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一、常见病毒病及预防(一)常见病毒病1、白斑综合症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引起的,发病前期虾须、尾扇发红,身体消瘦,摄食尚可,体表无其他异常。病虾漫游于水面,不久便下沉死亡,这时用显微镜检测病虾头胸甲中央部位,发现有雪花形、放射状白色斑纹。到了发病后期,大多数病虾残胃或空胃,头胸甲向外张开(鳃丝肿胀所致)且极易剥离,肝胰脏肿胀,外观模糊,手捻易碎,有红色组织液流出,甲壳与附肢上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纹,游泳缓慢无力,不久便死亡。2、挑拉病毒综合症(红体病)由桃拉病毒(TSV)感染引起,症状是虾体虚弱,甲壳变软,不摄食,空胃,体色素扩散,附肢呈红色,尤其是在尾扇、尾节和腹肢更明显,有时整个虾体变成红色,全身暗红的症状,尤以尾扇与游泳足明显,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一般集中在池边和下风处缓慢无力游动或漂浮于水面,反应迟钝。患病的虾大部分死于蜕皮期,幼虾急性死亡,成虾呈慢性死亡,感染后的幸存者一旦表皮蜕落,甲壳角质层出现黑斑化现象。(二)常见病毒病的预防措施1、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1)在放苗时,使用“加强型利生素”和“肥水师傅”“、单细胞生长素"培好水色,营造良好养殖生态环境。(2)养殖全过程,每隔7~10天使用“加...

  • 标签: 养殖对虾 对虾常见 常见病害
  • 简介: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咳嗽、气喘,生长发育迟缓为特征,解剖表现为肺部出现紫红色到灰色的肉样或虾肉样坚实区。该病在同一猪群的发病率可达100%。特别是在高密度饲养的规模化猪场,一旦爆发该病就难以控制。该病呈世界性流行分布。几乎所有国家都有猪气喘病的发生,给世界养猪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至今仍在世界广泛流行,患病猪群生长速度降低12%~15%。饲料转化率降低10%,育肥期延长1个月。严重者则形成僵猪。病猪饲料消耗大,生长缓慢。一般要多消耗20%左右的饲料,生长率明显降低,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 标签: 猪支原体肺炎 综合防治 地方流行性肺炎 饲料转化率 猪肺炎支原体 猪气喘病
  • 简介:龟类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历为国人所喜爱。由于人类对龟的需求量猛增.加上龟的成活率远高于鳖,促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养龟。随着养龟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预防龟病的发生,做到健康养殖,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龟病 预防 原因 观赏价值 养殖规模 健康养殖
  • 简介: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从投附着基开始到稚参附着后40天左右,经常出现稚参大量解体死亡现象,其中尤以樽形幼体向五触手幼体变态和稚参变态初期即投附着基后的5~20天内发病情况最多,俗称“化板”、“滑板”、“脱板”,死亡率常达50%以上,个别严重的池在数日内死产率可近100%。此病暴发快、传染性强、流行广,是稚参培育前期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我们存多年的育苗科研与生产中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找出了导致稚参化板的主要原闲.初步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 标签: 稚参培育 滑板 防治 原因 育苗过程 附着基
  • 简介:1980年以前,昭平县鱼种场的草鱼雌性亲鱼每市斤获苗数较低,1979、1980两年分别平均为3.9万尾和2.6万尾。从1981年起我们采取了新的措施,使获苗数逐年提高,1981年每市斤雌亲鱼获苗4.8万尾,1982年5.2万尾,1983年8.7万尾。

  • 标签: 苗数 亲鱼 草鱼 鱼种 雌性 昭平县
  • 简介:鱼类越冬是池塘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冬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给生产带来损失,因此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池塘养鱼的关键.1技术措施1.1加强秋季饲养,保证鱼体健壮鱼在冬季主要靠体内积累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所以进入秋季饲养期后,首先要增加鱼饲料中的脂肪量,也就是尽一切可能让鱼长得又肥又壮,从而提高鱼的成活率.实践证明,鱼的肥满度系数在2.23时,越冬成活率为41.1%;肥满度系数在2.52时,越冬成活率为94.8%.肥满度系数提高了0.29时,而成活率却上升了53.7%,可见肥满度在越冬成活率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安全越冬 技术措施 措施管理
  • 简介:有资料表明,当环境温度超过37℃,持续时间超过1周以上时,公猪的性欲明显减退,精液品质明显下降,采精量明显减少,精子体外存活时间即精液的体外保存时间明显缩短。公猪长时间处于热应激生活环境下,还可导致精子发育不良和精子受损,睾丸生精机能发生障碍,进而造成种猪种用年限缩短和种用价值降低,严重时还可诱发发生睾丸炎,造成睾丸生精机能永久性丧失。因此,重视高温季节对种公猪环境温度的控制,

