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结直肠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结直肠癌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循证护理组开展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结直肠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结直肠癌疾病的认知、临床依从性评分;护理前后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评分;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循证护理组结直肠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循证护理组对结直肠癌疾病的认知、临床依从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循证护理组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循证护理组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结直肠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提升配合度,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护理投诉,提升满意度。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后胃肠肽激素的变化情况。方法以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是否行血液透析治疗分为观察组A(29例未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B(5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另选4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的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血清胃泌素、血清瘦素水平高于观察组A,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B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为34.0%,明显高于观察组A的24.1%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脏是胃肠肽激素的主要生物降解和清除场所,血液透析治疗可影响患者胃肠肽激素的血清水平,增加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是引起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
简介:目的研究Hp长期感染对胃粘膜病变的转归的影响.方法随防了62例10年前Hp感染患者,并分析对比10年前后Hp感染情况、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①63例患者16例(25.4%)Hp转阴,47例(74.6%)Hp持续阳性.②Hp持续阴性者10年前后消化性溃疡(PU)的发生率分别为29.78%和53.19%(P<0.05),Hp转阴者10年前后消化性溃疡(PU)的发生率分别为68.8%和12.5%(P<0.05)③Hp持续阳性者10年前后慢性炎症严重程度积分分别为1.77±0.43和2.13±0.34(P<0.01),肠上皮化生(IM)严重程度积分分别为1.13±0.35和1.63±0.52(P<0.05);Hp转阴者10年前后慢性炎症严重程度积分分别为1.81±0.40和1.31±0.48(P<0.01),肠上皮化生(IM)严重程度积分分别为1.6±0.55和1.4±0.59(P<0.05);Hp持续阳性者10年前后胃粘膜糜烂的发生分别为17.02%和38.29%(P<0.05),IM的发生分别为17.02%和44.68%(P<0.01);Hp转阴者10年前后IM的发生均为31.25%,胃粘膜糜烂10年后完全消失.结论根除Hp不仅能减轻胃粘膜的炎症程度,而且能阻止肠化的发生和发展.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分为两组,对照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观察组保留左结肠动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结果及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直径、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和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残端缺血性改变例数和游离脾曲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可完成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同样的淋巴结清扫,不增加患者的远期复发率和转移率,可显著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残端缺血眭改变例数和游离脾曲,有利于患者康复。
简介:目的:出院后延续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胃肠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骨科收治的100例髋骨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出院后延续治疗,对比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Singh指数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出院一个月、三个月后,干预组DPD/Cr水平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再骨折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干预组;干预组出院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后,术后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明显偏低,同时首次排便时间比较早,差异对比P<0.05。结论:出院后延续治疗有助于降低临床并发症,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加速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观察马洛替酯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s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传导分子Smad3、smad4和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马洛替酯组各15只。在造模的同时给药灌胃。6w后,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Smad3、smad4、Smad7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肝组织Smad3、smad4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38±0.09)、(0.29±0.08)和(0.16±0.05)、(0.16±0.07),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0.84±0.08)、(0.76±0.11)和(1.01±0.12)、(0.94±0.11),P<0.05];对照组肝组织Smad7mR-NA和蛋白分别为(0.73±0.14)和(0.44±0.15),模型组Smad7mRNA和蛋白[(0.22±0.08)和(0.17±0.08),P<0.05]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马洛替酯组肝组织smad3、smad4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52±0.10)、(0.40±0.10)和(0.51±0.08)、(0.41±0.09),P<0.05)],马洛替酯组肝组织Smad7mRNA和蛋白分别为(0.48±0.09)和(0.39±0.10),表达有所升高(P<0.05)。结论马洛替酯可明显抑制DMN诱导的大鼠肝脏损伤,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mad3和smad4表达,上调Smad7表达有关。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异常激活的JAK/STAT3信号通路可促进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肿瘤进展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对HCC的影响以及TGF-β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CC组和HCC+AG490组,后两组以二乙基亚硝胺制作HCC模型,HCC+AG490组造模第1周腹腔内注射JAK特异性抑制剂AG490。第16周末处死大鼠,记录肝内肿瘤结节的最大直径,计数最大直径〉1cm的肿瘤结节数,以real-timePCR、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肝组织中STAT3、TGF-β1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C组肝组织中STAT3、TGF-β1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磷酸化STAT3(p-STAT3)、TGF-β1蛋白在对照组肝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HCC组则分别呈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且两者有明显的共表达区域。HCC+AG490组STAT3、TGF-β1mRNA表达较HCC组显著降低(P〈0.05),p-STAT3、TGF-β1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直径〉1cm的肿瘤结节数和最大直径均显著小于HCC组[1.20±1.03和(1.14±0.18)cm对4.30±1.06和(1.78±0.27)cm,P均〈0.05]。