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借助专家投票法及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分析,就互联网对我国保险营销渠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对传统保险营销渠道的影响以替代效应为主,但在减少营销渠道对保险企业资产规模的限制和促进投保人从该渠道获取全面信息方面,对传统营销渠道有所改善;互联网在对保险产品复杂度的限制、保户服务体验和粘性以及渠道风险性等因素上的作用不显著。同时还发现,互联网对保险代理渠道中少数代理渠道的促进作用显著,对其他渠道的影响以替代效应为主,但会受到保险公司网络营销布局等因素的干扰。基于以上分析,为促进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本文从监管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简介:入世对中国保险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保险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国有保险公司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逐步形成,保险中介机构发展迅速;保险法规环境日趋健全,保险监管重心转移,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在我国内地营业的34家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总收入达到32亿元,我国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巨大的人口数量,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当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为外资公司的进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展望未来的中国保险市场,人身保险业务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中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保险市场将进入分化和整合的新时期。
简介:本文从向保险业投资的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以2007~2011年在中国境内经营业务的74家保险公司为样本,使用GMM方法分析了保险公司的融资能力与融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测度了“融资悖论”的存在性。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投资于保险业的资金存在着明显的“融资悖论”现象,资金在保险业的流向不符合“资本逐利”的基本规律。而且,寿险公司因其业务具有较强的现金吸收能力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存在比财险公司更为严重的“融资悖论”现象;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因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也存在比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更为严重的“融资悖论”现象;保险业中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存在着严重的“融资悖论”,而外资则是典型的“现金追逐者”,依循“逐利”规律谨慎向中国保险业投资。其次,从不同融资渠道投向保险业的资金在“融资悖论”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表象。投资于保险业的内部资金是典型逐利的,丝毫不存在“融资悖论”;而由于出于占有金融资源、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和不合理投资等因素的考虑,投向保险业的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等外部资金具有严重的“融资悖论”,可见,保险业的外部投资者未能准确寻找适合投资的保险公司。最后,本文还以新《保险法》的出台为例,分析了制度因素对保险业“融资悖论”的抑制作用,保险市场的制度完善能有效矫正对“资本逐利”规律的扭曲,能引导资本流向更加合理的保险公司。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处理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更有力地证实了保险业“融资悖论”的存在性。
简介:最新的研究表明,再保险产品本质上是直保公司的一种融资工具。近几年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快速融合,及公开市场上存在的大量其他融资工具,给再保险公司的经营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了解再保险产品和其他融资工具之间的竞争关系,对再保险公司的战略定位和规划极其重要。本文首次应用金融中介理论来分析这种竞争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资本相对充足、技术水平高的少数直保公司,再保险产品和其他融资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完全替代品,在少数情况下属于不完全替代品。但对大多数普通直保公司而言,再保险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直保公司承保风险组合的必需品,毫无疑问,这一类直保公司正是再保险公司的市场目标,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简介:目前我国寿险公司成长存在明显的亏损经营等现象,中小寿险公司尤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展开寿险公司成长路径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以中小寿险公司的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对我国寿险公司成长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小寿险公司多选择单一业务或主导业务模式,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而大规模寿险公司多采用多元成长战略。随后,本文选择我国39家寿险公司2007-2015年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创新能力、回归产品保障功能、拓展新业务、提升经营效率等因素显著促进寿险公司尤其是中小寿险公司成长,展开价格竞争对中小寿险公司非常不利。本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促进我国寿险公司成长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