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银杏叶胶囊对眼压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100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实验组口服银杏叶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视野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实实验组显效19例,有效29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2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视野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叶胶囊有助于提高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力、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并有效保护患者的视神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8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眼压控制情况和房角粘连范围将入选病例分为3组。A组12例,以连续环形撕囊术、水分离术、晶状体乳化,晶体植入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房角分离术;C组18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及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结果A、B、C3组术后视力分别为(0.62±0.17)、(0.45±0.10)和(0.37±0.12),术后眼压分别为(1.92±0.72)、(2.04±0.65)p/kPa和(1.96±0.63)p/kP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恰当的手术方式对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集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74例,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及观察组37例。两组均行超声乳化治疗,基于此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房角分离术。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术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眼压,因此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为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干预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眼压、视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眼压以及视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眼压以及视力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治疗的54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基于患者个人意愿纳入常规组与试验组(n=27)。常规组应用西医治疗方式,试验组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各项自主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积极改善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26例青光眼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日直至2017年8月11日,并将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实施复合小梁切除术),将两组青光眼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青光眼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12.01±0.27)d、术后眼压(6.25±2.11)mmHg、术后3个月眼压(15.48±3.15)mmHg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眼压,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诊的青光眼患者78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复合组和传统组,每组分别39例。传统组患者使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复合组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合组患者视力提高率为97.22%,高于传统组的77.78%,P<0.05;复合组治疗后患者眼压(15.31±2.11)mmHg,传统组眼压(19.45±2.13)mmHg,P<0.05;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传统组为22.22%,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要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眼压,帮助视力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者六十四例,对其进行了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其进行了小梁切除术的实施,实验组的患者给其进行了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C的实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和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眼压进行了对比,在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没有太大区别,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得到缓解,一个月、六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给青光眼患者运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效果显著,并且非常的安全,值得医学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周后的降眼压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141只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给药方法分为三组,每组均为26例,其中Ⅰ组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47只眼);Ⅱ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47只眼);Ⅲ组给予贝美前列素滴眼液(47只眼),三组均每日不同时间点滴眼1次,疗程为4周,测量比较三组用药前后的24h内、不同时间点的眼压以及用药前后4周内眼压。结果三组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24h内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眼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后4周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周后的降眼压的效果显著,且三种滴眼液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月90例青光眼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普通护理,试验组执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值;青光眼知识相关掌握评分;护理前后抑郁、焦虑状况、生存质量;视野损伤、再次入院概率。结果试验组满意值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青光眼知识相关掌握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抑郁、焦虑状况、生存质量接近,P>0.05;护理后试验组抑郁、焦虑状况、生存质量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试验组视野损伤、再次入院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效果好,可改善抑郁、焦虑状况、生存质量,减少视野损伤、再次入院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制羊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治疗青光眼能够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54眼)在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27眼)病患。对照组患者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自制羊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方式。术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1年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d浅前房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羊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有显著的疗效,能够降低眼压,减少浅前房的形成,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