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过程中,心脑血管科护士学习相关文件,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方案在提高认识、优化流程、改变排班模式、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护理核心制度,提高了护士优质服务理念,提升了个人价值感,夯实基础护理,增进了护患和谐,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分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6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作为观察组。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调查并记录两组体重(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C)和甘油三酯(TG)。对比两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不同中医证型间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健康者相比较,BMI、LDL-C、TC、TG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HDL-C和FBC差异并不明显(P>0.05)。痰湿壅盛证患者最多,其次为阴虚阳亢证,再次为阴阳两虚证,最后为肝火亢盛证。其中,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和阴虚阳亢证患者的BMI与痰湿壅盛证患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患者的BMI、TG与肝火亢盛证患者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临床对其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中医防治高血压病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具有积极实践意义。

  • 标签: 中医证型 高血压病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合理参考。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发高血压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5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23%(P>0.05);空腹血糖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低及心脑血管钙化的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比例较高。结论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高危因素为空腹血糖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低及心脑血管钙化等,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有效避免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心脑血管事件 高血压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以及脑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脑梗死以及冠心病的相关证素异同进行总结。结果冠心病和脑梗死在肺、心、肝等病位证素以及血瘀、气滞、阳虚等病性证素等存在差异,冠心病证素总频数495,脑梗死各证素总频数432,且证素肺、心、阳虚、气滞等频率冠心病低于脑梗死(P<0.05),病位证素肝的出现频率脑梗死低于冠心病(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医证素上具有异同点,而实施异病同治则需对症候规律进行掌握。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医证素分布规律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预防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就诊的12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24h血压动态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及24h血压总负荷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较好效果,能够连续性准确的测量出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给后期医师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应用价值广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与血脂检查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体检和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7例,将体检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使用血脂进行检查的患者设置为血脂检查组,将采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检查的患者划分为Hcy组,每组患者29例。将两组患者的比较结果与正常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检查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的水平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水平与对照组差距明显缩短,不具备统计学差异。血脂检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情况均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 血脂检查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全天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冠动脉造影以及CT检查,根据呼吸紊乱的程度将80例患者分为4个小组,分别为正常组/RDI<5、轻度组/RDI为5至20、中度组/20至40,以及重度组/RDI>40。结果通过检测得知,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在高血压、冠心病、心率失常以及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正常组成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OSAHS患者应对该病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系统正规的治疗应定期到医院接受检查,及时对疾病进行预防与筛查,并将心血管的发病率降到最小,提高自身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血管 心脏 关系研究 睡眠呼吸暂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障碍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近五年来接诊的睡眠障碍患者2449例患心脑血管病的情况。结果2449例睡眠障碍患者,患心脑血管1921例,心脑血管发病率为78.44%。结论患睡眠障碍的人容易患心脑血管病。

  • 标签: 睡眠障碍 心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注射杏丁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杏丁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静点,连续给药15天。结果58例病人经治疗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8例。结论杏丁注射液对轻、中型的缺血型脑血管病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杏丁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 标签: 杏丁注射液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评述。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与我院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中所有患者全部接受我院介入治疗,对患者的造影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造影后发现,脑动脉狭窄患者54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闭塞以及血管狭窄情况;脑梗死患者53例造影显示为动脉闭塞、狭窄,同时病灶周围存在异常血管。15例患者被检查出患有动脉瘤。经过介入治疗后,54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得到明显好转,53例脑梗死患者中,51例溶栓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为96.2%(51/53);15例动脉瘤患者中,8个月中发生2例死亡,死亡率为13.3%(2/15)。结论采用脑血管造影技术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能够直观的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同时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相关治疗,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同时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管 造影技术 介入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凡因心脑血管病突然致命的情况,家人会觉意外,但站在医生角度来说并不意外,预防办法就是平时重视、配合治疗等。有高血压的患者要控制血压,同时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要常测血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对于一、二级单纯性高血压,可用低档复方制剂或单种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于二、三级高血压或有并发症的,应联合用药。现治高血压药分六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些药只要恰当配合,扬长避短,就能事半功倍,再配上抗凝、调脂药等效果更佳。高血压只能控制,不能根治,要坚持服维持量,使血压平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多病同时存在,用药要精、准、兼!对于血压不高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更应警惕,经常复查心电图等,以便对症用药。这种教训太多,如某村在某年元旦前后六天内,因天突变阴冷,有四人年龄都在53岁以内,因心脑血管病夜间突然病故。一切动植物,有生就有终,人类头脑发达,个别人让本可延长的生命提前结束太可惜!患者只要重视,配合治疗,不踏实时可请教多位专家,这样就能使病魔被消灭或被长期控制!总之,重视是要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过去的几十年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迎来心脑血管事件的拐点,而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仍然在强劲增长并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将医疗阵线向健康人和早期慢性病患者前沿,做到以防为主和防治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期待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拐点。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拟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5例,均使用GE128层LightspeedVCT进行神经系统扫描,检查时先行头颅普通CT平扫,所有进行头颅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超早期与早期急性脑血管疾病。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实施CT血管造影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者60例(92.3%),实施普通CT检查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者42例(64.6%)。结论CT血管造影在临床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尤其对于超早期脑血管病变者。

  • 标签: CT血管造影 急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脑血管正常者62例,利用核磁共振扫描机进行检查。结果124例MRA检查均成功,62例正常者,脑部动脉显示清晰,6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可显示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总的合格率为94%,定位诊断为100%。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有效的改善了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能够早期的诊断、早期的治疗,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预后,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核磁共振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收集、总结了我2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根据社区基层工作的特点,探索出了一套社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及自我急救措施。应做到“三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根据心脑血管病的特点,做好院前自救措施,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社区心脑血管病 预防 自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近两年来我院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43例,采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15例,对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皮肤及其附件、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结论应用血栓通治疗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常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应改善此药的生产工艺,做好药物提纯工作,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血栓通 心脑血管疾病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及医院急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临床研究结果证实,急性脑卒中患者损伤脑组织中有血管再生且缺血半暗带区微血管密度增加,这类患者存活率高。侧枝循环的开放和建立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亦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的研究已证明中药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脑有脑保护作用,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理与血管新生及神经细胞转化有关,但是其作用靶点不详,国内外未见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报道。本文对VEGF及受体在脑缺血后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综述,从而用于指导中药补阳还五汤在促进脑卒中后脑保护机制的研究。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缺血 补阳还五汤
  • 简介:摘要目的褥疮对于神经内科护理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脑血管疾病瘫痪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褥疮 预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