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患者,女,30岁,主因"双胎妊娠29周+6,发现双胎生长不一致,血压升高1天"于2015-04-24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4/28d,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14-09-27,自然受孕。基础血压120/80mmHg。孕早期B超提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19周+4B超提示两胎儿未见明显畸形,双胎发育均与孕周相符。OGTT正常。患者入院当日2次测量血压均为140/90mmHg,偶有头晕,无头痛、眼花,尿蛋白(+)。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G3P1,5年前剖宫产1次。入院后B超:宫内孕双活胎,大胎儿头位,相当于30周-(+4),估计体质量1533g,RI=0.52,S/D=2.1,膀胱大小2.28cm×1.58cm,羊水最大深度5.1cm,胎儿二尖瓣反流(中度),三尖瓣反流(中度);小胎儿臀位,相当于26周-(+1),估计体质量784g,RI=0.68,S/D=3.11,膀胱大小1.43cm×1.93cm,羊水指数4.3cm,脐绕颈1周。入院诊断:G3P1宫内孕29周+6,双胎妊娠,头臀位;单绒毛膜性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I型;轻度子痫前期;瘢痕子宫。
简介:目的评价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血细胞自动检测分析仪检测98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5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70例卵巢良性肿瘤、70例正常女性(对照组)外周血PLT,分析PLT增多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疗效、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伴有血小板计数增多(PLT≥400×10~9/L)者占37.76%(37/98),卵巢癌组术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274.35±63.42)×10~9/L]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组[(215.23±58.55)×10~9/L]、良性肿瘤组[(195.46±45.43)×10~9/L]和对照组[(189.22±38.42)×10~9/L,P〈0.05]。卵巢癌未控组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72.2%(13/18)高于缓解组33.8%(2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血小板增多组与非血小板增多组FIGO分期、术后残留灶大小、腹水细胞学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作为一种简单、经济指标,可有效预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1医院2007年9月至2013年6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7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39.19±17.58)岁;根据FIGO分期,Ⅰ期56例,Ⅱ期6例,Ⅲ期8例;病理类型浆液性35例,黏液性28例,其他7例;CA125升高33例,CA199升高19例;微乳头浸润7例,浸润性种植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术后化疗23例,5例复发,肿瘤分期手术与单侧附件切除、单纯肿瘤剥除术5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好,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对早期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但需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肿瘤病理分期,微乳头及浸润性种植可能是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复发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简介:对于不孕症,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而免疫性不孕症,大家应该都比较陌生,其实这也是不孕症的一种类型,属于生殖疾病。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由于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不孕不育患者日渐增多,给社会发展、夫妻关系、家庭幸福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免疫性不孕症,查找诱因,明确病因,对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提高妊娠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与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诊断为特发性性早熟(idiopathiccentralprecociouspuberty,ICPP)的女童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儿保科体检且身体健康的女童50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女童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Ⅰ遗传多态性。结果两组雌激素受体α基因XbaⅠ酶切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vuⅡ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α基因XbaⅠ位点多态性与ICPP存在一定相关性,Xx基因型最易患病,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与ICPP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96.67%)与对照组(98.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安全性比较:观察组的术后第1天β-hCG降幅(79.54±12.42)%,高于对照组(74.27±11.57)%(P〈0.05),术后β-hCG恢复正常时间(25.49±11.23)d、术中出血量(65.37±20.37)ml、术后阴道流血天数(8.36±1.45)d低于对照组(29.37±10.53)d,(77.59±22.44)ml和(7.76±1.41)d(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无差异,但经腹腔镜手术的术后β-hCG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阴道流血天数少。
简介:女性人群在分娩之后,特别是处于产褥期,即从胎儿娩出到产妇除了乳腺外全身器官完全恢复,或者接近正常身体状态下所需恢复的时间,产褥期一般持续六周。在此期间,母体的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乳房等会发生明显改变,生理功能以及心理状态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若女性人群无法得到科学的、合理的恢复治疗以及保健护理,则会产生较多并发症,若情况严重,则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由此可见,对产后女性做好康复治疗以及保健工作十分重要,它可以促进产妇产后快速康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了解来院就诊患者细菌性阴道病的情况。方法: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法观察霉菌、滴虫,细菌性阴道病(BV)快速检测卡判断细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1500例妇科就诊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病(BV)阳性占42.3%,霉菌阳性占12.6%,滴虫阳性占2.6%。结论:细菌导致的阴道炎症在阴道炎中占主要的比例,高于霉菌和滴虫。利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卡可以快速做出诊断,并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