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硫糖铝、法莫替丁联合应用于急性胃炎患者治疗活动中的疗效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急性胃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硫糖铝+法莫替丁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法莫替丁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由此可以看出,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在硫糖铝+法莫替丁治疗方案背景下,其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由此可见,硫糖铝+法莫替丁治疗方案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简介:摘要目的对沙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急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莫替丁单独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沙莫替丁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沙莫替丁联合硫糖铝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3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根据其接受的用药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析法莫替丁+硫糖铝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7%,2组疗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2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能够减少患者复发率,用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acidemia,,MMA)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辅助检查及基因检测特点。方法对诊断MMA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此类型患者的主要表现及其基因特点。结果MMA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3例患者多于1个月~1岁发病,主要表现为哺乳差18例,运动智力发育落后18例、惊厥8例、血液系统异常14例,头颅影像的异常改变(其中18例患者行头颅影像检查,均有脑损害改变)。基因检测结果均存在MMACHC基因突变,1例仅检测到多态性,2例各检测到1个突变,20例检测到2个突变,其中5例为纯合突变,15例为杂合突变,共检测出种13种突变,主要包括c.609G>A突变16次(突变频率34.7%)、c.658-660delAAG突变7次等。结论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表现复杂,以神经系统脑损伤最为显著。基因分析提示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的部分基因突变谱,证实了c.609G>A为热点突变,此为今后患儿基因突变检测及遗传咨询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90例2016年2月—2017年1月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根据施行方法分对照组、血府逐瘀组。对照组给予芬必得缓解疼痛;血府逐瘀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缓解疼痛。比较两组患者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效果;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时间;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结果血府逐瘀组患者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血府逐瘀组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血府逐瘀组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症状消退,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7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末梢血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血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检测值为3.83±0.19x1012/L,白细胞检测值为5.31±0.18x109/L,血红蛋白检测值为132.19±0.23g/L,血小板检测值为221.02±1.29x109/L。对照组患者红细胞检测值为4.51±0.21x1012/L,白细胞检测值为6.29士0.27x109/L,血红蛋白检测值为139.24±0.32g/L,血小板检测值为172.11±1.02x109/L。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检测值、白细胞检测值以及血红蛋白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静脉血的各项检测值更趋于正常水平,且稳定性较高,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静脉血进行检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体内血β2微球蛋白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5~9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试验组,以4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儿血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以及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两组新生儿的肌酐、尿素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胆红素、血β2微球蛋白差异均显著(P<0.05);重度高胆血红素新生儿的血β2微球蛋白显著高于中度、轻度高胆血红素新生儿的血β2微球蛋白(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血红素症患儿的血β2微球蛋白随着胆红素水平的增高而增高,并存在一定程度的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下降,应避免给予高胆血红素症新生儿使用肾毒性药物,以免加重肾脏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碳酸镧和醋酸钙分别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中的疗效,探索更好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治疗模式。方法通过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分为4组,醋酸钙+血液透析(HD)组、醋酸钙+HD+血液灌流(HP)组、碳酸镧+HD组和碳酸镧+HD+HP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校正钙、磷、钙磷乘积和iPTH的变化。结果醋酸钙+HD组治疗后血钙升高,血磷、钙磷乘积下降(P<0.05),联用HP后高钙血症改善;而碳酸镧组治疗后血钙、磷、钙磷乘积均下降,而且比醋酸钙+HD组降磷更为明显(P<0.05);在iPTH方面,无论醋酸钙或碳酸镧单纯联合HD时均无下降,在联合HP后下降(P<0.05)。结论碳酸镧较醋酸钙具有更好的降磷效果,且不增加血钙,合并血液灌流后可同时降低iPTH水平,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发病一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疗程10-14d;治疗组予小牛血去蛋白水解物、舒血宁注射液静滴,10-14d为一疗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舒血宁疗效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应用调节低温技术,对患者凝血功能因素指标和血乳酸含量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外科确诊收治的32例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选做研究对象,在运用标准化临床操作规程针对患者展开治疗过程中,结合运用调节低温技术针对患者展开干预,观察比较本组患者在接受调节降温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液乳酸含量指标。结果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后,本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升高;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相较治疗前降低,统计学无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血液乳酸浓度低于接受治疗前,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为急诊外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展开治疗处置干预,能够获取较好临床结果,适宜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硫糖铝以及法莫替丁,探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共12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莫替丁40毫克进行静脉滴注,而在观察组中,则联合硫糖铝以及法莫替丁对患者进行治疗,最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6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83.33%,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用法莫替丁,在急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硫糖铝以及法莫替丁,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