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结核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1]。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有结核患者450万人,肺外结核占整个结核10%-20%[2]。对结核病尤其是肺外结核及时、准确诊断和彻底治愈,不仅可恢复患者健康,而且是消除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流行最重要措施。结核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常见肺外结核有淋巴结核、骨结核、肾结核、泌尿生殖系结核等。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黏膜 结核
  • 简介:本文报告1例罕见位于腭骨水平板和前颌骨高位埋伏多生牙,应用超声骨刀拔除该2颗高难度多生牙。重点阐述如何进行手术入路和去骨设计,在采用超声骨刀去骨,同期拔除2颗多生牙同时,尽可能保存骨结构解剖、形态,不损伤相邻健康恒牙,并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评价其效果。

  • 标签: 前颌骨 腭骨水平板 埋伏多生牙 超声骨刀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构建和鉴定靶向E2F-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方法:体外合成两对互补并编码靶向E2F-1基因特异性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序列和一个阴性对照组寡核苷酸,克隆到pLKO.1-PURO-U6(AgeI/EcoRI)质粒载体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所构建重组载体是否正确,将以上质粒分别和包装质粒混合物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病毒颗粒。各组病毒载体转染Tca8113细胞后,运用Real-TimePCR和Western检测三组E2F-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明,pLKO.1-PURO-U6-E2F-1shRNA序列正确;转染后,各组慢病毒载体中,第一组质粒感染后Tca8113细胞中E2F-1基因核酸电泳条带明显减弱,Western检测出E2F-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靶向E2F-1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可特异性沉默E2F-1基因表达,为研究E2F-1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作用提供了初步实验基础。

  • 标签: E2F-1 RNA干扰 口腔鳞癌 慢病毒载体
  • 简介:目的:探索MK-1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病例临床适应证.方法:采用MK-1附着体作为义齿固位装置,为18例单侧或双侧末端游离缺损患者制作可摘局部义齿.随访6-36个月,对义齿使用效果和基牙、牙槽嵴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对义齿固位力、咀嚼功能、美观舒适性均感满意.1例患者在1年3个月时失败,改用球帽式附着体固位.7例患者在3年内加衬.5例患者有末端基牙牙槽骨吸收.结论:MK-1附着体适应用于基牙稳固末端游离缺损病例,并能获得较为理想修复效果.

  • 标签: 义齿 局部 可摘 MK-1附着体 末端游离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和成牙本质细胞(MDPC-23)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是否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rDMP1C和rDMP1F蛋白处理hMSC、MC3T3-E1和MDPC-23后,对MAPK-ERK激活情况;并检测使用MAPK抑制剂后,ERK激活是否被抑制;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MAPK抑制剂抑制激活ERK从胞浆向胞核转位情况.Westernblot检测siRNA沉默Ras基因后,对rDMP1引起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影响.结果三种细胞中,rDMP1F和rDMP1C在5min~3h均可以激活MAPK-ERK通路,而总ERK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rDMP1F激活信号通路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rDMP1C;MAPK抑制剂处理组p-ERK条带与rDMP1F/C处理组p-ERK条带差别明显.hMSC中,rDMP1F激活MAPK信号通路持续时间要长于其在MC3T3和MDPC-23中作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APK抑制剂组可以阻断ERK向细胞核内转位.MC3T3和MDPC-23在siRNA沉默Ras基因后,ERK磷酸化水平与rDMP1F单独处理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rDMP1C和rDMP1F都通过Ras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而rDMP1F比rDMP1C具有更强信号功能.

  • 标签: 牙本质基质蛋白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 简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EH)属罕见中间型血管源性潜在恶性肿瘤,而发生于口腔EH更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上颌骨EH患者。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理学诊断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21岁,因右下颌骨反复肿胀、流脓2年,于2004-07-02首次入院。患者自2002年开始双侧下颌肿胀,随后下颌下缘皮肤破溃,长期流脓,曾拔除右下颌后牙,拔牙后创口长期不愈合,在外院多次行下颌骨骨髓炎死骨刮治、瘘道切除术,术后右下颌又反复肿胀,继续流脓。患者13岁时曾发生右股骨、左股骨、左前臂骨折,1998年在外院

  • 标签: 石骨症 下颌骨 骨髓炎
  • 简介:报告1例4个月龄幼儿面部毛细血管母细胞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毛细血管母细胞瘤是组织起源未定Ⅰ级肿瘤(WHO分类),多见于小脑,发生于颌面部者鲜有报道.该病术前诊断率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免疫标识.病理学检查可见基质细胞和丰富毛细血管.广泛切除为其有效治疗方法,但存在一定复发率.肿瘤良恶性尚存在争议.

  • 标签: 毛细血管母细胞瘤 颌面部 幼儿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泛治疗性手术,也是口腔科医生必须掌握一种基本治疗手段。传统拔牙术,特别是不正规操作或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不当,易引起局部出血、感染、牙折、患牙被推挤移位,甚至颌骨骨折或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并发症。我们在学习国外高水平牙科医院基础上,结合本科室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全新牙拔除术“四化”理念——“标准化器械”、“微创化技术”、“规范化操作”及“人性化服务”。本文希望能为广大基层医院口腔外科医务工作者提供帮助,在巩固教科书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对临床工作中实际操作技术有进一步形象和准确认识,能清楚地了解每项操作潜在风险,更准确地了解自己诊治能力和范围,提高诊治能力和操作信心。

