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睾酮和雌醇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0例CHF患者的血清睾酮和雌醇水平.结果:CHF组血清雌醇、睾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Ⅰ、Ⅱ、Ⅲ级CHF组间血清睾酮和雌醇水平依次递减,方差检验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住院期间死亡组血清雌醇水平显著低于好转出院者(P<0.05),但睾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测定血清睾酮、雌醇水平,有助于CHF发病机理的探讨和预后的判断.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睾酮 雌二醇 血清学检验 CHF 发病机理
  • 简介:推进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诊疗流程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5年发布《关于加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的通知》,强调了提升各级医院心脑血管病的急救能力的重要性,并将胸痛中心建设纳入国家政策。作为对急性胸痛为主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胸痛中心采用全新的管理理念,结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以及院内多个学科共同合作的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急性心梗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胸痛中心 急危重症患者
  • 简介:1临床资料例1,女性,8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0d,于2002年3月来我院眼科就诊,视力检查:右眼0.3,左眼0.5,眼压:双眼14mmHg(1mmHg=0.133kPa).双眼晶体轻度混浊,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射消失,颞下有数个散在大小不等玻璃膜疣.初步诊断:双眼老年性黄斑变性.为进一步诊断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钠视网膜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造影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有糖尿病10年,无药物过敏史,无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史,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肝肾功能正常,按常规程序操作,先在前臂用吲哚青绿试验液做划痕皮试,20min后观察划痕处,无过敏反应,经肘前静脉缓慢注入1%荧光素钠稀释液5ml观察未见过敏反应,即刻注入25mg吲哚青绿粉剂加注射用水3ml溶解液和20%荧光素钠注射液3ml混合快速推入,注射完后无不良反应.但造影进行至5min15s时患者突然出现恶心胸闷,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双腿瘫软,即刻平卧吸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0ml,肾上腺素1mg,注射时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抽搐,尿失禁,呼吸表浅25次/min,脉搏微弱96次/min.血压80~40mmHg.用药10min后病情逐渐平稳,意识恢复,面色转为红润,心率76次/min.给患者口服温开水,继续观察3h血压,脉搏,呼吸直至正常.

  • 标签: 高龄患者 吲哚青绿荧光素钠 眼底血管造影 过敏
  • 简介: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马鞍山中心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致脑梗死患者136例,均在入院次日清晨检测静脉血浆D-聚体水平.依据出院时情况,分为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115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抗凝治疗情况、脑梗死体积、并发症、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住院死亡患者的血浆D-聚体的临床截点.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中枢性高热[28.6%(6例)比8.7%(10例)]、NIHSS评分[(19±3)比(12±3)]、入院昏迷[66.7%(14例)比15.7%(18例)]、C反应蛋白[13.5(9.1,50.6)比2.3(0.0,15.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的血浆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2.9(0.9,4.0)比0.6(0.4,0.9)mg/L,P<0.01],血浆D-聚体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686~0.946,P<0.01).结论急性心房颤动致脑梗死死亡患者人院时血浆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生存者.

  • 标签: 脑梗死 心房颤动 心源性脑栓塞 血浆D-二聚体 住院病死率
  • 简介:目的观察钙调蛋白抑制剂w_7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的皮质神经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120只)皮质神经,神经特异性稀醇化酶(NSE)染色方法确定神经的比例;添加不同浓度的NMDA,制备细胞损伤模型,MTT法评估细胞生存力;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培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NMDA)、不同剂量w-7保护组(25、50、100μmol/L),MIT法评价细胞生存力;对上述各组进行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上述各组神经的p38MAPK和NF-kBp65表达情况。结果①以NSE抗体标记培养的神经,阳性神经的比例为90.86%。②不同浓度的NMDA对培养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具有损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50μmol/L的NMDA对细胞的损伤以凋亡为主,以此剂量做后续实验。③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的吸光度(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损伤组比较,w-7各保护组A值均升高(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吖啶橙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凋亡细胞,保护组随着w-7剂量的增加凋亡细胞数量减少。(5)WesternBlot结果显示,w-7可以使p38MAPK和NF-KBp65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w-7可能通过降低p38MAPK和NF.KBp65的途径,对NMDA诱导的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

  • 标签: 钙调蛋白 脑损伤 N一甲基天冬氨酸 凋亡诱导因子
  • 简介:目的总结多技术综合运用治疗复杂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经验。方法13例尖瓣关闭不全且均存在2个以上反流点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5-73岁。病因分别为尖瓣腱索断裂5例,尖瓣黏液变性伴瓣叶脱垂6例,先心病继发房缺1例,冠心病伴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1例。尖瓣反流程度:中度4例、重度9例。术中联合应用孔化成形、后瓣矩形切除、腱索转移、腱索缩短、人工腱索置人、人工瓣环置人等技术修补尖瓣使其恢复功能。结果本组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1周心脏彩超复查示尖瓣无任何反流或微量反流8例,轻度返流5例,随访的患者中1例术后9个月尖瓣由微量反流增加至中度反流,并患急性重症肝炎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情况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综合应用孔化成形、人工腱索等多种技术治疗复杂多区域尖瓣反流,近、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二尖瓣闭锁不全 心脏瓣膜 人工
  • 简介:凡心电图出现P波增宽,时间≥0.11s,P波顶端常有切迹或呈双峰,也可呈平顶状,Pv,≥0.2mV,常呈正负双向,Ptfv1≤-0.04mm·s,可称之为尖瓣型P波,它还见于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又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种类型,后者单凭心电图与左房肥大不易鉴别,需结合临床或X线、超声心动图方能作出明确诊断。本文对72例尖瓣型P波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二尖瓣型P波 临床意义 P波增宽 心电图 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PTFV1
  • 简介:许多冠心病患者因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而得以生存,但因为影响本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健康教育可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1]。集束化干预策略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这些循证指南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着更好的效果。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二级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次剖宫产瘢痕缺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29例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111例,乙组109例,丙组10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住院一周,甲组采用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乙组采用未在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丙组仅给予药物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诊疗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月经持续时间、流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甲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8.0)高于乙(86.0)、丙(78.2)两组,分别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丙组明显高于甲乙两组,分别与甲、乙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并发症情况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次剖宫产瘢痕缺陷,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全面避免子宫出血及子宫穿孔现象,缩短了诊疗时间及患者病情恢复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次剖宫产瘢痕缺陷 宫腔镜手术 超声监护
  • 简介: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近年大量研究发现,CKD患者多数死于心血管疾病,不少学者认为内皮功能的紊乱在慢性肾脏病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一氧化氮(NO)的合成减少被认为是内皮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心室重构 患者 内皮功能紊乱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结构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培训;先心病诊疗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辩论:无杂音巨大PDA是否可以进行介入封堵、VSD介入封堵术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最长可以观察多久?心脏临床病理研讨会侧重于提高疑难心肌疾病的诊断水平,促进心内科、病理科、放射科等其他多科的沟通与协作。心肌、心包、心内膜论坛以常见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心脏损害及心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主,辅以“2011年ACCF/AHA肥厚型心肌病指南”的解读,以及对心肌炎诊断、治疗理念的再梳理。

