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由于纳米材料理化性质的奇特性,其将给动物营养带来巨大的革命。本文就纳米技术在动物营养的应用作一概述。

  • 标签: 纳米技术 动物营养
  • 简介:饲用玉米的概念是基于畜牧业发展要求,当玉米籽粒和秸秆作为饲料时,具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和利用率,能满足畜禽的能量和营养需求。饲用玉米分为青贮型玉米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青贮型玉米(以下简称青贮玉米)是指在乳熟期至蜡熟期间,将果穗和茎叶均作为青贮饲用的玉米品种.青贮玉米品种多选用分蘖再生力强、茎秆粗壮、高产优质的品种(如墨西哥玉米),适时收割直接青饲或青贮;粮饲兼用型玉米是指在玉米成熟后,先收获玉米果穗,再收获玉米的茎叶,经切碎加工或贮藏发酵,调制成饲料,多选用秆粗叶多、生长茂盛、生物产量高的品种(如普通杂交玉米品种)。

  • 标签: 青贮玉米 玉米栽培 饲用玉米 加工技术 粮饲兼用型玉米 饲料转化率
  • 简介:奶牛生后12个月达到性成熟,18个月以后就可以参加配种。发情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发情持续时间在24-6h之间,平均30个小时。排卵时间在发情母牛“打稳栏”后的8~12h之间进行。即早晨“打稳栏”晚间输精,第二天早晨再输一次,或晚间“打稳栏”。第二天早晨输精,当天晚间再输一次。其有掌握母牛的发情规律和配种时机,才能保证母牛排出的卵子和输入的精子在生命力最强的时间内相遇造成更多的受精机会。

  • 标签: 奶牛 受胎率 发情持续时间 技术 发情母牛 配种时机
  • 简介:饲养后备牛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因不断淘汰而减少的成年牛群,而将多余的进行出售。养好后备牛,对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和提高养牛经济效益至关重要。随着后备牛的成长,其消化系统和营养需要也逐步有两个改变,当犊牛在4~8周断奶时,它的瘤胃还相当小,尚未得到发育,胃壁也很薄,这样可便于吸收由瘤胃发酵而产生的大量乙酸、丙酸和丁酸。此外,此时的瘤胃尚不能容纳足够的粗饲料来满足生长需要。

  • 标签: 后备奶牛 管理技术要点 不同月龄 饲养 瘤胃发酵 后备牛
  • 简介:动物在将饲料营养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中,有很多养分未吸收而被排人到环境中去,对土壤、空气、水源造成巨大污染(N、P的污然最严重)。此外,人们为了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效率,在饲养过程中大量使用了肉骨粉、油脂等动物性饲料及抗生素、高铜、锌制剂等生长促进剂。充分认识猪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实施控制、减少和消除猪生产对环境污染的营养策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实现畜禽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是当今动物营养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生态饲料 配制技术 生态环境污染 动物性饲料 应用
  • 简介:包头市重大科技项目“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奶牛性别控制冷冻精液成功为55头奶牛进行人工授精,使奶牛受孕率达到91.7%。该项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标签: 控制技术 奶牛 内蒙古 产业化开发 科技项目 人工授精
  • 简介:配合饲料及动物性饲料如鱼粉、骨粉等是动物摄取蛋白质、钙、磷的主要来源,也适合沙门氏菌及其他致病菌的生存。国内文献已多次报道因沙门氏菌污染饲料而导致畜禽大量死亡的事例,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之一,能引起人和动物肠热症、胃肠炎、败血症等。因此必须在饲料原料、饲料加工生产中严格控制沙门氏菌,准确检测出饲料中的沙门氏菌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沙门氏菌共有2500以上的血清型,目前对该菌的检测主要有常规检测、免疫酶试验、免疫扩散法、乳胶凝集试验、荧光抗体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PCR等方法。

  • 标签: 动物性饲料 沙门氏菌 检测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饲料加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