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ASS)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近十年临床探索、验证并拥有多方向科研数据支撑的创新技术[1,2,3,4],有着独特的力学设计,并结合了多种正畸技术的优势理念。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综合了经典固定矫治技术的支抗优势和现代轻力、低摩擦矫治器在移动牙齿方面的优势,结合生理性支抗控制理念.

  • 标签: 支抗控制 临床应用 控制技术 生理性 自主知识产权 固定矫治技术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切牙生理性调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同垂直骨面型拔牙矫治病例,治疗初半年内先行远中移动下尖牙,下切牙进行生理性调整,调整前、调整三个月、调整六个月拍头颅侧位片,取阶段模,统计分析由SPSS10.0完成.结果半年自行调整后,高角组L1-MP角由96.7°调整为89.6°,均角组由100.2°调整为93.7°,低角组由106.3°调整为99.5°,但三组间下切牙生理性调整的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切牙生理性调整的量值与垂直骨面型未见相关,下切牙生理性调整后的位置与垂直骨面型相关.

  • 标签: 下切牙 生理性调整 垂直骨面型
  • 简介:支抗是正畸移动牙齿的“基石”,任何一种正畸技术都离不开支抗控制,因此支抗技术近几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种植钉支抗的出现,使正畸矫正器的支抗能力达到了顶峰,使一些过去无法矫治的极端病例今天可以进行有效地治疗了。然而,从错胎严重程度的调查来看,极端严重的病例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寻求正畸治疗的错骀属于中等严重程度,那么对于大多数错胎畸形,我们真的需要最强支抗吗?正畸治疗的终极目标是功能、美观、稳定、健康,只追求其中某一项目标而忽略口腔生理健康会使正畸偏离医学的本质。

  • 标签: 支抗控制 正畸支抗 生理性 讲座 正畸治疗 生理健康
  • 简介:目的观察青少年下颌第一恒磨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生理性移动的现象和规律。方法选择11名正常生长发育个体8~16岁的头颅侧位片进行下颌金属标记钉重叠和测量,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移动规律。结果8~16岁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牙尖相对下颌基骨平均向近中移动(3.63±1.29)mm,向方移动(5.92±1.78)mm,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移动最快的时期是10~12岁,平均近中移动(1.52±1.25)mm;下颌第一恒磨牙向移动与下颌骨生长量(Co-Gn)强相关(r=0.623,P<0.01)。结论在不受正畸干预的情况下,下颌第一恒磨牙随着生长发育持续向近中移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垂直向生长与下颌骨的生长节律一致,提示下颌磨牙的垂直向移动是牙列对下颌骨垂直向生长的适应性表现。

  • 标签: 生长发育 下颌第一磨牙 金属标记钉研究
  • 简介:理性支抗控制的其中一层含义是支抗控制的结果要符合牙列生理健康,而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建立生理性殆曲线是符合牙列生理健康的要求之一。1生理性殆曲线的概念和意义1890年,Spee第一次将骀曲线的概念引入口腔医学领域,后人将此曲线命名为Spee曲线(thecurveofSpee)。

  • 标签: Spee曲线 生理性 直丝弓 牙合 生理健康 支抗控制
  • 简介:第13届国际正畸研讨会在希腊落幕,我院正畸科许天民教授应邀在开幕式上进行大会主题发言,他的演讲题目是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

  • 标签: 控制技术 正畸科 生理性 国际 支抗
  • 简介:目的通过一个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来比较采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hysiologicalAnchorageSpee'sWireSystem,PASS)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正完成的拔牙病例的上中切牙转矩,以比较两种不同矫正系统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对于上前牙的转矩控制的效果.方法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收集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需要拔牙矫正的病例.病例纳入标准:汉族;安氏Ⅰ类或Ⅱ类;恒牙列;设计上颌拔除两颗第一前磨牙;上颌支抗设计为中度或强支抗.研究收集并完成矫正病例40例,随机分组以年龄、性别作为分层依据,采用随机信封进行分层随机化分组,PASS组19例,其中男6例,女13例;MBT组21例,男8例,女13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的矫治技术完成正畸矫治.采集患者治疗后的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通过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测得矫正后PASS组患者的上中切牙相对于解剖[牙合]平面的转矩角度值为(8.7±5.5)°,而MBT组为(5.3±4.4)°,P=0.036.与以往研究得出的中国人正常合上中切牙转矩的均值(10.8±3.1)°相比较,PASS组与正常[牙合]均值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而MBT组与正常[牙合]均值间的差异则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二维头颅侧位片测量两组患者切牙唇面切线与眶耳平面的后下夹角,PASS组为(91.5±6.5)°,MBT组为(87.8±8.6)°,P=0.141.结论从三维模型的测量结果来看,与MBT技术相比较,PASS技术矫正完成的病例其前牙的转矩值更接近于正常[牙合]人群.对于上颌拔牙病例而言,由于PASS技术将前牙托槽的槽沟尺寸减小为0.020英寸×0.027英寸,减小了弓丝与槽沟间的余隙,从而更利于上前牙的转矩控制,避免其在内收过程中过于舌倾.

