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WRFV3.2模式对2014年3月30-31日发生在广州的一次持续性雷雨伴随冰雹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基本气象要素进行验证,重点对冰相水成物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模式模拟的雷达回波、K指数、风场、相对湿度场、探空曲线分布与实况非常吻合,K指数、相对湿度以及探空曲线均显示强对流天气特征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冰雹的出现.2)霰粒子产生的时间与冰雹出现的时间非常吻合,云中过冷水对冰雹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霰粒子和过冷水的时间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监测冰雹的发生发展.另外,云冰、雪、雨水的混合比在冰雹出现的时刻表现为异常增强,这些变化对冰雹的监测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高度一时间序列图能够直观地显示霰、雨水、云冰、雪、云水等水成物的时间演变情况,方便预报员的使用,为今后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提供参考.
简介:1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不仅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且更加关注区域气候变化问题,及气候变化对身体健康、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洪涝、干旱、暴雨、连阴雨等灾害天气与降水有密切关系,降水作为气候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一直为人们所研究。而对于降水的研究,也由过去的单一地对降水量的研究转向对降水量、雨日的综合研究。因为只有综合地研究雨日和降水量才能更好地体现降水强度的变化。现在有很多学者的研究已经表明了雨日和降水量的不同步变化。顾骏强等研究了浙江省雨日的气候变化,指出了浙江省除了7、8月份的雨日是增加以外,其它月份雨日数都表现为减少。王颖等圆对全国范围的雨日研究指出,降水量及雨日的气候变化是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汪青春等对青海省的研究发现青海省夏半年降水有越来越集中的趋势。本文对福建省年、季、月降水量和雨日的变化特征以及各级降水日数的变化进行详细研究,从而得到福建省雨日及雨强的气候变化规律。
简介:2006年春季是我国北方地区2000年以来强沙尘暴过程最多的一年,浮尘和扬沙天气更是频繁发生。尽管,4月16-17日过程不是2006年春季最强的沙尘暴过程,但其在华北地区引起了严重的沉降,尤其对京津地区影响较大。这是一次由蒙古气旋引发的强沙尘暴过程。利用沙尘天气预测系统(IAPS2.0)对该次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沙尘天气的起沙和输送过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基本模拟出了这次强沙尘暴的发生和移动;沙尘受对流层中低层偏西风的作用输送到华北地区,并从山东半岛越过渤海湾向东输送;主要的沙尘源地是蒙古国南部和我国西北的内蒙古、新疆西部、甘肃、陕西北部,而起尘最大的地区在蒙古国和内蒙古的沙漠、戈壁地区;沉降最严重的地区是沙尘源区及其附近,可达到50g·m^-1,其他地区的总沉降量在10g·m^-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