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颌术术后的复发往往与颞下颌关节(TMJ)结构和位置异常有关,包括髁突移位、进行性髁突吸收和关节盘移位等。正颌外科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手术,对TMJ的结构和位置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牙颌面畸形患者往往术前即有TMJ的疾病,因此正颌手术本身对TMJ的影响是否导致了复发和产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需要多项研究探索。有一些学者提出,正领手术同期行关节盘复位术可提高手术效果稳定性。对预防由于TMJ结构和位置异常引起的复发或TMD,目前临床尚无特定方法。鉴于此,本文将在正颌外科对TMJ结构的影响,与TMD的关系,以及预防术后复发和TMD的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简介:本文介绍一例年轻患者正畸后下前牙出现严重龈退缩的跨学科治疗病例。MillerⅢ度龈退缩患牙常伴有严重的牙根异位,这类牙的根面覆盖术的预期效果往往是不确定的。治疗方案应包括:①牙齿邻面去釉获得牙弓间隙;②受累牙在颌骨内移动;③膜龈手术根面覆盖。该患者固定矫治后7个月复查时,可见异位牙已得到矫正,根面暴露处的根方角化龈组织已开始形成,变成了Miller度龈退缩,这时可认为根面覆盖术的可预测性将得到改善。根面覆盖术中采用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技术。术后1年的临床检查见根面已完全覆盖,牙龈颜色与邻近的组织协调,唇侧龈厚度增加。正畸-牙周联合技术,用在严重的膜龈异常牙的治疗上,可以达到理想的牙周美学效果。
简介:目的:挽救性手术是复发口腔口咽癌一种有可能根治的治疗方法。肿瘤复发灶切除后巨大缺损的修复重建是治疗的难点,本研究对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行挽救性手术切除及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并评估其近期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3例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患者,男17例,女6例,行挽救性手术切除肿瘤并以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缺损。19例口腔癌,4例口咽癌;复发癌临床分期为3例rCSIII期,20例rCSIV期;在首次治疗方面,15例行手术治疗,4例放疗,4例手术后辅以放疗;之后的再次治疗方面,1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0例进行根治性放疗,2例行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放疗。所有患者均无远处转移。其中21例患者行肿瘤复发灶的广泛切除,2例患者进行颅颌面切除。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采用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皮岛大小6cm×7cm~10cm×22cm,9例患者采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颌面洞穿性缺损。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远端皮瓣局部坏死、供区切口裂开及口内外瘘道各1例。4例患者(17.4%)术后可正常进食固体食物,11例患者(47.8%)可进食软食,4例患者(17.4%)可进食流质食物,4例患者(17.4%)需留置经鼻胃管,鼻饲流质饮食。9例患者(39.2%)术后发音正常,8例患者(34.8%)术后发音尚清楚,3例患者(13.0%)术后语音不清,3例患者(13.0%)术后需永久性气管造瘘。随访3~72个月(中位时间15.7个月),15例患者(65.2%)无复发生存,2例患者(8.7%)复发生存,6例患者(26.1%)在随访3~18个月时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无复发生存患者的第二次治疗至复发时间为7.40±0.53个月,复发、转移、死亡患者的时间为4.83±0.42个月,两者间差异显著。结论:挽救性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是一种有效�
简介: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正颌手术模拟研究方法。方法:将颌面畸形患者CT断层图像利用Simplant软件行颅颌面骨组织三维重建,截骨,构建颅颌面骨树状结构模型。在虚拟环境碰撞模型上行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及颏成形的手术模拟。结果:该系统形成的三维立体虚拟影像,可从任意视角观察,清晰逼真。运用系统工具进行骨组织的旋转、平移等手术模拟操作,实现了操作者与模型的交互作用,图像及触觉感知实时反馈,沉浸感强。应用该方法实现了正颌手术设计、虚拟操作及术后效果预测。结论:颅面三维虚拟正颌手术系统可以行正颌手术模拟及手术操作训练,在虚拟环境下实现图像反馈和力、触觉感知的手术模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对老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8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到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入院后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式,用临床标准情绪评价表进行评定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一段时间的负面情绪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出院时的负面情绪评分平均为20.16±5.18,对照组评分平均为42.25±8.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在住院期间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6.