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其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50例,计为LVH组;抽取同时期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NLVH)患者47例,招募健康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计为健康组。三组人员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查,计算并对比相应指标与LVH的相关性。结果LVH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SD)以及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SD)均高于NLVH组(P<0.05),且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关系(r=0.441、P<0.001;r=0.510、P<0.001;r=0.507、P=0.009);LVH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参数心前区和肢体导联最深S振幅(SD)、SD+V4导联S振幅(SD+SV4)均大于NLVH组,相关性分析显示为正相关关系(r=0.628、P<0.001;r=0.201,P=0.032);LVH组心电图异常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VH患者的24hmSBP、24hSSD、dSSD、SD、SD+SV4均高于NLVH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参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有左心室肥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心理痛苦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要来自于受挫的心理需求。其特征是对自我及其功能的消极变化的感知,伴随着强烈的消极情绪。心理痛苦常与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有关,被认为是自杀过程的核心,更高的心理痛苦水平与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对心理痛苦的测量评估在门诊筛查、临床治疗、危机干预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心理痛苦的识别和自杀风险预测的准确性,经过二十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十余种测量心理痛苦的方法可以纳入临床风险评估。传统的评估方法较多基于Shneidman对心理痛苦的定义及其自杀理论,用于测量心理痛苦的强度和频率。近年来自杀模型和理论的发展,为心理痛苦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最新的评估方式趋向于更简短、便利的操作,或呈现心理痛苦的具体临床特征。此外,主题统觉测试、视觉模拟量表、疾病和自我的图示表征测量、结构化访谈等形式,弥补了自我报告的局限性。未来可以进一步结合神经生物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手段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在特殊人群和跨文化群体等多元环境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和军用航空训练任务的逐步加重,空域使用量急剧增加,飞行空域日趋拥挤,飞行冲突日益严重。为了保证各种飞行的安全和通畅,对空中飞行碰撞风险问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基于航路飞行安全间隔评估的碰撞风险研究将是保证飞行安全、加速空中交通流量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动态CT扫描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嗓音科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9~75岁)和健康受试者10名(男5名,女5名,年龄25~58岁),行喉部动态CT Cine电影序列扫描,获得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运动的10个动态序列影像,结合声门区面积和环状软骨位移的动态变化将获得的动态序列影像划分为吸气相和发音相、开相和闭相,分别测量各个相位声带长度、宽度、厚度和声带下方收敛角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单侧声带麻痹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声带的三维形态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的过程中,吸气相和发音闭相声带形态相对稳定,发音开相和开闭相变换时,声带形态变化明显,长度变长(1.19±0.10)mm,宽度变宽(2.19±0.17)mm,厚度变薄(2.66±0.56)mm,声带下方收敛角度变小(31.45±4.78)°。声带麻痹组与健康受试组比较,开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的厚度比健康受试组薄(t=10.25,P<0.001),宽度较健康受试组大(t=5.25,P<0.001);闭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下方收敛角度较健康受试组大(t=4.41,P=0.001),健侧声带宽度比健康受试组大(t=2.54,P=0.026),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部动态CT扫描为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动态变化的客观定量测量提供了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失神经支配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声带下方收敛角度与声带厚度较健康受试组发生特征性的动态变化。闭相时健侧声带的宽度可用于评估其代偿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某汽车铸造企业噪声暴露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适用性。方法于2020年7月,选择某汽车铸造企业,分别运用WS/T 754-2016《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简称指南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ICMM)赋值定量法(简称ICMM模型)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简称指数法)对该企业噪声暴露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该企业主要岗位噪声暴露水平80.3~94.8 dB(A),其中落砂、清理、造型岗位噪声>85 dB(A);经三种方法评估各岗位噪声风险,指南法评估结果显示调整风险等级2~5级,指数法评估为2和3级,ICMM模型判定均为5级。