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明确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经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术前筛查的175例患者证实为胃LGIN的255例病变纳入研究,并进行内镜下RFA,关注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分,并追踪其复查随访结果。结果255例病变均成功完成内镜下RFA,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治愈率分别为91.3%、90.8%、89.4%、88.2%、86.5%,术后腹痛为主要并发症。结论内镜下RFA是治疗胃LGIN的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门诊治疗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美国建筑师协会(AIA)标准的LOD350首次于2013年在BIMForum上提出。LOD350被定义在LOD300与LOD400之间,其要求是对项目各构件进行真实外型与尺寸的建模,并且在各构件之间要求建立连接件,这对建立BIM施工模型前的优化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为了使土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在各设计专业间能有更好的协调并且提高施工图设计文件的交付质量,本文调查研究了土建施工图设计阶段在项目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和因素,归纳总结了LOD(Level of Development)350细度的特征和属性,对LOD350在BIM应用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场景案例来讨论LOD350作用于土建施工图设计管理中的具体方式,并且评估LOD350对提高土建施工图设计文件交付质量的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CE)-MRI纹理分析术前鉴别脑高级别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表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DH基因型明确的29例高级别胶质瘤,其中IDH突变型10例,IDH野生型19例。采用荷兰飞利浦Achieve 3.0 T超导MR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平扫、增强及动态对比增强(DCE)。采用Omni Kinetics软件进行DCE数据分析及纹理分析,生成全脑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参数图;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各参数图ROI内5个常用纹理特征(能量、熵、惯性、相关性、逆差矩)。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比较IDH突变组与IDH野生组各参数图纹理特征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特征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鉴别IDH突变型与IDH野生型高级别胶质瘤的效能。结果IDH突变型高级别胶质瘤Ktrans、Ve的熵分别为5.368±1.458、6.698±1.081 ,IDH野生型高级别胶质瘤Ktrans、Ve的熵分别为7.334±1.385、8.213±1.32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70、-3.113,P值分别为0.001、0.004)。IDH突变型高级别胶质瘤Ktrans、Ve的逆差距分别为0.567± 0.147、0.417±0.106,IDH野生型高级别胶质瘤Ktrans、Ve的逆差距分别为0.393±0.119、0.296±0.10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52、3.014,P值分别为0.002、0.006)。Ktrans的熵鉴别IDH突变型与IDH野生型高级别胶质瘤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74),对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也最高(100%);Ve的逆差距对鉴别诊断的特异度最高(94.7%)。结论DCE-MRI纹理分析有助于术前高级别胶质瘤IDH基因表型的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质量比(PSAMR)联合前列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I-RADS v2)评分对高级别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行前列腺穿刺并有明确病理诊断的2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抽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病理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高级别前列腺癌组(n=95)和非高级别前列腺癌组(n=112)(其中低级别前列腺癌26例、良性前列腺疾病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PSAMR及PI-RADS v2评分,采用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高级别前列腺癌的独立预测指标;建立独立预测指标联合预测高级别前列腺癌的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高级别前列腺癌组与非高级别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分别为(77.34±7.76)岁和(67.96±7.0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01);前列腺体积分别为(44.00±15.31)cm3和(63.90±28.45)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5,P<0.001);PSA分别为(35.42±12.90)μg/L和(18.85±8.6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01);PSAD分别为(0.86±0.36)μg/(L·cm3)和(0.32±0.13)μg/(L·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5,P<0.001);PSAMR分别为4.71±0.30和1.79±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P<0.001);PI-RADS v2评分分别为(4.31±0.88)分和(2.73±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SA、前列腺体积、PSAMR、PSAD及PI-RADS v2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AMR预测高级别前列腺癌的AUC值为0.834(阈值为2.480,P<0.001),敏感性为0.804,特异性为0.726;PI-RADS v2评分的AUC值为0.874(阈值为3.500,P<0.001),敏感性为0.800,特异性为0.821;二者联合的AUC值为0.922(阈值为0.690,P<0.001),敏感性为0.995,特异性为0.758。结论PSAMR联合PI-RADS v2评分可提高预测高级别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应用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CINⅡ、Ⅲ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组采用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标本切缘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4/50)与18%(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6%(48/50)与84%(40/50)],残留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6%(3/50)与14%(7/50),2%(1/50)与8%(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6、3.98、13.96,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50)与18%(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6、1.26、0.98,P均>0.05)。