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此后的一系列决定和规划都一再强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是'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改革开放创造了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正是有了各地政府的参与,甚至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通过一系列合适的体制机制供给为实体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提供了有利的上升空间,最终实现经济长期快速增长。成都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新目标,近期出台了'产业新政50条'及配套政策,着力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加快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和发展方式创新。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全面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问题,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掌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本刊选发这本论述中的一部分,供读者研究学习。
简介: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它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完成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这一战略性支撑载体,进而才有可能实现“国家有效治理、政府依法管理和社会有序参与”的三个社会目标.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需要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府管理模式、社会治理机制三个层面的结构性营造.政治权力要与民主权威相配,才能生成结构性营造的中轴性要素.否则缺乏权威的政治——行政系统就会失去对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也会缺失人民参与所形成的政治认同.
简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着眼供给和消费的对立统一关系从供给方面进行的改革,是经济治理的重要举措,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根本出发点,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理念引导,是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高度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的伟大创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更高境界更深层次发展。
简介: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在扩展的Mincer方程基础上,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和分位数分解对城乡劳动力之间的小时工资差异进行了结构化研究。研究发现,教育对于我国劳动者小时工资的影响举足轻重,而劳动者健康、信任和社会保障等因素虽然特征效应不大,但系数效应十分显著。通过分位数分解,还发现同一解释变量对于不同收入阶层样本的影响程度甚至影响方向都显著有所不同:低工资群体中系数性差异比较明显,高工资群体中系数性差异有快速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新时期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城乡工资差异中的结构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