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噬是细胞基本的代谢过程,它能降解细胞内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以最有效的方式重复利用这些成分,来维持细胞的生存和组织自稳。自噬可能是真核细胞清除入侵病原微生物的最原始的天然免疫方式。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自噬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途径。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异质自噬能直接去除细胞内病原体,同时激活包括TLRS和NLRS在内的PRRS,以触发其信号转导途径,并促进神经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分泌和吞噬。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自噬反应对T淋巴细胞的平衡、功能和分化、B淋巴细胞的存活和发育以及浆细胞的存活有重要影响。

  • 标签: 自噬 病原微生物 清除
  • 简介: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生物安全级别最高的防护实验室,是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也是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被感染、外界环境不受污染的防护屏障。近年来,强致病性微生引发的烈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扩散。世界各国为满足应急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以及提升生物国防实力的重大需求,纷纷开始加紧建设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阐述了世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与等级划分,各国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进展与成果以及我国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以及国产化四级模式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科技进展,并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建设 分级 科技进展
  • 简介:摘要我们通过重组实验教学的内容,引入研究性小实验,开设第二课堂,改革实验考核等方法提高《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病原微生物免疫学 实验教学 实践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起病急、进展快,重症疑难患者病原体复杂,诊断及治疗困难,可危及生命。早期、准确地明确致病病原微生物对感染判定至关重要,有助于改善预后。当前,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层出不穷,能识别的微生种类越来越多,但如何正确利用和分析微生检测结果仍是临床关注的难题。值得注意的是,感染首先是个临床诊断,所有的判定必须基于临床。文章将概述病原微生物检测在临床感染判定中的作用,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认识。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检测 感染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各项科技研究不断进步,但是这些科技的产物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极大的伤害,进而给许多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带来便利的生活环境。近些年,病原微生物类别越来越多,多数病原微生物还可以变异,许多疾病都具有传染性、食源性的特征。因此,我国在各种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上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希望能满足医疗、食品检测、疾控预防控制等领域的要求。就目前而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与生化实验、基因芯片技术和电阻抗技术等检测方法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领域较为常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都存在自身的优缺点,文章针对各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检测技术 研究分析
  • 简介:主要包括真空冷冻干燥、低温冷冻保存或液氮超低温保存。真空冷冻干燥的酉(毒)种保存时间较长,可保持存活数十年以上,对贮存温度要求不高,贮藏成本相对较低,是菌(毒)种资源保藏中最常用的一种保藏手段。液氮超低温是保藏细胞(病毒)株最常采用的方法。为了避免交叉污染,专业菌(毒)种保藏机构的各类的菌(毒)种(尤其是形成芽胞的细菌、支原体和真菌)通常在不同实验室操作。

  • 标签: 保藏 生物菌 真空冷冻干燥 超低温保存 病原 低温冷冻保存
  • 简介:摘要阐明病原微生物致病基因及其产物对于了解其致病性至关重要。由于致病机制复杂,因此有必要了解微生细胞内哪些基因与体内定居有关、哪些与体内持续感染有关、哪些与毒力有关。如果能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全基因测序,配合现代生物信息软件对基因顺序加以分析,就能对致病基因及产物、病原菌与宿主的关系以及病原菌引起的临床后果作出准确快速的判断。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基因组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对检验食源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调研对象,均为食源性疾病患者,均接受微生检验,观察检验结果,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入组60例食源性疾病患者,共有1104份检验标本,经病原微生物检验,检出病原微生物156株,检出率156/1104=14.13%,其中92株(58.97%)致病性弧菌,41株(26.28%)肠道致病菌,6株(3.85%)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10.90%)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检验标本渠道:99株(63.46%)肛拭子,39株(25.00%)可疑食品,11株(7.05%)环境标本,7株(4.49%)呕吐物。结论 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对诊断食源性疾病和降低食源性疾病对民众的危害有积极意义,建议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食源性疾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从而控制危害,预防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方法通过对近年实验室检验人员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业危害的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结合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要求和职业病防治等相关学科知识,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与管理对策。结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健康。结论通过健全职业防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职业防护标准,完善制度和措施,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并通过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职业防护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的职业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 标签: 职业危害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人员 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加强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临床专业学生实验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 标签: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实验教学 调查
  • 简介:摘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医学高等院校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场所,近年来部分高校因场地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病原微生物实验与动物实验在同一间实验室进行,致使生物安全问题凸显,如致病源增加、病菌传播途径增加、实验人员受感染几率增加等。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保障实验中的生物安全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生物安全 病原微生物实验 动物实验 感染
  • 简介: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专科学校微生实验生物安全意识,避免微生实验室发生污染。根据医学微生实验室的特殊性及专科学校和我校实验室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准入制度,生物防护与安全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等。通过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能有效地保障学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

