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是随机数表法,每组各3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钻孔引流术,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统计术后并发症,观察组的发生率更低(P<0.05);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术前2组的检测值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2d、术后3d、术后5d的检测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前2组的评估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的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开颅血肿清除术,临床上采取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更理想,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加栓塞术对子宫颈妊娠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我院收治的子宫颈妊娠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宫颈妊娠8例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2例。所有患者均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氨甲喋呤(MTX)50mg,再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至血流停滞。结果①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成功率均为100%。②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经复潮③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④患者的住院天数为5~10天,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加栓塞术治疗子宫颈妊娠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可以明显降低子宫切除的风险,最大可能的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是一种微创,低麻醉风险,副反应轻,疗效显著的治疗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应用于胎盘植入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36例胎盘植入患者,给予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检塞术治疗,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36例研究对象接受栓塞术之后,36例研究对象的子宫动脉模式全部显示为显影,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栓塞。36例研究对象中胎盘排除成功率为91.7%,3例患者没有成功排除胎盘,需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占总研究人数的8.3%。33例患者的胎盘排出时间最短的有5天,最长的有1个月。结论针对胎盘植入患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检塞术进行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疗效,具备极高的应用安全性,建议在今后的胎盘植入治疗工作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颅脑损伤方面的应用以及评估其对创伤愈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住院的78例脑外伤病人进行CT灌注扫描、CT血管成像扫面及平扫,将灌注扫描获得图像与头颅CT平扫图像及CT血管成像图像进行比较。结果87例中CT平扫见创伤脑组织及其周围脑实质高低密度混杂灶22例,CT灌注参数扫描显示脑组织低灌注50例(占64.1%),脑组织挫伤区高灌注10例(占11.5%),5例(占0.5%)未见明显脑组织灌注异常。据临床疗效观察脑创伤低灌注者预后不良。结论CT灌注成像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可准确了解颅脑创伤后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情况,能够对脑外伤后遗症判断提供帮助,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CT灌注成像诊断脑出血亚急性及慢性期血肿周围组织低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间收治的34例脑出血亚急性期或慢性期血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灌注成像检查,并对脑血肿中心区、血肿边缘区、血肿外层区、对侧镜像区的主要灌注参数进行记录,计算相对灌注参数值,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分别对对侧镜像区、血肿中心区、血肿边缘区、血肿外层区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可见对侧镜像区的rCBV、rCBF均显著高于血肿外层区,高于血肿边缘区,高于血肿中心区,而MTT则呈相反规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对脑出血亚急性及慢性血肿周围组织低灌注损伤程度进行判断,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技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我院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钻孔引流术(钻孔组)22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31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并对比手术时长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手术者在NIHSS和ADL上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开颅组的总有效率在80.65%,而钻孔组的总有效率在95.45%,明显优于开颅组,且开颅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钻孔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钻孔引流术操作简便,预后效果好,优于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修复牙体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100例(146颗患牙)作为观察对象,按双色球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首先给予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玻璃纤维桩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金属桩核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随访1年,两组患者在修复完整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颜色匹配度和边缘适合性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牙体缺损通常采用玻璃纤维桩和金属桩核修复牙体,前者具有色泽自然、操作简单、修复成功率及满意度高的优点,较传统金属桩核修复牙体更具优势,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