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再通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有时血流再灌注不但未能恢复脑功能,反而会导致神经元进一步坏死和凋亡,从而加重患者的脑组织损伤和脑功能障碍,即再灌注损伤。远隔缺血处理(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RIC)是通过对远隔器官(通常为四肢)给予多次短暂性缺血处理,可起到保护脑组织、改善脑血流、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是一种简单、安全、便捷和易于应用的方法。文章对近年来RIC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而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患者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不断发展,接受术前化疗(或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后出现肝转移消失(DLM)者不在少数,而DLM的诊断及治疗在当前仍然是一个颇具挑战及争议的话题。本文对近年来关于DLM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与DLM出现的相关因素,包括肝转移大小及数量、化疗方案和周期及靶向治疗药物、肝转移发生的模式、Ras/Braf状态及原发部位。(2)DLM与真正完全缓解(病理完全缓解和持续性临床完全缓解)的关系,以及与病理完全缓解发生的相关预测因素。(3)DLM的临床评估:术前评估包括超声、CT、MRI、PET,术中评估则包括术中探查、术中超声和增强现实。(4)DLM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及个体化治疗。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灶消失 诊断 治疗
  • 作者: 陈利杰 张森 姚伶俐 翁海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病理中心规培基地,合肥 230036 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0030,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00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病理中心,合肥 230036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原发未明的肺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子宫等生殖道部位未见病变。患者女,33岁。因胆囊结石手术发现肺部巨大占位行肺叶切除。镜下肿瘤细胞呈单一的嗜酸性上皮样形态,巢团状或条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7、CK18、p63、p40、GATA3弥漫阳性,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D10部分阳性,CK5/6、CD146、抑制素、人胎盘泌乳素、胎盘碱性磷酸酶局阳性,波形蛋白、SALL4、甲状腺转录因子1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60%,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该肿瘤属于比较罕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且对化疗不敏感,因此首选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因其罕见性且容易误诊为肺鳞状细胞癌,临床需要加强对其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微结节性肺泡上皮增生(multifocal micronodular pneumocyte hyperplasia,MMPH)是临床非常少见的瘤样病变,一般表现为肺泡上皮多性小结节状增生,伴有结节内肺泡隔弹力纤维增生、肺泡腔内组织细胞聚集。因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与结节性硬化症有关。临床、影像及病理医师普遍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各种感染或转移癌,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预后良好。现报道1例MMPH,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技术为肝脏疾病医学影像研究提供了新契机。为促进肝脏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肝脏疾病精准诊疗能力,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医学影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腹部学组和磁共振学组联合对肝脏局性病变的标注提出初步指导意见,用于肝脏局性病变人工智能算法和产品的建立与验证。本共识从肝脏局性病变的分类、标注类型、标注原则等各个方面阐述专家组所达成的一致意见,旨在提高肝脏数据标注的质量,促进肝脏局性病变人工智能规范化研究的发展。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病变 人工智能 标注
  • 简介:摘要局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以局节段分布的肾小球硬化及足细胞的足突融合为特征,是儿童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在FSGS患者中定位超过30个致病基因,为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在其发病机制中提供了证据。现将FSGS的常见致病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致病基因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预处理(I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购自湖南斯莱克公司的雄性C57BL/6J小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处理组(IP)3组,使用肌酐(SCr)、尿素氮(BUN)和Paller评分来判断肾脏损伤程度,对IRI组和IP组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KEGG聚类分析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IP组损伤低于I/R组,IP组的SCr低于I/R组(141.6±15.38比193.10±10.55,t=6.185,P<0.01)、IP组BUN低于I/R组(39.44±2.44比54.96±6.54,t=4.957,P<0.01),以及Paller评分IP组低于I/R组(27.12±2.28比43.53±3.34,t=9.084,P<0.01)。测序结果示IP组比I/R组有1 560个差异基因,其中863个表达升高,697个降低。KEGG富集通路分析差异最大的为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P组氨基酸氨基转移酶(GATM)表达高于I/R组(0.421±0.280比0.186±0.023,t=9.188,P<0.01)。结论IP可能通过影响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中GATM的表达,进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转录组测序 生信分析
  • 简介:摘要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是指在再灌注后通过给予快速、间断性的肢体血流中断刺激,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以减轻重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早期再灌注治疗是缺血性血管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大量研究及临床证据表明:恢复某些缺血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及氧供反而加重组织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包括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如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代谢异常以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及脑梗死面积增大等损伤。国内外研究发现远隔缺血后适应具有减轻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为应对减轻再灌注损伤这一挑战,远隔缺血后适应目前成为临床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尽快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是缺血性血管病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手段。但是恢复器官血流灌注后所致的再灌注损伤又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其中心脏及脑对血流灌注及氧供需求高,极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探究减轻再灌注损伤成为了缺血性血管病研究热门话题。

