篇,"问王"为"问玉"之误,已成定论。因其内容、体制与二十篇不同,为张禹所删。《齐论》自班固之后未见典籍称引;现有文献皆无其进入东汉以后传承情况之记录;郑玄校定《张侯论》,参考《古文论语》,并未参考《齐论》,学术史上"考之《齐》《古》"之说有误。考虑到著录《齐论》的《汉书·艺文志》实出于刘歆《七略》,而许慎引《齐论·问玉》时已称之为《逸论语》,可以判断《齐论》的亡佚时间当在刘歆之后、许慎之前。许慎编纂《说文》,采用《逸论语》,并未全部注明出处,这有助于我们对《说文》编纂与内容来源的认识。

  • 标签: 《逸论语》 《齐论语》 《问玉》 《说文》 学术史
  • 简介:阿尔巴尼亚与新中国友好的革命情谊被誉为"世界革命的突击队"。1979年,恩维尔·霍查基于政治日记出版的"中国纪事"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官方档案对两国在1960-1970年代的交往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描述。后者详细记录了霍查及其领导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在与苏联同盟破裂后对中国的推崇与依赖,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教导和激励。而霍查本人似乎对这段历史并不认同,他在政治日记里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批评。两种材料间系统而清晰的差异可以从对历史进行特定角度的解读来理解。

  • 标签: 毛泽东 恩维尔·霍查 社会主义同盟
  • 简介: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高度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尤其重视发挥处于承上启下关键环节的县委县委书记作用。他特别强调,县委县委书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坚定的政治方向,办社会主义的大事;抓住典型,以点带面,在督促、指导、交流中发挥连通作用;加强领导,注意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反对官僚主义和事务主义,切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健全民主集中制,善于做"班长"。毛泽东所做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对今天我们党的治国理政仍具有重要现实指导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县委 县委书记
  • 简介:选取3~5年级学生163人,采用实验法探究材料类型、相关性对儿童学习判断重学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三年级开始,儿童就能够监测到自己对于图片的记忆好于词对,具有一定的元认知监测能力。儿童对于意义材料的学习判断准确性更高,并且对于同义材料的监测优于反义材料。(2)儿童对于答错项目分配的重学时间显著高于答对项目,证实了监测—控制模型(MC模型),元认知监测对于元认知控制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材料类型 相关性 学习判断 时间分配
  • 简介:对10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现实、网络社会排斥和自我控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结果显示:(1)现实社会排斥与网络社会排斥在发生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网络社会排斥、现实社会排斥、自我控制以及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现实社会排斥不仅能够对抑郁产生直接的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3)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只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

  • 标签: 网络社会排斥 现实社会排斥 自我控制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