  • 标签: 心脏病学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介入治疗 学术 会议 国际
  • 简介:目的对窦性早搏联律、3∶2文氏型窦房阻滞及窦房结功能"纵向"分离导致的长短联律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在漳州市医院心电图室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6例确诊为窦性心律失常联律的患者,采用Lorenz散点图与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及计算机作图。结果对窦性早搏联律、3∶2文氏型窦房阻滞及窦房结功能"纵向"分离所致长短联律的鉴别诊断,不能单纯依靠常规心电图,而应结合Lorenz散点图、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才能对这三者做出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结论利用心电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对窦性心律失常联律现象进行鉴别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并降低漏诊率。

  • 标签: 心电图学 心电散点图 窦性早搏 文氏型窦房阻滞 窦性心律失常 二联律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7β-雌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又分为80、200、400μg/kg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予以腹腔注射17β-雌醇,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消毒花生油。连续给药30次,隔天1次,共60d。手术后60d应用Y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30次的正确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GFAP、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中80、200、400μg/kg组学习能力的正确次数分别为25.8±1.8、15.5±2.0、21.2±2.2、23.7±2.0、20.5±2.1;记忆能力的正确次数为26.2±1.7、16.0±1.9、21.3±1.7、23.4±2.1、21.6±2.0。GFA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6.5±1.7、28.8±1.6、23.4±1.4、20.2±1.6、27.6±2.0;nNOS阳性细胞数为30.3±2.5、17.8±1.7、22.1±1.9、25.8±1.7、21.4±1.8。模型组与其他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GFAP及nNOS阳性细胞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620,P=0.000;F=39.112,P=0.000;F=91.484,P=0.000;F=58.839,P=0.000)。200μg/kg组与80、400μg/kg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4.983,P=0.000;F=16.718,P=0.000)。结论17β-雌醇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缺血后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FAP、提高nNOS阳性细胞表达有关;其疗效与剂量有关,200μg/kg的雌醇对大鼠神经保护作用优于80μg/kg及400μg/kg。

  • 标签: 雌二醇 痴呆 血管性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一氧化氮合酶Ⅰ型 大鼠
  • 简介:目的降低老年患者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并发症。方法对57例老年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将患者分为:A组27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60~72(66±5)岁,采用传统的PBMV技术;B组30倒.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60~70(64±5)岁,采用改进的PBMV技术,主要包括:4种方法监控定位行房间隔穿刺;根据左心房大小调整尖瓣导向探务前段的J形弧度;3种方法监控球囊导管是否已进入左心室并判断其未卡在腱索内;微级递增球囊直径扩张尖瓣口等.结果A组并发症为26%(7/27),其中中~重度尖瓣关闭不全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2例,心包填塞1例;B组仅3%(1/30)发生中度尖瓣关闭不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云雾状改变不是PBMV的禁忌证。结论PBMV操作技术的改进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PBMV手术的并发症。

  • 标签: 老年人 二尖瓣狭窄 球囊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近年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许多研究已证明RT3DE可实时采集、快速成像、同步显示尖瓣的立体解剖结构,尤其是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不受患者体位、肺内气体等因素影响,对尖瓣立体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维TEE[1].目前,RT3DE已成为指导尖瓣外科手术及导管介入治疗的首选影像学检查[2].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形态 导管介入治疗 立体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尖瓣置换术(mitralvalvereplacement,MVR)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ricuspidvalveplasty,TVP)对其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尖瓣病变伴有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MVR组(40例)与MVR+TVP组(4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中体外循环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心脏进行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2年的相关情况,观察三尖瓣瓣环收缩期末内径(tricuspidvalveannularendsystolicdiameter,TVAESD),三尖瓣瓣环舒张期末内径(tricuspidvalveannularenddiastolicdiameter,TVAEDD),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annularplanesystolicexcursion,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ventricularfractionalareachange,RVFAC)。同时对比两组围术期病死率、2年存活率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程度患者比例。结果术后2年MVR+TVP组的TVAEDD和TVAESD显著小于MVR组,而RVFAC显著高于M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MVR+TVP组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心功能改善患者比例显著优于MVR组;MVR+TVP组术后2年的存活率显著高于MVR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行MVR患者同期行TVP有助于患者右心功能和三尖瓣功能的恢复,从而有利于减少MVR后远期出现的三尖瓣关闭不全。

  • 标签: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成形 三尖瓣关闭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