结论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CIN,可准确定位病灶,切除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手术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H3 G34R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2016—2019年经组织病理学及基因检测确诊为伴有H3 G34R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5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23岁),其中小于20岁患者4例。5例患者均以头痛或肢体乏力起病。影像学提示病变单独位于额叶或顶叶者各1例,同时累及额叶及顶叶者1例,单独累及颞叶者1例,弥漫累及多脑叶者1例;其中2例存在轻度病灶强化。形态上,5例均为胶质母细胞瘤结构,其中2例伴有原始神经元成分;全部5例肿瘤细胞均表达H3 G34R突变型抗体并伴有ATRX表达缺失,除1例外均出现p53过表达,5例均不表达Olig2。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8和24个月复发,后者于复发后3个月死亡;另3例术后不足12个月的患者目前无进展。结论伴有H3 G34R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在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均具有相对一致的特征,包括其显著好发于年轻患者,发生部位几乎全部位于大脑半球,其组织学类型以胶质母细胞瘤最为常见等。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新的肿瘤实体进一步加以研究。
简介:摘要阴道镜检查在子宫颈癌筛查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发现和定位下生殖道病变,指导对子宫颈的取样。然而阴道镜检查的准确率受到诸如受检者年龄及雌激素水平、转诊阴道镜时子宫颈细胞学和高危型HPV型别的检测结果、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病理类型、阴道镜检查的充分性以及阴道镜医师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阴道镜检查时采取对醋酸白色变化部位的多点靶向活检,同时选择性使用子宫颈管取样,可最大程度地增加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检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MR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低、高级别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68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39例,年龄24~78(48.62±10.28)岁。其中WHOⅠ级脑膜瘤52例(低级别组),WHO Ⅱ级12例、WHO Ⅲ级4例(高级别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结合DW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MRI征象以及DWI特点;比较两组患者脑膜瘤实质和瘤周水肿部位ADC值以及肿瘤实质与对侧脑白质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利用ROC曲线分析最佳rADC值对低、高级别脑膜瘤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级别组脑膜瘤边缘不规整、强化不均匀、边缘水肿区、脑膜尾征和囊变、坏死、钙化区等影像学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脑膜瘤,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52例低级别组脑膜瘤中,有38例DWI、ADC均呈等信号,14例DWI呈稍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16例高级别组脑膜瘤实质部分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而囊变、出血坏死、钙化区呈高信号。低级别组、高级别组脑膜瘤肿瘤实质部分ADC值分别为(0.94±0.14)×10-3、(0.73±0.11)×10-3 mm2/s,rADC值分别为(1.16±0.18)×10-3、(0.95±0.14)×10-3 mm2/s,低级别组脑膜瘤实质部分ADC和rADC值均明显高于高级别组脑膜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91、4.277, P值均<0.01);低级别组、高级别组脑膜瘤的瘤周水肿区域ADC分别为(1.82±0.19)×10-3、(1.88±0.21)×10-3 mm2/s,rADC值分别为(2.29±0.24)×10-3、(2.38±0.29)×10-3 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rADC值诊断低级别组、高级别组脑膜瘤的最佳临界点为1.035×10-3 mm2/s,其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87.5%。结论常规MRI结合DWI中ADC值的测量对低、高级别脑膜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级别护理管理对急诊护士综合能力、职业倦怠及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8年6月开始逐步实施分层级别护理管理模式,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急诊科工作的急诊护士60名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分层级别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综合能力、职业倦怠及职业认同感。结果分层级别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其各维度评分均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分层级别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同时,其职业认同感评分也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别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其综合护理能力及职业认同感,并降低其职业倦怠感,进而能够使其更为积极且专业地对急诊科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均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增强MRI图像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预测高级别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 1)基因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具有完整术前颅脑增强MRI图像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182例,其中,IDH 1突变型79例(WHO Ⅲ级45例,WHO Ⅳ级34例),IDH 1野生型103例(WHO Ⅲ级33例,WHO Ⅳ级70例),按7∶ 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使用GE A.K分析软件进行影像特征提取,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特征降维,使用R语言软件包"GLM"函数,建立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以交叉验证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鉴别高级别胶质瘤IDH 1突变型和IDH 1野生型的预测效能。