  • 标签: 远隔缺血后适应 缺血性血管病 心肌梗死 脑梗死 减轻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成人局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然而,FSGS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异质性较大,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桎梏。《成人局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诊治专家共识》的出台将推动临床诊治规范化,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手术的价值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获取2010—2015年期间初诊Ⅳ期原发NSCL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4 657例患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减小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选择偏倚。利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纳入人群的总生存时间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利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评估Ⅳ期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倾向得分匹配后,手术组(958例)和非手术组(95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和3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4.6%和5.0%;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7.3%和6.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手术为Ⅳ期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80岁,白种人和黑种人,不同性别,原发位于肺上叶和交搭跨越处,中、低分化,腺癌,T1~2、T4期,N0、N2期,淋巴结未清扫,转移未手术,转移脏器个数<3个的Ⅳ期NSCLC患者接受原发手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显著获益(均P<0.05)。结论选择性的对原发Ⅳ期NSCLC患者行原发手术,在特定的亚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Ⅳ期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前列腺穿刺并诊断为“微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微前列腺癌定义如下: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3+3=6分,穿刺总针数≥10针,阳性针数≤2针且单针病灶小于穿刺组织的50%。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治疗方案及随访资料。对比穿刺与根治标本的病理信息,分析微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和穿刺病理参数与根治标本不良病理特征(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升高、前列腺外扩散、手术切缘阳性、神经侵犯)的相关性。结果(1)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微前列腺癌共206例,占所有腺癌的6.7%(206/3 076)。其中穿刺阳性针数为1针者139例,2针者67例。(2)与非微前列腺癌相比,微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更小(69岁∶71岁,P<0.001)、穿刺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更低(11.2 μg/L∶23.7 μg/L;1.4 μg/L∶3.0 μg/L,P<0.001)、fPSA/tPSA水平更高(12.9%∶10.7%,P<0.05)、前列腺体积更大(38.9 mL∶34.3 mL,P<0.05)、PSA密度更低(0.3 μg/L2∶0.8 μg/L2,P<0.001)。(3)130例患者选择前列腺根治,30例患者选择积极监测,31例患者选择内分泌或放射治疗,15例患者失访。积极监测组中有3例患者在观察21~39个月后疾病进展行前列腺根治术;行根治术组中2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余患者目前均无疾病进展。(4)对比穿刺与根治标本,64/115例(55.7%)患者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升高;根治标本中,前列腺外扩散14例(12.2%,14/115);神经侵犯35例(30.4%,35/115);切缘阳性16例(13.9%,16/115)。(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PSA/tPSA比值低、穿刺阳性针数2针是微前列腺癌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fPSA/tPSA比值低是微前列腺癌根治标本检出神经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fPSA/tPSA水平低和前列腺体积小与根治标本切缘阳性有关。结论本组穿刺诊断微前列腺癌的患者,根治标本中Gleason评分升高的患者占比较高,且根治标本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良病理特征,因此穿刺组织中仅发现少量低级别腺癌的患者需结合PSA、PSA密度水平综合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预后 病理学,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原发治疗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90例,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实验组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1、2、3年总体生存期(OS)分别为55.6%,20%和13.3%。不加原发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1、2、3年OS分别为51.1%,13.3%和4.4%;原发肿瘤体积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脑转移放疗后加用对原发的积极同步放化疗以及序贯化疗治疗可获得较好生存,原发肿瘤体积较小患者生存获益更大。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寡转移 同步放化疗 序贯化疗 总体生存期
  • 简介:摘要腹腔局性脂肪坏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腹部脂肪病变,常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就诊。大部分腹腔局性脂肪坏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处理方法与其他急腹症不同,需要依靠影像学方法及时诊断并区分鉴别,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过度治疗。笔者主要结合临床病例探讨腹腔局性脂肪坏死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及其主要鉴别诊断。

  • 标签: 脂肪 腹部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脑连接组学是将脑内神经细胞结构模式抽象成一个高度复杂的脑网络,而癫痫正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网络疾病之一,其中,即使局性癫痫也已被证实存在广泛的脑网络改变。目前随着脑连接组学研究在癫痫领域的不断推进深入,局性癫痫的脑网络特征也正逐渐被人们所认知。笔者现围绕近年来局性癫痫的脑连接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成果进行综述,以总结出局性癫痫的脑网络特征。

