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生物安全级别最高的防护实验室,是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也是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被感染、外界环境不受污染的防护屏障。近年来,强致病性微生物引发的烈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扩散。世界各国为满足应急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以及提升生物国防实力的重大需求,纷纷开始加紧建设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阐述了世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与等级划分,各国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进展与成果以及我国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以及国产化四级模式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科技进展,并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对检验食源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调研对象,均为食源性疾病患者,均接受微生物检验,观察检验结果,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入组60例食源性疾病患者,共有1104份检验标本,经病原微生物检验,检出病原微生物156株,检出率156/1104=14.13%,其中92株(58.97%)致病性弧菌,41株(26.28%)肠道致病菌,6株(3.85%)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10.90%)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检验标本渠道:99株(63.46%)肛拭子,39株(25.00%)可疑食品,11株(7.05%)环境标本,7株(4.49%)呕吐物。结论 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对诊断食源性疾病和降低食源性疾病对民众的危害有积极意义,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从而控制危害,预防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方法通过对近年实验室检验人员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业危害的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结合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要求和职业病防治等相关学科知识,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与管理对策。结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健康。结论通过健全职业防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职业防护标准,完善制度和措施,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并通过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职业防护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的职业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国家重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发生于医学院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而使得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内容被置于了较为显著的位置。
简介:摘要感染性眼病是发展中国家重要致盲原因之一,病原微生物检查是感染性眼病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眼部组织取材困难、标本量少,实验室诊断阳性率偏低,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能力不足,缺乏眼部微生物检测的标准化方法。为此,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组织专家和相关课题组通过讨论和临床验证,总结出适合我国眼科临床实践的病原学诊断路径,形成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该共识从常见感染性眼病临床表现和送检指征入手,规范眼部标本采集、转运、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强调眼科医师应与微生物检验人员充分配合,正确选择适宜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提倡床旁接种,同时针对刮片细胞学检查、传统微生物培养、棘阿米巴培养以及核酸检测、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提出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以便更好的为临床诊断婴幼儿腹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教学医院 2015 年 2 月 -2016 年 3 月接受治疗的腹泻患儿 160 例,对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腹泻的婴幼儿 121 例,占总例数的 75.63% ;患儿因痢疾而出现腹泻症状的婴幼儿有 37 例,占总例数的 23.13% ;其他并不十分明确的原因导致婴幼儿腹泻的有 2 例,占总例数的 1.25% 。在 160 例患儿中,年龄< 6 个月的有 30 例,年龄在 6 个月 ~3 岁的有 109 例,年龄在 3~6 岁的有 21 例,将不同年龄段患儿检测出的轮状病毒阳性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通过对婴幼儿腹泻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得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原因,且婴幼儿的主要发病年龄在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我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运行管理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做好全国保藏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各级各类保藏中心进行普查。结果保藏中心所在单位是公益一类的占78.6%(11/14),公益二类的占21.4%(3/14),保藏中心所在单位内以独立部门形式管理的占28.6%(4/14),以非独立部门形式管理的占71.4%(10/14);保藏中心年平均经费共1 708.15万,平均122万/家;保藏中心编制的四级病原微生物管理文件体系中,管理手册占32.3%(219/678)、程序文件占10.5%(71/678)、标准操作程序占29.5%(200/678)、记录表格占27.7%(188/678);现有工作人员共216人,兼职人员占70.8%(153/216),专职人员占29.2%(63/216)。保藏中心对外共享服务对象中科研机构占56.6%(60/106);共享方式中合作研究共享占92.9%(13/14),公益性共享占57.1%(8/14);共享协议中规定材料衍生物及数据所有权的占84.6%(11/13)、预设纠纷解决方案的占84.6%(11/13)、约定收益共享比例的占69.2%(9/13)。结论我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整体运行良好,并积极发挥了共享资源的支撑作用。在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需求下,建议进一步加强保藏中心独立性和专业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资源共享的多元性和规范性,促进我国保藏中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送检以及临床抗菌用药情况,为今后提高病原微生物送检的正确率,推动临床抗菌用药的合理化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采用床旁调查与同期住院病历调查结合的方法,调查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的病原微生物送检及临床抗菌用药情况。结果常见菌及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分布共检出阳性菌340株,其中G+球菌73株、G-杆菌267株,G+球菌的分布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表皮葡萄球菌0株、肠球菌12株、其它葡萄球35株;G-杆菌的分布为大肠埃希氏菌90株、鲍曼不动杆菌32株、克雷伯菌41株、铜绿假单菌38株、变形杆菌4株,其它G-杆菌62株。细菌耐药预警信息建议临床慎用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等药物抗铜绿假单胞菌;建议临床暂停使用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等药物抗鲍曼不动杆菌;建议临床暂停使用替卡西林、阿莫西林等药物抗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建议临床参照药敏使用红霉素等药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加强病原微生物送检及强化临床抗菌用药的培训和管理是今后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