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用于80岁以上高危老年骨科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ASAⅢ或Ⅳ级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年龄70~96(80±12)岁,随机均分为硬膜外组(E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麻醉。术中输液按8~10ml?kg-1?h-1输注明胶和复方乳酸钠(1∶1),出血量大于400ml,酌情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观察EA组和CSEA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及改良Bromage评分。同时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5或P<0.01)。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CSEA组优于EA组(P<0.05或P<0.01)。结论只要控制好麻醉平面,术中精心管理,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高危病人骨科下肢手术是安全的。
简介: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西安解放军323医院收治的住院老年患者250例(住院组),另选取同期在莲湖区西大街社区居住的老年人250例(社区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不同量表的评分结果及近1年内的误吸发生情况,并对调查结果与误吸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样本的性别比例和个人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既往疾病史中,心脑血管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各个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组近1年的误吸发生率(24.40%)高于社区组(9.60%),两组样本近1年的误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41,P<0.05);患者年龄、异常进餐、进餐体位改变、各种既往疾病和4种量表的评分结果与误吸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人的误吸发生率较社区老年人高,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充分考虑多种危险因素,避免误吸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5岁以上精神病人与脑血管病的治疗与研究。方法对64例患有脑血管疾病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治疗方法、精神障碍类型、治疗结果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64例精神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概率较高,同时伴有智能障碍,分析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50例患者经过5-10天的治疗症状得到缓解,痊愈出院;14例患者在出院时尚未完全痊愈,部分精神症状尚未完全消失。结论临床医师应在治疗患者脑血管疾病同时,判断其是否发生精神障碍,并给予及时对症治疗,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人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手术内固定术与非手术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14年11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75岁以上老年人创伤性连枷胸经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把39例患者分为两组,手术内固定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79±7.3)岁;非手术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79±4.4)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围术期死亡7例,肺部感染3例,ARDS2例,肺栓塞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手术组患者病死率低于非手术组(95%VS27.8%,P<0.05)手术组机械通气时间(3.7±1.5)dvs(11.5±7.0)d、住院时间(21.6±9.8)dvs(30±16.5)d,住ICU时间(6.5±1.3)dvs(12.9±7.4)d均低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中呼吸系统并发症,肺外并发症、胸廓畸形,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均少于非手术组(P<0.05),随访6个月,复查x-ray胸片非手术组胸廓畸形6例,手术组0例;慢性疼痛非手术组3例,手术组1例.结论老年人连枷胸特别是合并慢性疾病者,应早期积极行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关键词75岁以上老年人;连枷胸;肋骨內固术中图分类号R6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40-02
简介:摘要:目的:对 45岁以上精神病人与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45岁以上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 7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治疗方法等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全部 70例患者中,出现 23例精神障碍患者,其发生率为 32.86%,其中 10例患者出现记忆力障碍以及神经衰弱综合征。 5例患者出现幻想症和意识障碍综合征, 8例患者出现情感障碍症状。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 23例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症状均已消失。结论: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因此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有效对症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其症状,提升其临床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80岁以上高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分析的对象均为接受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高于80岁,选取时间为2022年11月-2022年12月,共选择20例,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护理,并体现出个性化护理特点。结果:患者接受护理后其治疗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后患者中有7例出现脑血管痉挛,4例出现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卒中改良量表即Rankin量表进行评价,1分、2分、3分、4分和6分的分别有9例、6例、3例、1例和1例,所有患者最低住院天数15d,最长38d,平均(27.76±3.54)d,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结论:结合高龄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提高,并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群在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后对流感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7年-2021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上报的流感病例数的老年人群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病例的《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研究;以北京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流感疫苗接种2017-2021历年接种率分析。结果:从2017-2021年实种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20年至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其接种率更是提高明显;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疫苗发生流感及合并症较未接种疫苗者明显低,χ2= 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群接种流感疫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流感及合并症的发生率,在老年人中积极开展宣传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流行病学。方法:从某街道中随机抽取5个社区,开展视力及眼部检查,了解白内障流行病学。结果:60岁及以上人群的白内障患病率为35.49%(653/1840)。随着年龄的增高,白内障的患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高的趋势。白内障的男女比为。白内障手术率为86.09%(1584/1840)。842例患者1184眼的白内障手术率为82.09%(972/1184)。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视力以0.1≤PVA<3、0.3≤PVA<0.7、≥0.7居多。结论:6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白内障患病率不断增高。该地区白内障手术覆盖率高,其实施对改善患者视力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对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及分析,确定出诱发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给今后的老年人高血压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研究时间: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2)研究对象: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19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回顾性研究;(3)拟分析的影响因素包括:冠心病病史、是否饮酒、脑卒中病史、高血压家族史、性别、超重或肥胖、血糖水平、是否经常锻炼、是否吸烟。结果:(1)3190名老年体检者中,高血压患者有2065例,高血压患病率是64.73%;(2)导致老年人患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以冠心病病史、超重或肥胖、脑卒中病史、高血压家族史、血糖升高、饮酒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患高血压疾病的风险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应该注重日常的预防和加强体检,有效预防老年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特点和放疗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20例进行三维适形放疗,予以普通分割,55-70Gy放疗剂量。结果首发症状为进食梗阻31例,占比77.5%,胸下段病16例,占比40%,病变长度>5cm有22例,占比55%。,本次研究对象有效治疗率达到了85%(34/40),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术后第1、2年生存率各自占比50%、25%。结论老年食管癌的首发症状为进食梗阻,病变长度比较长且多发于胸下段位置,放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早期予以治疗,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45岁以上精神病人与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岁以上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治疗方法等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全部70例患者中,出现23例精神障碍患者,其发生率为32.86%,其中10例患者出现记忆力障碍以及神经衰弱综合征。5例患者出现幻想症和意识障碍综合征,8例患者出现情感障碍症状。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23例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症状均已消失。结论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因此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有效对症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其症状,提升其临床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