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老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作用效果显著,具有很好地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疼痛的作用,可以考虑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和组织学评价牙周手术后探针进入牙周组织的程度。研究对象为4只比格犬,共制备38个三壁骨袋,并保持3个月。随后,对其中26个骨袋进行牙周手术(手术组),其余12个骨袋作对照。分别在术后第4、8、12、16周处死动物,处死前即刻用银根管探针代替牙周探针置于龈沟内并固定于牙面。将组织块制成切片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其指标如下:探针尖端位置与结合上皮根端的关系、新结合上皮的长度、结合上皮根方结缔组织附着的平均长度。结果表明,术后4周时手术组和对照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根方一1.37±1.73mm和-0.20±0.15mm;术后16周时,两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冠方0.58±0.3lmm和0.40±0.20mm。术后4周和8周时手术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分别为0.73±0.60mm和1.19±0.02mm;8周时分别为1.77±0.52mm和2.15±0.00mm。新生结缔组织的长度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至少在术后2个月内不应进行牙周探诊;如果在此之前探诊,探诊力可能会损伤软组织一牙齿之间的联系。
简介: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在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正颌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U组(乌拉地尔复合异丙酚组20例)和P组(异丙酚组20例)。麻醉诱导,2组都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0.8mg/kg行麻醉诱导插管。2组均由2%七氟烷和异丙酚维持麻醉。U组在异丙酚的基础上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降压。P组仅用异丙酚行控制性降压。2组都以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65mmHg为目标。记录2组在诱导前后及降压前后各个时间段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MAP的值,并进行比较,同时根据Fromme术野评分表评定手术视野质量。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控制性降压期间,2组MAP都低于术前(P〈0.01)。U组在5、10、20min的MAP显著低于P组(P〈0.01)。U组的术野评分也优于P组(P〈0.01)。但两组心率都有增高,差异不显著(P〉0.01)。结论:乌拉地尔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起效迅速,可使术野质量更加清晰。
简介:当今,尽量减少种植手术中的创伤已经成为了一条金标准,于是计算机导航手术技术开始逐渐兴起。尽管不翻瓣的种植手术有很多临床上的优势,但是由于不是在直视下操作,不翻瓣手术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没有皮质骨板穿通危险的病例。本文结合下颌无牙颌病例,阐述了在计算机导航下采用的不翻瓣种植手术的治疗方案。同时介绍了图像引导种植系统(IGI,DenXAdvancedDentalSystem)。IGI系统可以实时地显示钻针的图像,使得整个不翻瓣种植手术的过程都在监控之下。有术中准确的导航系统的保证,可以精确的实施术前制定的治疗计划,这对于牙弓缺乏参照标志的无牙颌来讲尤其具有价值。根据术前数字化治疗计划.种植体植入的位置可以十分精确,因此可以在术前制作固定的临时修复体并进行即刻负重。这种全新的手术方法使得在完全监控下行不翻瓣种植手术成为了可能,同时减小了种植修复的难度。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手术切口对拔除低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8~30岁未萌出的双侧低位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35例,随机选取患者的一侧磨牙列,采用信封切口的手术方案(A组),另一侧采用角形切口(B组)。采用同种拔牙方法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的反应(局部肿胀、疼痛和术后开口受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手术后第2天,B组术后重度肿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开口受限程度及术后疼痛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手术切口设计与术后肿胀程度相关,信封切口术后肿胀发生程度较轻。
简介:正颌外科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1],这对于颅面部严重骨性畸形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就是一类常见牙颌面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发音和咀嚼功能,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2]表明此类人群常有敏感多疑、自卑、对人不信任等表现,所以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骨性畸形严重,单纯正畸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也有采用非手术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报告[3],但矫治难度大,对正畸医师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所以对于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成年患者而言,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矫治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