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是对高血压患者用药护理的 疗效进行深入分析。方法是对 2017年至 2018年 进入 本院治疗的 高血压患者,从这些病患中选取 80 例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镇痛(PCEA)与口服药物镇痛使用于子宫肌瘤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以及住院天数是否有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4月到2012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行择期子宫肌瘤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PCEA组和口服药物镇痛组。PCEA组的患者术后使用PCEA药液配制与方法,0.1μg/ml舒芬太尼加0.1%罗呱卡因,单次剂量5ml,持续流量6ml/h,1小时限量20ml,锁定时间20min。术后口服药物镇痛组患者口服药物及用法羟考酮控释片加氨酚曲马多片,第一个24h羟考酮15mg/6h+氨酚曲马多片1#/6h;第二个24h羟考酮控释片10mg/12h+氨酚曲马多片1#/6h。如两种镇痛方式效果不好,给予哌替啶100mg/次肌注。评估并记录静息时和活动时在术后3h、6h、12h、24h和48h的VAS评分,哌替啶的使用次数,肌力恢复的情况,第一次下床活动的情况,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住院期间的天数,患者满意度情况等。结果PCEA组静息时及活动时的VAS评分比口服药物镇痛组高(P<0.05)。PCEA组有5名患者肌注了哌替啶,共500mg。口服药物镇痛组有1名患者使用哌替啶100mg。患者镇痛满意度口服药物镇痛组比PCEA组要高(P<0.01);口服药物镇痛组术后肌力恢复正常的时间比PCEA组要短(P<0.01);疼痛发生率PCEA组比口服药物镇痛组高(P<0.05),住院期间的天数PCEA组比口服药物镇痛组较长。结论术后患者使用静脉及椎管内阿片类药物,较易发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疼痛、呼吸抑制等1.2,而口服药物镇痛效果优于PCEA,并且副作用小,胃肠功能及肌力恢复较快,总体患者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临床药物治疗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给予患者口服药,口服药物一般在肠道粘膜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患处,起到它的治疗作用。但是,药物被肠道粘膜吸收的过程相当复杂,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医药界可以用生物药剂学性质这个词来总结。概括来说,主要是药物的膜通透性和首过效应受到胃肠道和肝脏等器官内转运蛋白的影响作用,影响到药物的吸收,使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常常难以吸收,药物的利用程度较低,从而造成药物起效慢、药效产生作用小持续时间短现象,严重造成了药物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无法达到临床预期目的,给患者健康带来阻碍。本文我们将根据口服药物吸收的过程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对口服药物的口服药物的相关药剂学性质来展开探讨与分析,以至于更好的为生物制药时的药物结构设计、口服药物的研制与开发、临床用药的合理安排等提供相关信息。
简介:摘要采取标准化护理流程强化老年内科患者口服药物管理的成效,提升老年内科患者口服药物的可靠性。基于此要求,本文选取某医院老年内科患者为实验对象,医院从2017年11月就应用标准化护理流程加强老年内科患者口服药安全管理,任意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0月范围内的老年内科口服药治疗患者100例以对照组形式呈现,任意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时间段内的老年内科口服药治疗患者100例以观察组形式呈现,对照组使用基础护理对患者口服药安全展开一定管理,观察组使用标准化护理流程对患者口服药展开安全管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者的诊疗阶段的服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对用药护理的满意率等。通过对比才知,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基础差异相比在统计学领域上没有较大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服药完全依从率领域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来分析,观察组远远达不到对照组水准(P<0.05),观察组病患对用药护理满意率得分更高,远远高出对照组患者的这一项指标(P<0.05)。通过实验与分析得知,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应用对提高老年内科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对用药护理的满意率,降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上均获得较好的临床实验成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服药物模板系统的安全用药管理效果展开探讨。方法:某医院自2019年起使用了口服药物模板管理方案,管理内容主要包含药物分类、患者用药指导以及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以时间界限进行划分,将2018年作为实施前,2019年则为实施后,实施口服药物模板系统之前,使用的是常规药物分配方法,药物的发放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根据药量和用药时间进行的,并没有向患者说明用药详情。此次在实施前后随机各自选取了100例患者,分别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对药物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研究表明,使用口服药物模板系统能够显著降低出现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口服药物模板的使用能够为患者建立完善的辅助药物记忆系统,有利于患者安全用药。
简介:摘要:本文的核心是探讨如何强化对老年内科病人口服药品的安全监管,以及当前的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研究人员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内科病人的数量每年都在上升,而口服药品作为内科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安全监管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研究人员也重点讨论了老年病人身体功能衰退对药品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策略,如构建健全的药品管理系统、增强病人的教育,以及组建跨学科的合作团队,目的是为了增强老年病人口服药品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口服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的疗效。方法该研究为荟萃分析。检索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5月10日,运用以下检索式进行检索——“chronic total occlusion”和“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和“medical therapy”。另外还检索了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寻找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文献。纳入诊断符合CTO病变诊断标准(包括单支或多支CTO病变)且患者接受了PCI和口服药治疗或单独以口服药治疗作为初始治疗策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队列研究。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再次血运重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卒中。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量风险比(RR)和95%置信区间(95%CI),并分别对RCT及队列研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6篇,其中12篇为队列研究,4篇为RCT,共计患者12 223例。共14项研究(RCT 4篇,队列研究10篇)报道了PCI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CTO患者全因死亡的情况,结果示与口服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更低(RR=0.45,95%CI 0.39~0.53,P<0.001);亚组分析结果示,队列研究中PCI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更低(RR=0.44,95%CI 0.38~0.52,P<0.001),而RCT中二者风险相当(P=0.27)。共13项研究(RCT 3篇,队列研究10篇)报道了接受PCI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CTO患者心原性死亡的情况,结果示与口服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患者心原性死亡风险更低(RR=0.44,95%CI 0.35~0.55,P<0.001);亚组分析结果示,队列研究中PCI组患者心原性死亡风险更低(RR=0.43,95%CI 0.34~0.54,P<0.001),而RCT中二者风险相当(P=0.25)。共14项研究(RCT 4篇,队列研究10篇)报道了接受PCI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CTO患者再发心梗的情况,结果示与口服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患者再发心梗风险更低(RR=0.62,95%CI 0.44~0.88,P=0.007);亚组分析结果示,队列研究中PCI组患者再发心梗风险更低(RR=0.56,95%CI 0.40~0.78,P=0.000 5),而RCT中二者风险相当(P=0.17)。共14项研究(RCT 4篇,队列研究10篇)报道了PCI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CTO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情况,结果示与口服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相当(P=0.91);亚组分析结果示,无论在队列研究还是在RCT中二者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均相当(P分别为0.60和0.41)。共11项研究(RCT 3篇,队列研究8篇)报道了PCI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CTO患者发生MACE的情况,结果示与口服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患者发生MACE风险更低(RR =0.74,95%CI 0.59~0.93,P=0.03);亚组分析结果示,队列研究中PCI组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更低(RR=0.72,95%CI 0.56~0.93,P=0.01),而RCT中二者风险相当(P=0.8)。共6项研究(RCT 2篇,队列研究4篇)报道了PCI和/或口服药物治疗后CTO患者发生卒中的情况,结果显示二者卒中风险相当(RR=0.62,95%CI 0.32~1.20,P=0.1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队列研究还是RCT中二者卒中风险均相当(P值分别为0.48和0.32)。结论与口服药物治疗比较,采用PCI治疗CTO患者疗效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