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我写下:留下记忆这四个字。我觉得,写作是有好处的,甚至是伟大的。好多事情如果离开写作,没有多少天,就会烟飞灰灭,不留痕迹。唯有写作能和这个世界发生记忆。也就是说写作能和这个世界去恋爱、去高兴、去愤怒、去忧伤……当然,还可以列出一连串的词语。就如散文作家周同宾所说:我的父母,祖父母都是文盲。他们经历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多的劳苦辛酸,却没有留下片纸只字。我庆幸,读了书,识了
简介:<正>小黑的作品是以内在的忧郁(《树林》)、积极的无奈(《如何建立一座花园的梦》)和沉重的戏谑(《白水黑山》)给人以深刻印象的。给人以希望的作品未必都是什么好东西,好的作品也未必都给人以希望。小黑的作品应当被认为是“没有希望”的好作品。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凝重的、浓缩的力量。这种力量迫人无休无止地沉思以至筋疲力尽,然后,用最后一丝力量自行打破疯人臆造的所谓“希望”;而世界及人生的一般含义正是在这痛楚的“破毁”中浮现——爱,乃是一般。在《前夕》的代前言《因为我爱》里,他这样说:
简介:我一直生活在远离文化中心的边地云南,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以及今后,无疑都将在这里度过。概括地说,这片高原山地,自古以来就没有断绝过人烟,直到今天,山地依然是大多数山民的首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有人能够说得出,为了在这样的山谷生存下
简介:近年来,在我的职业琵琶生涯中又接触到一门新的业务:少儿琵琶教学。涉足新鲜而又辛劳的工作,面对一张张童稚可爱的小脸,有喜悦,有感动,更有对讲台和课堂认识上的不断升华。我感受到,自己在讲台上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授娃娃们一门琵琶演奏技艺;他们走进课堂也不应只限于掌握一件好玩的乐器。
简介:“驴友”系网络新词语。借以为题,取“驴子,是人类的朋友”意,作一篇与驴子有关的随笔。
简介:
简介:我在另一篇创作谈里提到过自己早年曾沉迷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由于对她的沉迷,我甚至一度浅薄地认为只有推理小说才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简介:昔日炎帝在林中采药,听到啄木鸟啄树的声音,进而联想到人们缝制衣裳时将线绳两头拉紧发出的声音,受其启发,他找来一根桐木,挖空、削平之后,取其作琴身,再用麻搓成长短粗细不同的五根线装在琴的正面作为琴弦,即所谓"神农制琴"。也有"伏羲制琴"、"舜作琴"之传说,孰是孰非,难于考证,但琴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其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诗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也就是说,琴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简介:从《红楼梦》、《金瓶梅》看中国性文学的演变《红楼梦》在它问世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被道学家视作淫书。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红楼梦》的命意时,“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见解):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部书,读者毫无歧异,不一定就是好书。相反,你说你的,我道我的,观点牴牾,形同水火,不一定就是坏书。《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不朽著作,甚至有读者为看法相悖,争议不下,最后到挥拳相向的事件发生。任何作品,因读者见仁见智,品味
简介:我一直认为国家永远都是有敌人的,而所谓的人民之间的友谊,只存在于个体与个体之间。我还认为一个看不到敌人的国家,被敌人入侵是早晚的事。读中国历史,凡是把有敌人这根弦绷得很紧的朝代,一定兴盛;凡是无原则地和别的国家讲友好的朝代,大都国力衰微,让子孙感到窝囊。汉、唐、元、清四朝,因一直强调敌人的存在,所以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骄傲和自豪;宋明两朝不讲敌人的威胁,让我们今天想起来根本提不起精神。汉唐元清四朝的文治武功自不必说了,宋明两朝都出现过皇帝被俘的尴尬事件,确实应该经常提醒国人记起的。这两个在武备上有些萎颓的朝代,都存
简介:无论小剧场还是大剧场,无论欣赏音乐演出、看电影、看比赛等等,都需要好的音响效果。好的音响效果能使人们得到美的声音享受,能使人们聆听到美妙的音乐。不好的音响效果则使人难受。很快使人头晕脑胀,神经紧张。获得好的音响效果.是大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怎样才能获得好的音响效果呢?