  • 标签: 局灶性癫痫 脑连接组学 脑网络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手术的价值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获取2010—2015年期间初诊Ⅳ期原发NSCL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4 657例患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减小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选择偏倚。利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纳入人群的总生存时间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利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评估Ⅳ期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倾向得分匹配后,手术组(958例)和非手术组(95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和3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4.6%和5.0%;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7.3%和6.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手术为Ⅳ期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80岁,白种人和黑种人,不同性别,原发位于肺上叶和交搭跨越处,中、低分化,腺癌,T1~2、T4期,N0、N2期,淋巴结未清扫,转移未手术,转移脏器个数<3个的Ⅳ期NSCLC患者接受原发手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显著获益(均P<0.05)。结论选择性的对原发Ⅳ期NSCLC患者行原发手术,在特定的亚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Ⅳ期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腹腔镜原发和肝转移同步切除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前瞻性收集管理的结直肠癌数据库中,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9月期间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原发和肝转移同步切除手术的53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全组患者年龄(61.7±11.3)岁,其中男性32例(60.4%),女性21例(39.6%);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Ⅰ级25例(47.2%),Ⅱ级28例(52.8%)。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结直肠原发和肝转移同步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腹者;同步切除的手术时间(320.2±114.5)min。术中失血量150.0(45.0~2000.0)ml,其中仅2例(3.8%)行术中输血。术后病理显示:原发肿瘤长径(5.4±1.9)cm;T1~2期4例(7.5%),T3~4期48例(90.6%);40例(75.5%)有淋巴结转移;19例(35.8%)有脉管累及,24例(45.3%)有神经侵犯。同步切除肝转移中位数1.0(1~8)个,肝转移最大径(3.0±1.9)cm,肝转移切缘1.0(0.1~3.5)cm,仅1例为R1切除。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7.9±28.9)h,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107.0±33.8)h,术后留置导尿时间(85.6±56.4)h,术后住院时间(9.2±4.4)d,住院费用(8.2±2.6)万元。全组患者均无术后30 d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1%(17/53),其中Ⅲ~Ⅳ级严重并发症3例。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好转。中位随访23.2个月,19例(35.8%)患者发生复发转移,4例(7.5%)死亡。术后1年和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8%和47%,术后1年和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和86%。结论腹腔镜同步切除结直肠癌原发和肝转移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安全可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在可接受范围内,肿瘤学结果满意。

  • 标签: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 腹腔镜手术 同步切除手术
  • 简介:摘要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具有发病率低,诊治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对于血管外科或普通外科医生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欧洲血管外科协会(ESVS)和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分别于2017年和2020年发布了关于肠系膜缺血疾病和慢性肠系膜缺血疾病的指南。本文将两个协会指南及最新研究数据结合笔者临床经验,对急慢性肠系膜缺血疾病的诊治作一综合论述。

  • 标签: 肠系膜缺血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缺血时间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肾功能的影响及与肾脏损伤分子1(KIM-1)的关系。方法选取雄性C57BL/6小鼠36只,异氟烷吸入麻醉下阻断双侧肾蒂血管,建立双侧肾脏IRI模型。根据肾缺血时间将小鼠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阻断28 min组(28 Min组)、30 min组(30 Min组)和32 min组(32 Min组)。术后动态监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的变化。术后48 h取肾脏组织行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近端肾小管细胞(PTCs)中KIM-1的表达。术后6周取肾脏组织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肾纤维化程度。结果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出现术后Scr及BUN升高,Scr和BUN的达峰时间为24 h,随后缓慢下降,至术后2周达稳定水平。IRI急性期评估提示,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术后48 h PTCs表达KIM-1明显上调,且KIM-1的表达量与肾损伤程度及热缺血时间成正比。慢性期评估表明,Sham组和28 Min组术后6周无明显肾纤维化,而30 Min组和32 Min组出现明显肾脏纤维化,且纤维化程度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术后6周观察期内,Sham组、28 Min组和30 Min组均无小鼠死亡,而32 Min组有50%小鼠死亡。结论小鼠肾脏IRI的损伤程度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IRI导致的轻微肾损伤是可逆的,急性期后肾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而严重的肾损伤会明显增加小鼠病死率,且会长期影响肾功能。KIM-1可用于监测IRI引起的肾损伤,并评价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模型,动物 小鼠 热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