  • 标签: 病原微生物学 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 基础病原微生物实验中会接触到很多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极易引发安全问题。对基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能够防止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造成危害。但是在当前基层病原微生物中却存在诸多安全管理问题,如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安全管理制度形式化等。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专门针对基层病原微生物实验生物安全管理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 标签: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 现状及对策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生物治理技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对海参养殖水体的污染。通过分析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对海参生长的影响,本研究筛选出多种具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并通过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试验验证了其在实际养殖环境中的治理效果。合理应用益生菌能够显著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改善水质,促进海参健康生长。本研究为海参养殖业提供了一种环保、高效的生物治理方案,对于推动可持续海洋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海参养殖 病原微生物 生物治理 益生菌 水质改善
  • 简介:摘要感染性眼病是发展中国家重要致盲原因之一,病原微生物检查是感染性眼病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眼部组织取材困难、标本量少,实验室诊断阳性率偏低,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能力不足,缺乏眼部微生检测的标准化方法。为此,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组织专家和相关课题组通过讨论和临床验证,总结出适合我国眼科临床实践的病原学诊断路径,形成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该共识从常见感染性眼病临床表现和送检指征入手,规范眼部标本采集、转运、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强调眼科医师应与微生检验人员充分配合,正确选择适宜的微生检测方法,提倡床旁接种,同时针对刮片细胞学检查、传统微生培养、棘阿米巴培养以及核酸检测、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提出建议。

  • 标签: 感染性眼病 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诊断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以便更好的为临床诊断婴幼儿腹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教学医院 2015 年 2 月 -2016 年 3 月接受治疗的腹泻患儿 160 例,对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腹泻的婴幼儿 121 例,占总例数的 75.63% ;患儿因痢疾而出现腹泻症状的婴幼儿有 37 例,占总例数的 23.13% ;其他并不十分明确的原因导致婴幼儿腹泻的有 2 例,占总例数的 1.25% 。在 160 例患儿中,年龄< 6 个月的有 30 例,年龄在 6 个月 ~3 岁的有 109 例,年龄在 3~6 岁的有 21 例,将不同年龄段患儿检测出的轮状病毒阳性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通过对婴幼儿腹泻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得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原因,且婴幼儿的主要发病年龄在

  • 标签: 婴幼儿 病原微生物检验 轮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我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运行管理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做好全国保藏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各级各类保藏中心进行普查。结果保藏中心所在单位是公益一类的占78.6%(11/14),公益二类的占21.4%(3/14),保藏中心所在单位内以独立部门形式管理的占28.6%(4/14),以非独立部门形式管理的占71.4%(10/14);保藏中心年平均经费共1 708.15万,平均122万/家;保藏中心编制的四级病原微生物管理文件体系中,管理手册占32.3%(219/678)、程序文件占10.5%(71/678)、标准操作程序占29.5%(200/678)、记录表格占27.7%(188/678);现有工作人员共216人,兼职人员占70.8%(153/216),专职人员占29.2%(63/216)。保藏中心对外共享服务对象中科研机构占56.6%(60/106);共享方式中合作研究共享占92.9%(13/14),公益性共享占57.1%(8/14);共享协议中规定材料衍生物及数据所有权的占84.6%(11/13)、预设纠纷解决方案的占84.6%(11/13)、约定收益共享比例的占69.2%(9/13)。结论我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整体运行良好,并积极发挥了共享资源的支撑作用。在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需求下,建议进一步加强保藏中心独立性和专业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资源共享的多元性和规范性,促进我国保藏中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资源 保藏 共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送检以及临床抗菌用药情况,为今后提高病原微生物送检的正确率,推动临床抗菌用药的合理化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采用床旁调查与同期住院病历调查结合的方法,调查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的病原微生物送检及临床抗菌用药情况。结果常见菌及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分布共检出阳性菌340株,其中G+球菌73株、G-杆菌267株,G+球菌的分布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表皮葡萄球菌0株、肠球菌12株、其它葡萄球35株;G-杆菌的分布为大肠埃希氏菌90株、鲍曼不动杆菌32株、克雷伯菌41株、铜绿假单菌38株、变形杆菌4株,其它G-杆菌62株。细菌耐药预警信息建议临床慎用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等药物抗铜绿假单胞菌;建议临床暂停使用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等药物抗鲍曼不动杆菌;建议临床暂停使用替卡西林、阿莫西林等药物抗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建议临床参照药敏使用红霉素等药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加强病原微生物送检及强化临床抗菌用药的培训和管理是今后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送检 临床用药 抗菌药物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