结论:特异性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可抑制HCC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γ-干扰素(γ-IFN)对胃结肠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5例胃结肠癌术后病例随机分为3组,A、B为不同剂量治疗组,C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免疫学指标,观察比较CD3^+、CD4^+、CD8^+、NK、ILγ-变化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A、B组自身比较,在应用γ-IFN前后CD4^+、NK、IL-2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A、B间组间比较各项指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B组与对照组C组间比较应用γ-IFN后CD4^+、NK、IL-2明显增高;对照组C在同期其各项指标都显示降低趋势。治疗B组毒副作用发生较A组明显增高。结论小剂量持续应用γ-IFN能有效提高胃结肠癌术后病人的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简介:目的探讨脾切除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小鼠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40只雌性C57BL/6小鼠被分为脾切除组(n=10)、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在前三组,采用1%聚肌胞苷酸腹腔注射建立PBC模型,在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在实验20w末,对动物分别行脾切除术,或在假手术组采取腹壁切开后仅轻微翻动脾脏,或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在实验32w,行血生化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I型受体(TβRI)和II型受体(TβRII)mRNA水平。取末端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其匀浆TNF-α水平。结果在32w时,脾切除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动物肝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5±5.2)、(39.6±7.5)、(39.1±1.0)对(53.2±2.1),P值均<0.05];脾切除组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分别为(43.5±6.4)U/L、(157.7±20.9)U/L和(178.1±38.0)U/L,显著低于模型组[(52.0±9.0)U/L、(183.4±12.4)U/L和(195.3±62.6)U/L,P值均<0.05];脾切除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脾切除组肝组织TGF-β1、TβRI和TβRIImRNA水平分别为(0.5±0.09)、(0.5±0.05)和(0.5±0.09),显著低于模型组[(1.0±0.10)、(1.0±0.08)和(1.0±0.09),P值均<0.05];脾切除组回肠末端匀浆TNF-α水平为(50.0±8.6)ng/L,显著低于模型组[(106.8±19.8)ng/L,P<0.05]。结论脾切除可缓解PBC小鼠肝组织纤维化进程,可能与抑制肝脏TGF-β1表达和抑制回肠末端TNF-α分泌有关。
简介:目的:探究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时使用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入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4例为对象,按照数字表抽选分组的方式划分对照组(32例,按照常规方案治疗)和观察组(32例,服用多潘立酮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分析。结果:对比腹胀、腹部烧灼、恶心嗳气以及上腹部疼痛症状改善用时,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整体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时服用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可以促使患者对应症状迅速得到改善,提升对该部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简介: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的效果及对VCL(黏附连接相关蛋白纽蛋白)、FAK(黏着斑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I(各7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I应用安慰剂。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Ⅱ,观察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VCL、FAK、EGF、IL-2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髙于对照组I的41.33%(P<0.05)。研究组治疗后6h、12h、24h、72h的胃液pH值均显著髙于对照组I(P<0.05)。研究组治疗后24h、72h的胃液pH值与对照组II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CL、FAK、EGF、IL-2值均显著髙于对照组I(P<0.05),且与对照组I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CL、FAK在应激性溃疡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兰索拉唑能有效提髙VCL、FAK水平,治疗应激性溃疡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血浆置换用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acutepancreatitis,HLAP)的疗效以及对预后和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解放军第180医院就诊的9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强化降脂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早期血浆置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d、7d后的血清淀粉酶(AMY)、总甘油三酯(TG)、降钙素原(PCT)和钙离子(Ca2+)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ICU留治和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患者28d死亡风险和12个月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7d后,两组的AMY、CRP、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a2+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实验组治疗1d和7d后的AMY、CRP、TG明显低于对照组,C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ICU留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28d死亡率分别为20.00%(9/45)和6.67%(3/45),实验组的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HR=0.303,P=0.047)。对照组和实验组的12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13.89%(5/36)和2.38%(1/42),实验组的复发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HR=0.163,P=0.042)。结论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早期血浆置换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近期死亡和远期复发风险。
简介:目的:研究酪酸梭菌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泻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酪酸梭菌治疗,实验组采用酪酸梭菌联合锌制剂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参照组(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参照组(18.00%),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酪酸梭菌联合锌制剂可有效治疗小儿腹泻的症状,临床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对神经外科中行血管介入手术的临床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其麻醉复苏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行血管介入手术病人106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所有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后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实验组给予盐酸纳美酚注射,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对病人消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给药至拔管用时(2.51±0.83)min,对照组给药至拔管用时(8.46±0.97)min,两组相比有明显区别(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腹痛、腹胀、嗳气、早饱、反酸等消化系统的症状评分皆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性血管介入术全麻后使用盐酸纳美酚可缩短病人恢复意识的时间,使复苏更为平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