结论三种风险评估法对该企业噪声暴露岗位进行风险评估时各有优缺点。ICMM模型赋值差距较大,评估结果偏高;指南法与指数法评估结果在部分岗位的一致性较好,指数法评价时存在一定主观性,指南法较为客观。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评估现状,分析阻碍ICU-AW评估的影响因素,为完善ICU-AW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首先,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3名医务人员(ICU专科护士8名、临床医生3名、呼吸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各1名)进行访谈;然后,全面分析和提炼访谈主题,构建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对我国的ICU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ICU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ICU-AW的评估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调查问卷的复测信度为0.92,专家效度为0.96。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3 563名ICU医务人员参与调查,提交问卷3 56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57份(包括被调查者来自新生儿或儿科ICU 173份、被调查者ICU工作时间<6个月89份、无效问卷9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 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在3 206名ICU医务人员中,医生616名(占19.2%),护士2 371名(占74.0%),呼吸治疗师129名(占4.0%),康复治疗师51名(占1.6%),营养师39名(占1.2%);年龄(30.7±6.3)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居多(65.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4.1%;副高及以上职称占8.0%;ICU工作年限(5.94±4.50)年。在临床实践中,仅有26.5%的ICU医务人员确定自己曾经治疗或护理过ICU-AW患者;52.9%的医务人员仅凭临床经验来评估ICU-AW,使用ICU-AW评估工具的人群仅占12.3%。大多数ICU医务人员认为应接受ICU-AW相关专业培训(81.8%),应重视ICU-AW如同重视ICU其他并发症(压疮、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75.1%),并认为ICU-AW评估应纳入ICU日常诊疗活动(61.2%);但仅10.2%的医务人员接受过ICU-AW相关知识培训,高达42.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ICU-AW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仅18.7%的医务人员会主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ICU-AW;不足半数(42.3%)的医务人员认为应每天评估ICU-AW,且ICU评估工具的使用也不统一,44.0%的ICU医务人员认为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量表(MRC-Score)是ICU-AW最理想的评估工具,其次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7.2%)和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MT,11.1%)。在阻碍ICU-AW评估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是主要因素(88.1%),其次是医护人员没有ICU-AW评估指南(76.5%),患者认知障碍或理解能力有限(84.6%)、病情危重导致无法配合评估(83.0%),以及科室对ICU-AW评估重视不足(77.5%)。结论目前我国ICU-AW评估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和技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动态监测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AL患者187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健康对照。于患者初诊期、缓解期、复发期检测血清sIL-2R、SDF-1α水平,分析二者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结果187例AL患者经化疗后完全缓解135例(72.19%),部分缓解52例(27.81%);复发43例(31.85%)。AL患者初诊期血清sIL-2R水平为(533±32)U/ml,高于健康对照者的(247±30)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76,P<0.01);AL患者初诊期血清SDF-1α水平为(2 968±305)pg/ml,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 358±16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43,P<0.01)。AL患者完全缓解期血清sIL-2R[(308±30)U/ml]、SDF-1α[(1 576±184)pg/ml]水平低于初诊期,复发期血清sIL-2R[(599±36)U/ml]、SDF-1α[(2 894±301)pg/ml]水平高于完全缓解期(均P<0.01)。结论AL患者血清sIL-2R、SDF-1α水平增高,且初诊期、缓解期、复发期两者水平有较大差异,动态监测二者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独创的、全新的视力表对聋哑儿童的视力评估系统进行改良。方法本研究纳入2~11岁的聋哑儿童31名62眼,均未诊断过眼部病变。采用标准的Golovin-Sivtsev视力表(俄语:Таблица Головина-Сивцева)、全新的原创技术——Just Evident Images/Jonnazarov Eldor Ikhtiyorovich(缩写为JEI/JEI视力表)和集合卡进行视力检查。JEI/JEI视力表由13个不同大小的彩色视标组成,每行视标的宽度和高度相等,这些视标均为儿童甚至幼儿可以识别的物体。结果Golovin-Sivtsev视力表和JEI/JEI视力表测量右眼和左眼视力结果在16人和13人中一致,分别占51.6%和41.9%,在15和18人中存在差异,分别占48.4%和58.1%。在视力为0.1~0.4的儿童及视力为0.2~0.4的2~5岁儿童中,采用JEI/JEI视力表测得的视力较Golovin-Sivtsev视力表高。结论JEI/JEI视力表在聋哑儿童视力测量中具有临床实践前景。JEI/JEI视力表应用特殊卡片重复视标,可简化视力测量并提高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