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选取河津市1990~2019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河津市霜冻灾害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津市初霜冻日期主要集中出现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这段时间,将近是总次数的90%,且初霜冻日呈现出推迟的趋势;终霜冻出现日期主要集中在2月下旬到3月中旬这段时间,将近是总次数的70%,且终霜日期呈现出提前的趋势;河津市平均无霜期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4.674d/10a,增加趋势较为显著。
简介:文章基于乌兰察布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62—2015年地面最低温度资料,以当年日地面最低温度≤0℃初终日期作为霜冻指标计算历年初、终霜冻日期,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Mann-Kendall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乌兰察布市霜冻日期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受地形特点影响,各旗县初、终霜日期气候态差异较大;254a来,全市初霜冻日期呈偏晚态势,终霜冻日期呈偏早的态势,年际变率大;3初、终霜日期的EOF特征向量空间分布以前两个模态为主,方差贡献率为50%~60%;4初、终霜冻日期在20世纪90年代都发生了显著性突变,突变后初霜日期延迟了6d,终霜则提前了7d。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1961-2020年共60年的资料对惠农区出现霜初日、终日及初终日数、无霜期日数等进行统计,结合本站最低气温资料,分析惠农区近六十年霜冻气候特征,了解掌握惠农区的农业灾害及其发生规律,为惠农区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并对霜冻的防御对策提出合理建议,减少霜冻造成的损失。
简介:为了了解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的发生规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灾减灾,从而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本文选取冬小麦晚霜冻有害积寒和频度(危险性)、冬小麦种植面积(暴露性)、灌耕比和单位提灌面积机井数(脆弱性)等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模型。基于1984~2013年气候数据对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模型,应用ArcGIS进行栅格计算,得到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商丘东部、周口、漯河、驻马店大部、信阳和南阳局部晚霜冻风险指数高,在0.289~0.483之间,为晚霜冻高风险区;而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以及郑州、安阳、鹤壁、新乡等地区大部晚霜冻风险指数较低,在0.123以下,为晚霜冻低风险区。最后根据历史统计资料计算的晚霜冻指数和本文研究结果对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图的提取值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78,表明本文所得到的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结果和历史统计结果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