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17年,陈衡哲以“莎菲”①为名在《留美学生季报》发表白话小说《一日》,被认为“文学革命讨论初期中的最早的作品”。②1918年9月,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人家说我发了痴》;1918年10月,接着发表白话剧本《老夫妻》。这些小说、诗歌、剧本奠定了她在新文学史上的拓荒者地位。陈衡哲1918年发表于《妇女杂志》的游记《记新大陆之村中生活》④,也是一篇十分独特的文本。这篇游记三千余字,虽用文言写成,但充斥现代词汇,虽是游记,但有着报告文学的气质。在目前所见的《衡哲散文集》、《陈衡哲散文选集》等作品集中都没有发现此文,至今学界也几乎无人论及。
简介:我们现在能读到《浮生六记》,固然应该感谢从苏州冷摊上得到作者手稿的杨引传,但也应感谢杨的妹夫王韬。这位清末的改良主义政论家不仅于光绪三年就为《浮生六记》题跋,肯定此书“笔墨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并且还是他介绍给上海申报馆,才得以于一八七七年(光绪三年)排印出版。否则,不仅我们恐怕读不到,连这本书也许早已湮没无闻。虽然所谓“六记”实际只存四记,杨引传获得手稿时就是“六记已缺其二”、但我很同意俞平伯所说的:“此书虽不全,而今所存者似即其精英。”因为从缺失两篇的篇目《中山记历》《养生记道》看,已不是“缠绵衷感,一往情深”的文字了。而《浮生六记》之艺术魅力,恰恰就在于它笔墨的“缠绵哀感,一往情深。”
简介:今年是《回族文学》创刊三十周年,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三十年前,正值改革开放的春天到来之际,《回族文学》沐浴着时代的春风,在庭州(昌吉古称庭州)这片热土上应运而生。古人曰:三十而立。今天的《回族文学》已经在中国名目繁多、竞争激烈的期刊世界站稳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