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Femoral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FIF)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以2011年1月—2013年8月,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1例不稳定型FI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6例采用LCP治疗纳入LCP组,45例采用PFNA治疗纳入PFNA组,30例采用DHS纳入DHS组。结果LCP组与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低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PFNA、DHS组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型FIF疗效较好,相较于DHS法具有比较优势,有助于减轻医源性损伤。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稳定型骨折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快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各项指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前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EVF%)等术后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能力,治疗后运动耐力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曲美他嗪 心肌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本医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0例患有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与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的71.5%,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是一种较适合于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方面推广应用。

  • 标签: 曲美他嗪心绞痛稳定型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接受通心络胶囊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进入我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随机抽选出100例进行分组研究,50例基础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同时50例研究组患者加用通心络胶囊,对两组疗效、心电图ST压改变情况、发病频率以及发病时长等进行对照。结果50例基础组患者有效率70.00%(35/50),50例研究组是92.00%(46/50),(P<0.05);基础组ST下降导联数(2.70±1.29)个,治疗组(2.08±1.08)个,(P<0.05),且两组发作频率、最大ST段压低值、发病时长以及ST段压低水平等对照,(P<0.05)。结论当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治疗时,在联合用药阿斯匹林、倍他乐克以及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使患者ST下降导联数、发作频率、最大ST段压低值、发病时长以及ST段压低水平等得到改善,同时可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内科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发作频率 通心络胶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择我院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70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并发症率达到了37.1%,而观察组患者中并发症率有11.4%,观察组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中满意的人有29人(82.9%),实验组患者中满意的人有34人(97.2%),两组结果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舒适护理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术后恢复情况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加大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其临床疗效,为进一步完善该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与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份至2010年1月份收治的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文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7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含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丹红注射液治疗。将疗效分为无效、有效、显效三个等级,在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除了采取常规西药,还可应用丹红注射液,此种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疾病症状,促进康复进程,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丹红注射液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搏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对适应症患者进行体外搏治疗。结果心脑缺血性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经过临床观察体外搏辅助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微循环障碍引发的头晕、失眠、耳鸣等症状的改善效果满意,且安全、病员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体外反搏 适应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流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8例患有胃食管流疾病的患儿,对所有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和体位干预护理。结果38例患儿均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5天后,患儿呕吐的发生率为48%,吸入性肺炎患儿发生率为52%。结论胃食管流患儿的临床表现多且复杂,所以对婴幼儿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细心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以及对患儿家属进行喂养指导和该种疾病的相关知识普及,是提高小儿胃食管流病救治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幼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胃食管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本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消化科门诊诊断为胃食管流病273例,并将其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5岁)与老年组(年龄≥65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2组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炎(洛杉矶标准)程度。结果两组比较,老年患者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高,而典型烧心,反酸、症状轻;重度食管炎(LC+LD级)比例高。结论老年GERD患者典型流症状教少见,重度食管炎发生率高。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老年人 食管炎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44例胃食管流病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38~65岁。结果44例胃食管流病患者中出现2例并发症,剩余患者皆恢复良好。结论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已明确诊断是对症治疗的良性选择。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食管流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胃食管流病患者45例为观察组,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其食管、胃内压及24h食管PH值。结果①观察组中常进食过饱、睡前进食,喜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及饮酒、吸烟、喝咖啡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LESL,GP及LESP/GP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观察组胃酸流时间、PH值<4时间比例及胃酸清除时间均明显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及食管廓清能力的降低等都是GERD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因素 食管下括约肌 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结论根据患者的病痛情况用药可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TEA)治疗的效果。方法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TEA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情况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TEA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疼痛症状及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心绞痛 不稳定型/治疗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7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抗血小板、调脂、抗心肌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倍他乐克、消心痛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血小板、调脂、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加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常规治疗加用血府逐瘀口服液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30天临床效果,探讨超高龄UA患者PCI合理应用策略。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我院80岁以上UA患者病历,按UA诊断标准、造影检查示病变冠脉至少有2支血管狭窄≥70%,排除入选前诊断晚期肿瘤、心功能≥(NYHA)III级、肾功能衰竭期以上、不能耐受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纳入共88例,年龄80至87岁,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患者48例,平均年龄82.2岁,观察组PCI患者40例,平均年龄为81.7岁。随访1月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及猝死例数,症状缓解时间。结果1月内治疗总有效率80.86%,观察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率72.80%,两组治疗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干预有效,超高龄UA患者PCI治疗效果近期30天内优于药物保守治疗。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超高龄老人 介入治疗 近期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缺血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室性早搏次数、房性早搏次数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PFNA、Gamma钉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选取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I组47例行PFNA治疗,II组47例行Gamm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术后住院、骨折愈合的时间以及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I组患者的手术、术后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各为69.8±16.3min、23.2±6.2d、13.0±2.3周,术中出血量119.8±29.8ml,II组则分别为82.7±22.7min、23.8±5.8d、14.7±2.2周、150.2±40.2ml,两组相对应比较,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I组均明显少于II组,P<0.05,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I组优良率为89.36%(42/47),II组为87.23%(41/47),并发症发生率,I组为4.26%(2/47),II组为6.38%(3/47),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FNA用于治疗不稳定型的IFF创伤,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治疗优势显著。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稳定型 微创PF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用于稳定型心绞痛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68%,对照组有效率为66.04%,差异显著(P<0.05)。结论曲美他嗪用于稳定型心绞痛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