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4 个结果
  • 简介:-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我院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收治了182例-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96例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并与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治疗的86例相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中医药疗法 @丹红注 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经辅助前内侧入口残端定位单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科室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关节镜下经辅助前内侧入口残端定位单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43例。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对膝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年随访,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恢复好,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IKDC较术前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辅助前内侧入口残端定位单解剖重建联合术后中药熏洗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单束重建 中药熏洗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质疏松并发体病理性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200例骨质疏松并发体病理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已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100)接受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n=100)接受中医护理干预。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病情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病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并发体病理性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病症,促使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可行价值。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病理性骨折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12月60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侧路间孔镜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100min,按照改良的MacNab分级标准,优38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经皮间孔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 简介:目的:遴选鼻骨骨折的最有效检查方式。方法:对80例GESYNERGYPLUS单排螺旋CT鼻骨扫描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冠状位扫描对于显示鼻额间缝、鼻骨间缝效果较好;轴位扫描对于显示鼻颌缝效果效好。结论:CT扫描可清楚显示鼻骨骨折情况及鼻额间缝、鼻颌缝、鼻骨间缝、上颌骨额突的骨折情况,降低漏误诊率并为患者手术整形提供较好的CT资料。

  • 标签: 鼻骨 骨折 CT扫描
  • 简介:在我国医疗机构中,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在诊断技术和配置方面也存在相应的管理问题。特别对于中小型的基层医院而言,对CT室进行QA和QC的原则实施管理,并与目标化管理、责任制管理进行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医院CT室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也可以促进我国医院区域性的资源合理性配置。

  • 标签: 基层医院 CT诊断 技术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急腹症诊断的有效性。方法:本项研究纳入了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就诊的50名急性腹部病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检查,涉及基本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采用了MPR、VRT、MIP、CPR等技术进行图像的二维和三维重建。随后,对比了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与患者的实际临床或手术发现,以此评价其诊断精准度。结果:本次研究共有50名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获得了精确的诊断结果,其中诊断准确率为96.06%。结论:多层螺旋CT在急性腹部病情的诊断中展现出较高的准确度,能有效地指导患者接受后续的治疗计划,对于提升急性腹部条件的诊治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急腹症 诊断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经皮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体成形术予以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06-2024.06月就诊60例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奇偶数形式分配患者,对照组采取经皮体成形术,观察组应用经皮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分析效果。结果:患者体状态指标数据统计,观察组术后相比对照组患者体状态良好(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的实施,相比经皮体成形术对于老年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更为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患者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有效性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晕可消对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患者TCD、SPECT的影响.方法:120例VBIV患者随机分为晕可消治疗组(观察组)和眩晕停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通过TCD检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进行比较;观察组中15例患者接受了治疗前后的SPECT检测.结果:VBIV患者普遍呈现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流速度均有显著提高(P<0.01和0.05),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15例接受SPE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中14例呈现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rCBF)减低或缺失,晕可消治疗后缺血灶总数目下降,低灌注灶有不同程度充填.结论:晕可消可提高VBIV患者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改善其脑血流灌注.

  • 标签: 晕可消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经头多普勒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