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我们从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名新生儿中随机选取,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以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在对照组中,实验者进行足跟采血,而在实验组中则选择了桡动脉采血。对两组新生儿进行比较,包括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结果:实验组采血时间(1.41±0.52)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4±1.07)min,采血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足跟采血方法相比,动脉采血用于新生儿动脉血气分析,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动脉采血 动脉血气分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的影响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本课题抽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共90例。随机划分为甲组(45例)和乙组(45例),即甲组为传统护理,乙组为针对性护理,对比患儿输液渗出总发生率、家属护理总满意度。结果甲组患儿输液渗出总发生率为15.56%,乙组为2.22%,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甲组为77.78%,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以针对性理念为前提的护理措施,不仅可降低输液渗出总发生率,还可改善医患和护患关系,应加大重视力度。

  • 标签: 小儿 外周静脉留置针 输液渗出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CDFI用于动静脉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58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动静脉血管疾病的患者,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7例,对58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的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看两者的相符程度。结果经CDFI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后,得到相符的程度为96.55%。结论CDFI用于动静脉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与手术病理的结果相符程度高,可以用作动静脉血管疾病的诊断。

  • 标签: CDFI 外周动静脉血管疾病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肿瘤病人经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术后护理。方法通过收集2005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并做PICC置管的198例肿瘤病人作为观察对象。结果为病人提供了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输注高渗性、刺激性药物,胃肠营养支持,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PICC置管术是一项安全方便、维护简单、感染机会小、置管成功率高、穿刺风险小、创伤小,是病人长期输液治疗的安全通道。

  • 标签: 肿瘤病人 PICC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医院中选取200例在医院登记的新生儿,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这些新生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新生儿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实验组新生儿采用动脉采血的方式进行采血工作。对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采血后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采血一次成功率高达97%,而对照组的采血一次成功率仅80%,两者相比较,实验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在疼痛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结论由实验分析可知,利用动脉采血方式为新生儿采血不仅安全性高,可靠性强且成功率也较常规采血高,另外婴儿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等也优于常规采血。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外周动脉采血 实验分析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经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点在外静脉,在直观下置管,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置管(CVC)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减轻了CVC穿刺置管的并发症。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弹性减退,血管壁硬度增加,若长期反复静脉穿刺,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对需要长期输液,特别是肿瘤化疗及静脉营养(TNP)的老年患者,PICC能为其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为治疗和抢救赢得时机。我院与2008年9月~2010年12月对100例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行PICC置管术,大大降低了穿刺的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老年患者 护理 肿瘤 化疗
  • 简介: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多数化疗药物的使用途径为静脉注射。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血管,减少局部不良反应,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科对肿瘤病人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化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恶性肿瘤病人 化疗患者 床体 局部不良反应 化疗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下肢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5例需经下肢静脉穿刺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5例采用经下肢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的方法给药,对照组10例采用头皮针或浅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给药。比较2组患者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下肢化疗的患者建议予股静脉置管,以降低化疗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意义。

  • 标签: 下肢外周静脉 穿刺 股静脉 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方法1000例在我院急诊就诊的既需要静脉输液又需要静脉采血的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0例。A组采用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B组采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溶血率与溶血程度。结果B组的溶血率为25.40%,高于A组的14.20%,差异显著(P<0.05),同时,轻度溶血、中度溶血、重度溶血的程度对比中,B组均高于A组,差异均显著(P值均<0.05)。结论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优于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周静脉 不同采血方法 急诊 血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接收的新生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均分至A/B组中,前者予以股静脉采血,后者予以外动脉采血;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观察对比可见,B组新生儿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对比A组提升明确95.24%>78.57%;同时,该组新生儿在采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对比A组也有明显降低4.76%

  • 标签: 外周动脉采血 新生儿护理 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的影响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本课题抽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共90例。随机划分为甲组(45例)和乙组(45例),即甲组为传统护理,乙组为针对性护理,对比患儿输液渗出总发生率、家属护理总满意度。结果:甲组患儿输液渗出总发生率为15.56%,乙组为2.22%,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甲组为77.78%,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以针对性理念为前提的护理措施,不仅可降低输液渗出总发生率,还可改善医患和护患关系,应加大重视力度。

  • 标签: 小儿 外周静脉留置针 输液渗出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止痒消毒散洗治疗肛瘙痒疗效观察。方法通过止痒消毒散洗治疗肛瘙痒,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论止痒消毒散洗治疗肛瘙痒是简、便、验、廉的肛瘙痒治疗方法。

  • 标签: 止痒消毒散 外洗 肛周瘙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置于上腔静脉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将86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采用从右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或从左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4cm的测量法,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测量法,置管到达测量长度后,胸部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置管长度的成功率。结果A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测得置管长度与实际置管长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组采用的体外测量法测量准确,可提高PICC管置的成功率,且安全并发症少。

  • 标签: PICC 体外测量 探讨
  • 简介:摘要2009年我科对预防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进行了研究。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组进入观察研究的病例数各40例。实验组在穿刺成功后自穿刺点上方5cm沿静脉走行部位皮肤喷涂赛肤润,每日2次,留置期间连续使用。对照组无任何特殊处理。两组病例均连续观察记录至拔针后应用静脉炎国际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使用赛肤润组静脉炎的发生数量和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赛肤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动脉采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护理中仅行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干预组患儿护理中开展动脉采血。观察两组新生儿的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66%,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轻度疼痛44例(759%),中度疼痛14例(241%),无重度疼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动脉采血方式可显著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并明显抑制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外周动脉采血
  • 简介:摘要为探寻静脉营养时高浓度氨基酸稀释的简易方法,按对溶质不变原理列等式传统而繁杂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反复研究,发现了用于稀释的50%葡萄糖水与总稀释液的比例M与所稀释的高浓度氨基酸(含复方)的体积无关,只与稀释倍数N有关。复方氨基酸的稀释公式M=1/20+3/10N;非复方氨基酸的稀释公式M=1/10=7/20。本稀释规则用于指导特定的高浓度氨基酸的稀释,方法简便易行,为静脉营养的正确施行与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 标签: 静脉营养 氨基酸 稀释规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112例患者是由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对所有患者均使用了静脉留置针,观察这11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并分析静脉炎的形成因素及防治对策。结论112例患者中共有43例发生静脉炎,约占总数的38.4%;43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中,静脉炎形成因素为输液剂量的共13例、药物刺激的共有9例、留置时间的共有10例、穿刺部位的共有7例、其他因素共有4例,分别约占总数的30.2%、20.9%、23.3%、16.3%、9.3%。结论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容易发生静脉炎,其形成因素主要与输液剂量、药物刺激、留置时间及穿刺部位等有关,临床上在对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当正确输入药液、合理选择静脉、控制留置时间、提高操作技术,从而避免患者发生静脉炎。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相关因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