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深入分析中国汽车行业成本传导机理,以广州市汽车行业为例,将汽车行业生产链条上的成本传导转化为相应上中下游价格指数同步变化,将2001年1月-2012年11月历年各月原油价格(上游)、石棉瓦刹车片和汽车配件价格(中游)、汽车销售价格(下游)4种价格指数符号化,建立了广州汽车行业成本同步传导网络。研究了该网络的度分布、加权集聚系数、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中介中心性以及社团结构等网络动力学性质。研究发现,模态顶点强度服从广延指数分布,网络平均最短路的距离为3.48,模态之间转换出现短程关联性,17个主导节点在网络模态转化中发挥关键性的控制作用,主次模态均有向主模态转换的倾向。采用Newman等的社团算法,把网络分为3个社团,社团内部结构表明价格上涨和下降趋势在形成社团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简介:以2005-01-04至2008-12-31上证50指数成分股数据为样本,将其划分为熊市I、牛市和熊市II等3个阶段,运用最小生成树、分层结构树以及主要拓扑指标研究股票市场处于不同阶段下的关联网络动态拓扑结构。实证结果表明:股票市场间存在行业聚集效应,并且这种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著;在股票市场关联网络拓扑结构中,制造业在牛市时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并会持续到熊市;金融保险业和制造业中的钢铁制造业的内部股票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关联度,一些子母公司和交叉控股的股票间也关系密切。此外,主要关联网络指标显示,股票市场所形成的关联网络结构在牛市时更紧密,但是牛市的市场结构要比熊市差。
简介: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地处贫困山区,都面临着如何实现脱贫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难题。云南省墨江县作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县份,在上述矛盾中摸索、徘徊多年。笔者在该县挂职县委副书记期间,通过调查和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思考这一难题,提出一初步思路:引导贫困山区高度分散的农业人口,自发或自愿搬迁集中到城镇、集市居住,在林区生态得以恢复的同时,发展以现代林业为主的绿色产业集群(如林业、林下产业、蚕桑、水电、渔业、旅游等),把农业人口转化为产业工人,实现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同时,使这些地区的经济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社会生活城镇化简并为同一个发展过程。这一思路或许对同类地区有一定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19世纪末,伴随着外来殖民者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沈阳建立了满铁附属地。在外来城市发展的思想冲击下,相继建设了多个不同形态、功能的城市广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发展,位于各个城市区段的广场都产生了不同的变化,中山广场因其浓重的历史氛围与丰富的文物资源成为重要的城市历史文化地标广场;沈阳站前广场依托沈阳站的发展而逐步承载了更多的交通方式与门户功能;民主广场由于历史文化的流失与自身的单一功能而逐渐没落;而新华广场则由于城市车行交通与人行交通的矛盾,导致其最终无法承载城市所需的职能,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本文通过对四个城市广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城市发展中广场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城市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变,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从而令广场城市中发挥新的职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简介:近几年来,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尤其是对于交易较频繁的铜、铝、锌,交易风险不断加大。本文研究了有色金属期货价格联动关系的动力学特征,以铜、铝、锌为例基于回归分析构建了铜铝锌期货价格联动关系的两个有向加权网络,分析了价格网络中度分布、边权分布、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网络拓扑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8年铜铝锌期货价格联动关系较稳定于少数关键关系模式。通过对网络中边权进行分析,发现铜铝锌期货价格联动关系模式在一段时间内趋向于保持稳定。本文通过对网络的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进行分析,发现关键媒介节点的频繁出现有一定规律性,并且与市场价格趋势以及3种金属的联动关系特征有直接关系。因此,基于以上结果,本文提出了识别价格联动效应变化趋势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运用于投资提出了建议。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电子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21世纪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发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推进国家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近几年,各高校泰语专业纷纷推出“语言+专业”以及“专业+语言”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现实实践中确实很难平衡和发展,仅仅是采用整合本校专业资源,语言与专业分离授课的方式,语言基础知识由语言老师完成,专业知识由专业教师以中文讲授的方式来推进,而这种做法有违背了语言作为载体应该与所承载信息一同输出输入的自然属性,实践证明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小才济济,大才需缺”以及学生无法将两者联系起来,最后导致语言薄弱,专业不扎实的现象。本文结合我校泰语专业十余年的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总结,初探“语言专业+合作教育(Co-OPE)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真正能用的复合型、应用型泰语人才,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服务的高端人才。本文通过采用质化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初探“语言专业+合作教育(Co-OPE)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泰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提出建设性意见。
简介: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大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是一种社会性能力,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本文将以高校从事一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的视角,从天津财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筑梦·领航”工程之“逐梦名企”走访项目的实践经验中总结经验,重点是探究高校对大学生企业文化认知培养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