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重症感染患者60例为病例组,其中治疗3天后好转患者42例,恶化患者18例;一般感染患者40例为对照组,动态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入院时PCT值及CRP值,重症感染好转组、恶化组与一般感染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3天后重症感染好转组及恶化组CRP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CT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感染好转组及一般感染组PCT值及CRP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PCT值及CRP值的高低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尤其是PCT,更能准确反应病人预后情况,两者均能及时反映治疗效果,为临床评估重症感染病情发展及疗效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探索原发脑室出血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原发脑室出血60例分2组探索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30例尿激酶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30例脑室穿刺引流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比。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的疗效差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观察。方法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甲乳外科治疗的25例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彩超证实有甲状腺及乳腺占位,经穿刺病理活检确诊;25例患者中,以甲状腺癌首发的8例(32%),之后1年内出现乳腺癌3例(37.5%),以乳腺癌首发的15例(60%),之后1年内出现甲状腺癌7例(46.67%),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同时发现2例(8%);病理类型分类,甲状腺癌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18例、导管内癌4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癌1例;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雌激素受体(ER)共同阳性12例、ER共同阴性7例,ER在甲状腺癌和乳腺癌表达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超在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临床对于原发甲状腺癌及乳腺癌应同时检查乳腺及甲状腺,尤其对ER阳性者应重视对另一腺体的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价值。方法对近6年来经输尿管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原发性输尿管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超声检查显示28例中有23例(82.1%)病变上方输尿管扩张和肾盂不同程度积液,12例重度外,其余均为轻-中度积液;②超声显示出输尿管癌的实性病灶21例,特点为扩张的输尿管腔内不规则实性结节或管壁不规则增厚,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病灶内可探及点状、条状及树枝状动脉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为0.56-0.70,以此作为标准则诊断符合率为71.4%,而漏、误诊率为28.6%。结论作为首诊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重要的筛选诊断价值,可提高术前确诊率,并可为临床分期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30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未有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降钙素原并进行对比,分析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降钙素原在不同真菌血流感染中的差异、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预后关系。结果观察组3例感染球孢子菌,3例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8例感染隐球酵母菌属,16例感染假丝酵母菌属;观察组4例降钙素原<0.5ng/L,4例降钙素原在0.5ng/L-2.0ng/L,22例降钙素原>2.0ng/L。对照组23例降钙素原<0.5ng/L,3例降钙素原在0.5ng/L-2.0ng/L,4例降钙素原>2.0ng/L。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观察组感染不同真菌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为3.298,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有效控制患者与死亡患者的降钙素原均值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加以重视,给予积极有效的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局部细菌感染和脓毒血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来自医院重症监护室的40例脓毒血症患者和来自医院住院病房的50例局部细菌感患者进行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同时收集20例体检中心健康人群标本作为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40例全身细菌性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20例健康对照组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50例局细菌感染患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降钙素原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50例局部细菌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医师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局部细菌感染或全身性细菌感染,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细菌感染患者进行观察,将其中35例重症细菌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将其中45例中轻度细菌感染患者分为实验组,将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PCT、WBC、C-反应蛋白测定,分析检测结果及其诊断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CT、WBC、C-反应蛋白水平和敏感性均比实验组和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抗菌治疗后,PCT水平明显降低,而WBC、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较小。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对是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对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检测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4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按照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结果,将其中分73例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余下69例病毒性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均进行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含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以PCT≥0.05g/L为阳性标准,结果显示在PCT<0.05g/L和PCT≥0.05g/L两种标准下,观察组患儿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将PCT视为确诊是否感染的敏感标志物,并借助该项指标含量来对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进行区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