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临床疑诊为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析彩超检查的诊断效能,采取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79例临床疑诊为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静脉造影检出累及静脉76例,彩超检出累及静脉71条,经秩和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彩超检查诊断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敏感度为97.18%、特异度为100.0%、准确度为97.37%;经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高脂血症、手术时间长于5h、术后卧床时间长于5d均作为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采取彩超检查,对于提高诊断水平、指导治疗均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介入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防治策略。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接收的1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介入术后出现急性及亚急性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收介入治疗后无血栓形成的患者13例设为对照组,要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近似。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脏介入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总结防治措施。结果观察组中患糖尿病、血肌酐和空腹血糖数值偏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冠脉造影出现B2/C病变、支架贴壁不良的例数以及平均支架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介入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急性心梗、合并糖尿病以及支架置入情况等。主要防治措施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提高介入操作水平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初治患者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下肢生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实际情况对全部患者进行分组。静脉通畅率在50%以下的劣效组(51例),在50%以上的(包括50%)为优效组(55例)。结果优效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劣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DVT分期、治疗方法、发病部位是下肢DVT治疗后静脉恢复通畅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高、DVT分期晚、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受累血管位于膝上时DVT治疗效果差,不利于静脉通畅率的改善。
简介: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相关的新要求。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本文主要就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进行了科学探讨,阐述了学生身心发展主要特征、心理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以及影响的因素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实施对策,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0例的临床资料,作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评定和侧枝循环(Rentrop)的分级,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侧枝的循环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侧枝循环的呈正相关;侧枝循环(Rentrop)分级分别与收缩压、高血压病史、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侧枝循环(Rentrop)分级与高血压病史、吸烟年数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侧枝循环形成相关,也与侧枝循环形成程度各危险因素如吸烟年数、高血压病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到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服务,n=30),观察组(针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综合护理干预,n=30),比较两组患者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3.3%、26.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6.6%、63.3%,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19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深静脉血栓情况和并发症等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对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应用于治疗动脉瘤栓塞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月1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动脉瘤栓塞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治疗方案,为动脉溶栓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进行血栓形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和神经功能,记录所有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其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应用于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于恢复患者的血管再通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方案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是一种十分积极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以我院股骨颈骨折术后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研究组(接受术后早期康复)和对照组(接受术常规术后康复)。对比(1)两组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两组术后1天、3天及7天下肢肿胀情况。(3)两组术后1天、3天及7天下肢疼痛程度。结果(1)两组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术后1天、3天及7天下肢肿胀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3)两组术后1天、3天及7天下肢疼痛程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早期康复可以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该项下肢疼痛、肿胀有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的临床资料,分析和统计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预防措施等。结果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随访中发现4例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0%;经药物干预、护理干预处理后,3例患者保留PICC置管后缓解,1例将PICC置管拔除并放置滤网,经溶栓治疗、护理干预后好转。结论肿瘤疾病、高D-二聚体、化疗、置管类型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静脉血栓的重要相关因素,针对性药物处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或缓解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4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输液、心理等一系列急救护理对策后,临床疗效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得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利于疾病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可继续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慢性病防控人员对慢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参与慢性疾病防控的人员进行统计,通过调查表方式对65例防控人员慢性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防控人员的健康知识认知人数为48人,知晓率为73.85%;高血压知识认知人数为58人,认知率为89.23%;糖尿病知识认知人数为49人,认知率为75.38%。不同的机构、专业、学历、职称和工作时间之间对健康知识、糖尿病和高血压知识认知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员对慢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不够理想,可通过开设专业训练和各部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改善该现象,从而增强基层慢性疾病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