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选取76例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号奇偶数法可分为基础组(n=38)和实验组(n=38),基础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其临床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其疼痛程度(VAS)评分远低于基础组,且术后2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在开展手术治疗期间,联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以及减轻疼痛具有显著疗效,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心脉隆注射液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及用药1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另外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出量(SV)和收缩时间比率(ST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可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以来我院就诊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评判标准行动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行动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67%,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提高高龄患者的行动能力,且患者对此种护理模式满意度较高,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其骨愈合的临床影响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数字法进行分组a组、b组与c组,各30例。a组采用辛伐他汀+阿仑膦酸钠、α-D3、钙片治疗,b组采用阿仑膦酸钠、α-D3、钙片治疗,c组仅采用α-D3、钙片治疗,对3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Harris髓关节指数评分状况以及不同时间的骨折骨痂愈合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Harris髓关节指数评分状况明显优于b、c组患者,且骨折骨痂愈合率高于b、c组患者,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关节功能,促进术后骨愈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HS、PFN及FH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89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DHS治疗组、PFN治疗组及FHR治疗组,对各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FHR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髋关节功能上,均明显高于DHS治疗组及PFN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是临床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并分析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对于异位妊娠进行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64例异位妊娠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过临床病理检测,均被确诊为异位妊娠,对于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彩超和腹部彩超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和准确性。结果经过检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腹部彩超存在有6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经阴道彩超检测,存在有56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两组诊断之间存在有差异性,但差异并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诊断与临床病理诊断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超和经腹部彩超对于异位妊娠经诊断是两种较为有效的诊断方法,在诊断的过程当中能够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诊断的结果和术后切片检测诊断较为相近,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种诊断方法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临床诊断过程当中需要有机的结合,能够进一步在临床上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就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借助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入我院骨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随机抽取其中50例作为研究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另50例则作为研究对照组安排内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收集治疗后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上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两种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就实际诊治过程中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更加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运动以及加快术后愈合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动力髋螺钉,观察组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脉隆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分组,偶数为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比索洛尔,观察组采用心脉隆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脉隆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指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3组,各有50例。甲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乙组行PFNA治疗,丙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乙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甲组、丙组(P<0.05),乙组的手术中出血量少于甲组、丙组(P<0.05),三组治疗优良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均好,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实况选择适合术式,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8.10±1.15小时)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苯溴马隆治疗伴有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伴有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苯溴马隆治疗,对照组采取安慰剂治疗,对比两组血压指标、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尿酸、舒张压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收缩压、肝、肾功能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2%,组间比较,P<0.05。结论伴有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苯溴马隆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舒张压、血尿酸,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合复位髓内钉微创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微创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前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微创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加快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