  • 标签: 拔牙术 微创技术 拔牙器械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主诉左上后牙间歇性自发痛半年余。因近日疼痛加重,于外院诊治后效果不佳来解放军第23医院口腔科就诊。临床检查:左上颌第三磨牙牙合面洞,髓腔暴露,髓底中部探及一疼痛及出血区,高度怀疑髓底穿孔,叩(+),拍全颌曲面断层片显示髓底穿孔,另见双侧上颌第四磨牙低位埋伏阻生,左右对称,大小形态与相邻第三磨牙相似(见附图)。因该患者左侧第三磨牙穿孔修补困难,且患者坚决要求拔除,故给予拔除。

  • 标签: 第四磨牙 牙齿发育异常 额外牙
  • 简介: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状况变化,借以评价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变化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本研究对安氏Ⅱ1错[牙合]咬合稳定重建可靠程度及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8—2012年来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30例,用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患者矫治前后最大牙尖交错位[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最大位移(MMCOF)、闭合时间(TO),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矫治后TOF高于矫治前(P〈0.01);矫治后COF距上颌中线距离与矫治前相比减小(P〈0.01);矫治后AOF、MMCOF、TO均低于矫治前(P〈0.01)。结论正畸治疗能够改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牙合]力水平及平衡性;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能够客观、真实、准确显示咬合接触状态,其测量结果可作为临床评价指标。

  • 标签: 安氏Ⅱ1错 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 咬合接触 力中心点 咬合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病理和生存期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腺样囊性癌、20例多形性腺瘤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并对腺样囊性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和微血管密度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腺样囊性癌中计数均随着HIF-1α和VEGF表达增强而升高(P〈0.05);HIF-1α和VEGF两者在腺样囊性癌之间也具有相关性(P〈0.05);HIF-1α和VEGF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生存期、肿瘤转移有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腺样囊性癌肿瘤大小、神经侵犯、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F-1α和VEGF表达与腺样囊性癌转移和患者短生存期密切相关。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缺乏大鼠根尖周炎病变区HMGB1表达。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OVX组及SHAM组,暴露两组大鼠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分别于开髓后0、7、14、21d时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根尖周病变组织骨破坏程度,破骨细胞数、HMGB1表达。结果:较SHAM组而言,OVX组大鼠根尖周炎病变区骨吸收范围增大,破骨细胞数目增多,HMGB1表达增强。结论:雌激素缺乏可增强大鼠根尖周炎病变区HMGB1表达。

  • 标签: 雌激素缺乏 根尖周炎 HMGB1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方法在MC3T3-E1细胞中,运用Westernblot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观察lncRNA32865与DMP1变化趋势。构建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MP1启动子载体,并与lncRNA过表达质粒、si-lncRNA32865分别共转染后,观察DMP1启动子活性以及lncRNA32865对其影响。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Westernblot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在MC3T3-E1细胞中过表达lncRNA32865时,DMP1基因表达量(0.236±0.022)较对照组降低(t=59.816,P〈0.001),抑制lncRNA32865时,DMP1基因表达量(1.994±0.133)较对照组升高(t=-12.989,P=0.006)。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表明DMP1启动子有活性(t=-77.360,P〈0.001)。与转染DMP1启动子处理组(6.018±0.105)比较,DMP1启动子质粒与lncRNA32865过表达质粒共转染组荧光强度(3.877±0.120)显著降低(t=50.713,P〈0.001),而DMP1启动子质粒与si-lncRNA32865共转染组荧光强度(17.296±0.674)显著增加(t=-26.612,P=0.001)。结论初步证明lncRNA32865与DMP1表达趋势相反,lncRNA32865通过与DMP1基因启动子区相互作用,以此调控DMP1基因表达。

  • 标签: 基因表达调控 RNA 未翻译 长链 牙本质基质蛋白类
  • 简介:目的:研究Raplb与斑马鱼颅面部发育关系。方法: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取由神经嵴发育而来颅面部组织做实时定量RT-PCR,观察不同时期RaplbmRNA表达情况。再通过Raplb整体原位杂交观察其在斑马鱼发育过程中时间和空间表达情况,并与神经嵴特异性标志基因Crestin原位杂交表达情况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比。结果: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Raplb在神经嵴形成、迁移、分化过程中在颅面部均有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aplb与Crestin在斑马鱼中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重叠。结论:Raplb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嵴发育参与颅面部发育。

  • 标签: 神经嵴 斑马鱼 Rap1b
  • 简介: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在成釉细胞瘤中表达,并探讨其与成釉细胞瘤侵袭和复发相关性。方法:对5对成釉细胞瘤及对应正常瘤旁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60例原发及60例复发患者第1次手术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患者中HIF-1α蛋白表达。采用SAS9.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对新鲜标本转录组测序发现,3对标本中HIF-1α及其相关分子转录水平呈明显一致性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复发组成釉细胞瘤中,40%肿瘤HIF-1α染色高于未复发组;复发组中,48.33%肿瘤slug染色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釉细胞瘤复发与HIF-1α相关,HIF-1α表达高患者较表达低患者更容易复发。HIF-1α可能通过调控slug表达,影响成釉细胞瘤局部复发。

  • 标签: HIF-1Α 成釉细胞瘤 SLUG
  • 简介:成釉细胞癌是一种罕见恶性骨内肿瘤,目前文献报告例数较少,因而该疾病流行病学、治疗方式以及预后仍不清楚。作者报告成釉细胞癌1例,采用病灶及病灶周围2cm颌骨、软组织扩大切除方式,病理检查证实为成釉细胞癌,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目前患者正随访中,无复发及远处转移迹象。

  • 标签: 成釉细胞癌 成釉细胞瘤 颌骨
  • 简介:舌下腺神经内分泌癌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作者报告1例左舌下腺神经内分泌癌病例,并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舌下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