简介:引言有人在鲁迅先生生前,请他写自传。先生说:“人各有一生,人人可自传,那么中国可出四万五千部。太多了,图书馆也装不下。”这话是胡愈老当面对我说的,他还说“现在大家要我写自传,则中国七亿五千万人都写,要出得更多了,我不写。”我写过“自传”,是造反派逼的,写了二三万字,丑化自己,由牛棚看守,一位食堂烧饭司务(工人阶级),在我那扫地出门的办
简介:2018已经成为历史,这一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隆重喜庆,落地“乡村振兴战略”的热切愿景,多家网站挣扎自救最终惨淡收场的悲凉,近50家纸质报刊转身离去的无奈……相信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但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我们对联人心中的坚守依然,那便是文化自信。
简介: 文化与消费在近两千年社会发展中,都被认为是互不相干的两种现象.在传统文化学理论中,认为过分重视物质利益的消费是社会弊端,而消费行为学又认为消费行为是一种纯经济现象,与文化无缘.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科技革命和经济增长,发达国家的物质消费得到满足,需求转向精神文化消费,文化与消费的关系才引起人们注视.现在文化与消费相互渗透,文化中有消费,消费中有文化,文化与消费的紧密联系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密复杂程度,甚至难以严格地划出一条界限.……
简介:好像总是下午,不同的女朋友,会对我说起她们和新认识的那些男人第一次的细节。亲吻或者其他什么。那些男人,我之前没听说过,但随着时间过去,大部分男人我都会见到。跟男人的那些事,女人不会不说的。每一回都是。每次我都问,有什么不同?她们微笑起来。有一次,一个女朋友说:"房间里充满烟和酒的气味,但他身上却没有。我没闻到什么,连沐浴液的气味也没有。他的整张嘴,闻起来是没有什
简介: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多年来我经常抽空阅读。有一天,我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列子御风的故事,我突然发现这个故事能够很好地和我脑海中的一个意象结合起来:我经常梦见有人乘着风跳下阳台。
简介:拜读张闳同志作《走不近的鲁迅》一文后,颇不敢苟同,便写了一篇《我看谁都可以走近鲁迅》和他辩论。文章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但意犹未尽,因此再写这一篇,作为补充。
简介:大约20年前,我在《新民晚报》上刊发了小小说《假酒先生》。小说中,那个老先生酿出了人间美酒,因为无名无分,市场上卖不动,不得已,斗胆假冒当下红火的白酒销售。这个老先生的形象在我脑中晃荡了20年,总感觉还有许多话要说,关于他还有许多故事。也有读过这个小说的朋友偶尔提到,当作茶余饭后的一个笑谈。我心里便萌生出写一个“大东西”的念头,终于在2013年的秋天,《假酒先生》被拓展成一个中篇,了却了挥之不去的心愿。
简介:最近半年.我清楚地感悟到,不是我生来就要成为诗人,而是诗歌找到了我,剥削我的时间与精力.使我终生为它劳碌。最初听见它的声音,是在2004年。某个仲夏夜,借助女友的口,它吐出一个咒语般的声音——伊西朵。不久,我写下了《灵犀——致我的疼痛:伊西朵》。从此,诗,成为我血
留下记忆(创作谈)
谈小黑的小说
心怀感激(创作谈)
谈少儿琵琶教学
驴友古今谈
苗老汉谈艺
悲切之后(创作谈)
谈琴说瑟
楼外谈红(二)
纸上谈兵
音响效果谈
我谈我自己
也谈文化自信
谈文化与消费
谈古筝音乐鉴赏
创作·絮语(创作谈)
《御风》创作谈
谈鲁迅能否走近
《悲喜酒》创作谈
写诗难(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