结果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鉴别预测效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可信区间为0.754~0.855,准确率为79.8%,灵敏度为85.5%,特异度为75.4%,阳性预测值为0.734,阴性预测值为0.867;在验证组中的AUC为0.860, 95%可信区间为0.690~ 0.913,准确率为78.9%,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69.0%,阳性预测值为0.700,阴性预测值为0.909。结论基于术前增强MRI建立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可以有效的术前预测高级别胶质瘤的IDH 1基因型。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即刻行全子宫切除术,与先行快速冰冻病理,待常规病理结果回示病变未升级后行全子宫切除术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为HSIL且有切除子宫意愿的患者84例,根据患者手术方案意愿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一步法手术组采用宫颈锥切术送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若提示病变未升级则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两步法手术组采用先行诊断性宫颈锥切术,术中送快速冰冻病理,待常规病理结果回示病变未升级后行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焦虑程度以及不恰当子宫切除率等。结果相比两步法手术组,一步法手术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患者焦虑程度低、肛门排气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步法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一步法手术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步法手术组中度和重度焦虑发生率为71.4%(30/42),高于一步法手术组的31.0%(13/42),P<0.05。一步法手术组不恰当子宫切除1例,二步法手术组未见不恰当子宫切除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IL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验准确性的限制,需重视不恰当子宫切除的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寻找HSIL患者宫颈病变升级的高危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者制定对患者最为有利的手术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在妊娠期的进展、转归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门诊建卡并分娩的合并HSIL的孕妇85例(病例组),并按1∶1配对选择无宫颈病变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HSIL的进展与转归情况及分娩方式对其的影响,比较2组妊娠结局和妊娠并发症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转归率为29%(25/85),转归为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10例,转归为慢性炎15例;持续率为64%(54/85);进展率为7%(6/85),均活产分娩,产后进展为浸润癌1例,进展为HSIL伴微小浸润性癌5例。阴道分娩者与剖宫产者比较,进展率[7%(4/60)与8%(2/25)]、转归率[32%(19/60)与24%(6/25)]和持续率[62%(37/60)与68%(17/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09,P=0.775)。病例组早产率高于对照组[9%(8/85)与1%(1/85),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7],其他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如胎死宫内、未足月胎膜早破、低置胎盘、羊水Ⅱ~Ⅲ度胎粪污染、胎盘早剥、羊水过少和分娩期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妊娠期HSIL进展率低,在除外浸润癌的情况下,孕期可密切随访,产后根据病理结果处理。妊娠合并HSIL可增加早产风险,但并非剖宫产指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在预测高级别脑胶质瘤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4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其中包括WHO Ⅲ级19例,Ⅳ级15例,术前均行颅脑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扫描及IVIM扫描,测量肿瘤实质区域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区域,获得真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perfusion re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将肿瘤实质区测量值除以对侧正常脑实质区,得到校正后参数值:相对D (relative D)、相对D* (relative D*)、相对f (relative f),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MGMT启动子甲基化组与非甲基化组间校正参数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阈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高级别脑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组中rD、rf值高于非甲基化组,rD*值低于非甲基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rD*、rf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814、0.719;阈值分别为:1.703、1.058、1.756;敏感度分别为:84.2%、89.5%、63.2%;特异度分别为:73.3%、60.0%、93.3%。结论IVIM能无创地评估高级别脑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其中rD*的灵敏度较高,有助于指导患者的个性化诊治方案以及对预后的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憩室病与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避免误诊。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切除的20例阑尾憩室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与同期诊断的44例LAMN进行比较,并进行随访。结果20例阑尾憩室病患者中,上皮黏液分泌旺盛10例(50.0%),纤细绒毛状或波浪状上皮4例(20.0%),黏膜萎缩14例(70.0%),仅1例局灶固有层缺失(5.0%),4例局灶黏膜肌/黏膜下层纤维化(20.0%);11例伴阑尾壁外黏液(55.0%),但黏液池内均未见上皮;12例伴黏膜施万细胞增生(60.0%),9例合并急性憩室炎(45.0%),5例合并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25.0%)。