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舟骨螺旋CT影像的最大长度、近端尺侧关节面与最长轴的夹角,以及二者的性别、侧别差异。方法收集30例60侧正常舟骨的螺旋CT数据,利用软件VxWork计算舟骨的最大长度、最长轴的端点位置、近端尺侧关节面与最长轴的夹角α,并检验上述数据有无性别、侧别及观察者内的差异。结果30例60侧舟骨的最大长度均值是(28.05±2.12)mm,男(29.31±1.55)mm,女(26.6±1.83)mm;男性长于女性,但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α的均值是(23.81±2.45)°,男(23.25±2.40)°,女(24.86±2.50)°;性别、侧别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也无显著的观察者内差异。舟骨最长轴的端点分别在舟骨远、近端的皮质上,位置较恒定;远端位于舟骨结节区的中央,近端在舟骨近端关节面背缘中1/3处;左右两侧对称。结论舟骨螺旋CT影像最大长度、近端尺侧关节面与最长轴的夹角较恒定,且无侧别差异;以健侧舟骨影像数据为依据,用以判断患侧舟骨形变是可行的。
简介:目的:研究肱骨尤其是肱骨远端的特殊解剖形态,命名新的解剖名词,准确描述其结构特点,促进肱骨内固定器材的研究和改进.方法:选用青壮年不成对的肱骨12根,用3BCT(ThreeDimensoinalComputedTomography)进行扫描并重建,对骨表面特性及髓腔进行全方位的测量.结果:肱骨干大小结节以下大致呈圆柱体,其远段距髁部6.54±0.63cm(前屈距)处有向前的弯曲,称前屈角,为13.98±0.48度.髁上部逐渐变薄向内外扩伸形成内上髁及外上髁,而被鹰嘴窝和冠突窝分隔形成的两支称内上髁支和外上髁支,其中内上髁支宽:1.46±0.10cm,厚:1.38±0.10cm,外上髁支宽:2.07±0.09cm,厚:1.58±0.7cm,与纵轴的夹角称内上髁角和外上髁角,分别为:28.29±0.57度和34.15±0.65度.髓腔于髁上变宽薄,逐渐闭锁.结论:肱骨干髓腔无明显狭部,上端略大,向下端逐渐减小,末端矢径减小,冠径逐渐增大,不向内外上髁支内延伸.髁部前屈角,前屈距,内上髁角以及外上髁角等测量值变异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 使用多个浓度患者样本评估临床生化常规检验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探讨不同的测量不确定如何使用。方法 分别收集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检测项目的样本。每个检测项目5个浓度,每个浓度10个样本,共50个样本双份测定。按照多个浓度患者样本评估测量不确定度的方式评估A类不确定度,使用校准品引入的分量作为B类不确定度,最终评估相对不确定度和绝对不确定度在临床使用中的异同。结果 ALP项目5个浓度的绝对不确定度分别是16.04、23.01、32.07、38.84、41.81, 相对不确定度分别是20.13、15.77、18.37、13.78和9.27,在浓度67 IU/L处有相交。GGT项目5个浓度的绝对不确定度分别是
简介:目的利用MSCT扫描图像观察正常下胫腓联合的形态以及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精确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提供解剖学依据及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5例行双踝CT检查的单侧踝关节外伤患者的健侧踝关节影像资料。取距离胫距关节面9~11mm的水平位CT扫描图像分析下胫腓联合形态,并测量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及胫腓骨前缘距离,分析各组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45例下胫腓联合CT影像显示其形态有3种,其中为半圆形14例(31.11%),新月形15例(33.33%),矩形16例(65.56%)。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和胫腓骨前缘距离分别为(2.69±0.19)cm、(2.45±0.46)mm和(8.48±2.30)mm,新月形的分别为(2.82±0.17)cm、(2.74±0.90)mm和(6.80±1.62)mm,矩形的分别为(2.89±0.25)cm、(3.15±0.8)mm和(6.86±1.89)mm。其中,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中心距离和胫腓骨间隙宽度均较矩形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22、3.602,P值均〈0.05);而半圆形胫腓骨前缘距离较矩形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17,P〈0.05);但是,新月形的相关参数分别与半圆形和矩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国人的下胫腓联合在CT影像上可分为半圆形、新月形和矩形三种形态。以下胫腓联合前后缘的切线作为测量基线,可提高各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为进一步研究国人下胫腓联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用超声检查方法测量广东地区新生儿髋关节发育的情况。方法对11132例在广东出生的新生儿,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髋关节测量,以超声骨缘覆盖率法(BRP)和动态检查结合作为会标准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结果广东地区新生儿髋脱位发病率为11.8‰,髋关节不稳定发病率为12.1%。正常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测量值:α、β角,髋臼指数,骨缘覆盖率,股骨头覆盖率,髋臼直径,股骨头直径均值依次为59.56°,39.48°,30.50°,57.40%,56.96%,15.71mm,15.74mm。结论1.明确了广东地区新生儿髋关节发育指标及DDH的发病率;2.明确了南、北方人群新生儿DDH的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髋臼发育各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效果。方法准备好全自动生化仪与人体血样标本,然后对仪器、厂家、合成、拓展不确定度进行测量。结果①对各检测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测量结果与大小没有关系,重复条件下进行测量,不同的测量结果所得到的不确定相同。②各检测指标不确定度的来源以批内变异及批间变异为主,不同指标各变异系数结果大小有所不同,针对同一指标来说批间变异与批内变异值有所不同,不同指标相应数据对比后得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影响临床化验结果的因素比较多,对各指标不确定度进行观察分析,可判定出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从而及时找出解决对策,提高检测的精准度,为临床判定疾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茎突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受检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用VR,MIP及MPR法测量茎突长度、内倾角,并直接测量前倾角及通过测量茎突与颧弓夹角间接测量前倾角。结果VR图像上可以准确测量茎突前倾角(22.56±2.32°),并间接测得前倾角23.11±2.56°,内倾角为21.89±4.82°。VR,MIP2D工具及3D工具均可测量茎突长度,2D工具与3D工具测量结果有显著差异。MPR图像测得茎突长度为22.98±2.83cm。VR及MIP3D工具与MPR测得茎突长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可以准确测量茎突长度及倾斜角度,测量茎突长度以VR3D工具最为实用,而间接法测量茎突前倾角更为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