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于术后8~10小时后,开始在床边活动;对照组于术后16~20小时后,开始在床边活动。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进行早期的下床运动后,24小时内排气患者有40例(80.0%),24~48小时内排气患者有10例(20.0%),没有超过48小时的排便患者;对照组在术后16-20小时进行下床活动,24小时内排气患者有4例(8.0%),在24~48小时内排气的患者有18例(36.0%),超过48小时排气的患者有28例(56.0%)。观察组术后排气效果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在麻醉剂失去药效时(术后8~10小时),就应开始在床边进行较简单的早期活动,这样有利于肠胃的蠕动,患者能够尽早恢复肛门排气功能,减少术后止痛剂的使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运动 康复
  • 简介:摘要经过统计输液患者情况,发现门诊输液室患者输液存在一定风险,经过一系列调查分析,找到患者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制定详细的解决措施,并认真实施,结果实现了门急诊患者输液风险的控制,明显降低了风险。

  • 标签: QC活动 门急诊患者 输液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管理中的作用。方法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31例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血压情况及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透析间期体重控制和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成员间的相互协作,能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达标率,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透析 干体重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福建省立医院围绕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以“三贴近”为目标,通过优化门诊服务环境,开展便民服务,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证护理安全,强化监督,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等措施,有力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品质。

  • 标签: 三好一满意 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实施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义齿修复老年患者80例,依据修复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固定义齿修复的40例老年患者为参照组,实施活动义齿修复的40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最后对修复效果进行比对和统计。结果通过对老年患者实施不同方法修复,观察组食物嵌塞发生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修复满意度(100%)同参照组(80.0%)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统计后P<0.05。结论老年人实施活动义齿修复效果理想,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 标签: 老年人 活动义齿修复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为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3600份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控制指标达到了卫计委的要求。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有明显成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新生儿口腔感染的发生。方法开展QC活动小组,用讨论法找出引起口腔感染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全体护士共同参与管理。分别于活动前一个月对未开展QC活动前进行调查43例次(对照组),活动后一个月44例次(观察组1),活动后第六个月49例次(观察组2),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叁组患儿口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5.12%、43.18%、14.28%。活动前一个月和活动后一个月比较(χ2=4.21,P<0.05),活动后1个月与活动后第6个月比较(χ2=10.16,P<0.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QC活动能有效地减少新生儿口腔感染率的发生,活动持续6个月后获得更好的成效,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QC活动 口腔护理 口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输液滴速调节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输液滴速调节为活动主题。对门诊输液滴速调节不规范现状进行调查,用鱼骨头分析出输液滴速调节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实施三个月评价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输液滴速调节规范率达95%,进步率达59.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规范门诊输液滴速调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输液滴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对管理前后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效果。结果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后,吸烟人数、饮酒人数、锻炼人数、控油壶和控盐勺使用人数、定期测血压人数、规律服药治疗人数、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较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有明显改善,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能够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能改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对患者良好控制血压、保持病情稳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评价的研究。方法对辖区3个居委收集405例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划分管理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一年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管理组通过健康教育和药物常规治疗相结合,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在体力活动、BMI水平、吸烟达标率等指标有可比性(P>0.05)。结论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对高血压病人预防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和防治高血压疾病。

  • 标签: 综合干预 体力活动 可比性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日间白内障手术患者抱怨率,提高日间手术中心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方法提出品管圈活动,采用早期干预、PDCA管理等方法。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日间白内障手术患者抱怨率均少于实施前(P<0.05),病人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日间手术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日间手术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降低日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抱怨率。

  • 标签: 品管圈 日间白内障手术 护理质量 抱怨率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出更好的、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让高血压病人了解掌握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达到一、二级预防目的,对其9个村563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健康教育。活动刚开始时抽取168人,活动开展1年抽取178人进行问卷调查病人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可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这样有组织、有系统的综合性的健康教育方法,能提高病人的学习兴趣,不受时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活动 综合性 社区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囊炎术后患者应用早期下床活动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炎患者104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和实验组(52例),对分别应该常规护理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9.62%VS28.00%,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炎术后患者应用早期下床活动护理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对术后并发症的降低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胆囊炎 术后 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50例肿瘤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完全根据医嘱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KPS评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75例患者中,仅1例投诉,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3%;对照组75例患者中,跌倒2例,压疮1例,自杀1例,投诉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是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是9.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754,P=0.029)。结论在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能够获得显著应用效果,可明显减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对照组为1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日益矛盾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泌尿外科 日常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伸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康复宣教,护理人员分别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Bobath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法对患者进行训练。结果护理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较护理前得到降低,但运动功能和ALD较护理前得到提高,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AL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对患者采取护士延伸康复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大化的利用康复医疗资源,使得发生误用综合征或失用综合征得到有效预防,患者的住院天数得到降低,病床周转率得到提高,重复住院率得到减少,医疗成本得到节约,家庭负担得到减轻。

  • 标签: 延伸护理 脑卒中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PICC穿刺部位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评估血管后,将80例PICC患者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肘上2横指处穿40例为A组,采用肘关节上3~4横指处穿刺40例为B组。观察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结果两组PICC置管部位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A组。结论上臂PICC置入部位应尽量选择肘关节上3~4横指处,以提高患者的活动度。

  • 标签: PICC 穿刺部位 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产科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n=40),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2.5%)低于对照组(17.5%);观察组护理人员健康宣导、环境护理、安全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品管圈模式应用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可改进产科护理服务效果,强化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产科护理 护理质量评分 产科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QCC)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50例和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5,n=10)和观察组(n=25,n=1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管理,观察分析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改善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6%),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改善情况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管理对治疗住院患者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管理 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