LAMN组中,上皮黏液分泌旺盛(42/44,95.5%)、纤细的绒毛或波浪状上皮(43/44,97.7%)、固有层缺失(43/44,97.7%)和阑尾壁纤维化/玻璃样变(44/44,100.0%)的发生率均高于阑尾憩室病组,而黏膜萎缩(4/44,9.1%)和固有层施万细胞增生(11/44,25.0%)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阑尾憩室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病组10例获得随访信息,LAMN组27例获得随访信息,两组获得随访信息的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阑尾憩室病可出现局灶黏膜上皮增生、固有层消失、阑尾壁纤维化和壁外黏液,需要与LAMN鉴别,注意阑尾憩室病黏膜正常结构保留,缺乏真正的肿瘤性上皮和广泛的阑尾壁纤维化、玻璃样变有助于避免过度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经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及再次手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工作及后期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行宫颈锥切术且符合条件、资料完整的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对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再次手术(包括再次锥切、子宫切除)病灶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发生率为31.67%(57/180),切缘阳性再次手术病灶残留率为36.84%(21/57)。绝经、接触性出血、宫颈癌(原位癌、微小浸润癌)是切缘阳性危险因素(OR=2.342、2.428、8.949);接触性出血、宫颈癌(原位癌、微小浸润癌)是切缘阳性再次手术病灶残留危险因素(OR=5.370、10.992)。结论接触性出血、宫颈癌(原位癌、微小浸润癌)与宫颈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密切相关,其中,绝经与切缘阳性有关,它们是影响宫颈锥切切缘阳性、再次手术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T2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纹理分析鉴别低、高级别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术后病理证实为PCa且根治术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行MRI检查的患者,包括常规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采用MaZda软件的3D数据分析模式在T2WI和ADC图上手动逐层绘制感兴趣区(ROI),并生成全肿瘤感兴趣容积(VOI)。通过MaZda软件提取188个纹理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初步筛选出鉴别低、高级别PC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特征。采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鉴别低、高级别PCa的最佳纹理特征组合,并建模。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训练组和验证组模型诊断效能。结果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的最佳纹理特征组合为T2WI的S(1,0,0)correlation和ADC图的S(1,0,0)correlation、S(1,-1,0)sum entropy以及vertical-run length nonuniformity。构建的模型于训练组鉴别低、高级别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4%和80.8%,优于单一纹理特征。模型于验证组鉴别低、高级别PCa的AUC为0.714,稍小于训练组。结论基于T2WI、ADC图的纹理分析对鉴别低、高级别PCa有一定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dio,NLR)与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对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的635名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胶质瘤296例,高级别胶质瘤344例,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以及随访资料。通过R统计分析软件确定NLR、MLR对胶质瘤预后作用的最佳分界点,并以最佳分界点为界值对纳入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术前外周血NLR、MLR对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的影响。结果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术前NLR、MLR水平不同。NLR、MLR对胶质瘤预后影响的最佳分界点分别为1.83和0.16。在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中,NLR<1.83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大于NLR≥1.83患者,MLR<0.16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大于MLR≥0.16患者。在低级别胶质瘤中,NLR,MLR均是预后影响因素,其中高NLR是低级别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2(1.14~3.23), P<0.05];在高级别胶质瘤中,仅高NLR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为独立危险因素[OR=1.42(1.05~1.93),P<0.05]。结论NLR、MLR可以作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估指标,仅NLR可作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估指标。相比较MLR,NLR是更有效的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估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contrast enhanced,DSC-MRI)和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在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切除+同步放化疗后行MRI检查的32例患者,且MRI影像检查中出现新增异常强化灶。根据二次手术或随访结果分为肿瘤复发组(22例)及放射性脑损伤组(10例)。测量两组患者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纯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perfusion re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绘制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参数间相关性。结果复发组rCBV值、D*值、f值均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D值低于放射性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rCBV值、D值、D*值、f值曲线下面积为0.832、0.709、0.814、0.780,灵敏度分别为72.7%、86.4%、81.8%、95.5%,特异度分别为90.0%、50.0%、80.0%、50.0%。DSC-MRI联合IVIM诊断时,曲线下面积为0.891,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8%、90.0%;D*值(r=0.542,P<0.05)、f值(r=0.352,P<0.05)与rCBV值成正相关。结论DSC-MRI联合IVIM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且rCBV值与D*、f值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