  • 标签: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 生理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 上切牙转矩 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用FiltekZ350复合树脂和瓷嵌体修复Ⅰ类、Ⅱ类洞的边缘微渗漏的差异.方法选取40颗新鲜拔除的第三磨牙,随机分成4组,每组10颗.A1组为Ⅰ类洞树脂直接充填,A2组为Ⅱ类洞树脂直接充填,B1组为Ⅰ类洞型瓷嵌体修复,B2组为Ⅱ类洞瓷嵌体修复.4组均置于1%碱性品红溶液染色21d.用低速金刚砂锯沿牙体长轴近远中向切开,制备牙齿切片,体视显微镜观测粘接界面染色剂渗透深度.结果(1)Ⅰ类(Z=5.909)、Ⅱ类洞(轴壁Z=5.504,龈壁Z=2.958)瓷嵌体的边缘微渗漏都显著小于Z350复合树脂直接充填(P<0.05);(2)无论树脂直接充填(Z=1.413)还是嵌体修复(Z=0.455),Ⅰ类、Ⅱ类洞的微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瓷嵌体修复是牙体缺损理想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树脂 直接充填 间接修复 超瓷嵌体 微渗漏
  • 简介:根管治疗效果与根管封闭剂密切相关,而在充填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根管封闭剂充填的情况。商品化的根管封闭剂种类众多,iRootSP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剂,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封闭性和抗菌性而逐渐被重视,其充是否会影响患牙的预后也引起了关注。本文总结了iRootSP理化及生物学性能,以及根管封闭剂充填的研究进展,结合随访病例分析iRootSP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根管充填材料 根管充填 预后 iRoot SP
  • 简介:目的:对瓷材/复合纤维(Targis/Vectris)材料应用于儿童及青少年恒牙牙体缺损修复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78例88件Targis/Vectris修复体进行综合性复查.复查时参照Ryge标准及改良USPHS标准对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表面质地、颜色、牙髓反应进行质量评价,并对修复体对对颌牙釉质的磨耗情况及基牙的根尖周状况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84件修复体采用龈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评价治疗前后的牙周状况.结果:经过3年的临床观察,除修复体的颜色及质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余观察项目均表现为优良,84件修复体与其对照牙相比,牙龈指数无显著性差异(χ2=2.462,P>0.05);菌斑指数较低(χ2=22.837,P<0.05).结论:Targis/Vectris修复体是适合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固定修复材料,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恒牙牙体缺损 超瓷材/复合纤维
  • 简介:目的研究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在人继承恒牙缺失滞留乳牙及乳牙根生理性吸收不同时期的表达。方法选取2010年6—12月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及儿童牙病科10-15岁患者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乳牙18颗,按牙根吸收长度不同分为牙根吸收早、中、晚期(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各6颗。同时选取无恒牙胚滞留乳牙(滞留组)和正畸拔除的正常恒牙(对照组)各6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NKL蛋白的表达,并测定累积光密度值。结果牙髓成纤维细胞:对照组RANKL累积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其余组(均P〈0.01);早期组、中期组明显低于晚期组(均P〈0.01)。成牙本质细胞:对照组RANKL累积光密度值亦明显低于其余组(均P〈0.01);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破牙细胞:对照组未见破牙细胞;早期组、中期组与晚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ANKL是引起乳牙牙根缓慢吸收的因素之一。

  • 标签: 成牙本质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滞留乳牙 生理性根吸收
  • 简介:本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后牙间接粘结性修复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以及有关这方面的最佳科学研究和长期临床证据。本文提出的治疗理念基于以下几个基本思想:①使用粘结性材料垫底/衬洞[“双重粘结”技术(DB).“最优化窝洞设计”(CDO)]:必要时使用②龈下颈部边缘的即刻重建[龈壁提升(CMR)]:随后进行③印模制取.以尽量保留牙体组织.简化临床操作.最后使用高填料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进行粘结[粘结层固化可控化(CAC)]。并简要介绍修复体就位的辅助技术.如声波/超声波震动和(或)粘结材料加热技术。文中介绍的临床步骤有助于牙医解决嵌体/高嵌体牙色修复中的诸多临床问题,包括牙体预备、隔湿、取印模和粘结等每一个关键步骤。此种临床步骤既适用于全瓷修复材料.也适用于复合树脂.从理化性能和操作性方面来看.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材料被证实可以胜任任何临床情形的修复。虽然嵌体/高嵌体的粘结修复并不是完美的牙釉质一牙本质结构的复制品,但就目前来讲,我们还是将这种间接修复方式视为一种生物替代性修复,主要归因于该修复体的均质材料性质。

  • 标签: 粘结修复 临床证据 替代治疗 高嵌体 循证理念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