  • 标签: 种公猪 防暑降温措施 夏季饲养 环境温度 精液品质 种用价值
  • 简介:现代化养殖生产已进入微利阶段。特别是近几年以来,猪粮比价持续走低,刚刚超过5.5的盈亏点,猪的盈利不能指望猪价的上涨,只能靠提高生产水平,改善产品品质和降低成本来实现,而母猪的繁殖力决定着猪场的生产效率,是猪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所以应特别重视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 标签: 母猪繁殖力 降低成本 养殖生产 生产水平 产品品质 生产效率
  • 简介: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在我国已经兴起,养猪区域化、产业化生产日益明显,并不断涌现出现代化的养猪企业。由于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规模大、密度高,这就为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密集饲养猪只接触密切,一旦有疾病传人,就可能在猪群中很快传播。故应建立疫病的防制系统,即采取各种措施,如脱污、隔离、消毒、净化、免疫接种等手段,从环境、卫生、设备、营养、管理免疫等方面把病原体排除于猪场之外,同时还要防范存在于健康猪体内的条件性致病病原体于环境因素改变对猪群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杜绝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免疫措施 传染病 规模化养猪 传染性疾病 环境因素
  • 简介:澎泽鲫是江西省九江市水产研究所选育的优良鲫鱼新品种,它具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抗病力强,耐低氧、生长快、食性广等优点,是当前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提高养殖效益的优良品种。根据美国大豆协会驻中国北京办事处水产专家H·R·Schmittou博士在中国倡导的“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殖模式远优于每个体积在100m3以上的大网箱”理论,按照信阳……

  • 标签: 小网箱养殖 澎泽鲫 网箱设置 鱼种放养 颗粒饲料 日常管理
  • 简介:在我国北方地区池塘养鱼,每年都有漫长的封冰期,尤其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冰封期高达150天左右,冰厚在60-120cm。有近200天不给鱼类投食,因此鱼类越冬一直是北方养鱼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成败直接关系到养鱼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由于秋季商品鱼价格低,部分养鱼场户把秋季销售改为春季销售,这样就增加了鱼类的越冬量。越冬密度增大了,鱼类越冬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大,在佳木斯地区及周边县(市)区每年都有个别池塘越冬成活率低,甚至有绝塘的现象,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群众养鱼积极性。因此,保证鱼类能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认真做好鱼类越冬期全面管理工作,已成为发展渔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 标签: 鱼类越冬 佳木斯地区 安全越冬 越冬成活率 技术 池塘养鱼
  • 简介:弓形体又称弓浆虫病,是由龚地弓浆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症状、繁殖障碍为特征。患有该病的动物,急性死亡;慢性影响生长及肉的品质,所以该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 标签: 猪弓形体病 治疗措施 人畜共患病 诊断 弓浆虫病 神经症状
  • 简介:扭转振动现象是渔船动力装置的重要动力性能之一。由于它有可能产生严重的损坏事故,因此为广大动力装置设计制造工作者所重视。特别是现代渔船柴油机及其动力装置向高强化、大功率和低油耗迅速发展,其扭转振动特性及其事故的预防措施,是当今造船界极为关注的课题。本文从渔船轴系的扭转振动特点出发,

  • 标签: 扭转振动 动力装置 渔船 轴系 减振措施 动力性能
  • 简介:长薄鳅Leptobatiaelongate(Bleeker)隶属鳅科、薄鳅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是一种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名优经济鱼类.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个体0.20-43.40千克.最大个体达3.0千克。长薄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发病率很低。通常长薄鳅采用人工静水饲养.其间会由于放养密度过高,水质恶化,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等原因。

  • 标签: 长薄鳅 疾病防治技术 鳅科鱼类 长江中上游 经济鱼类 适应能力
  • 简介:南美白对虾在我地区引进养殖已有多年,在养殖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户得益不少,也从中总结出一套高产高效的经验与技术,但有部分的农户在生产实践中多次血本无归,谈虾色变,特别是最近虾病四起,大有疫病趋势的情况下,农民束手无策。当然做好各种防病措施,只能降低发病的机率,但遭受病毒的感染,损失还是难免的。所以现提出如下措施养殖户参考借用。

  • 标签: 南美白对虾 生态养殖 健康养殖 技术措施
  • 简介: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SRDS)是母猪生产的主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孕、流产、胚胎早期死亡、死产、木乃伊、畸形、弱仔及少仔等。常呈大面积的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导致大量的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新生仔猪死亡,给规模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分为先天性、机能性、营养性、机械性和疾病性,其中以传染性疾病危害最大。

  • 标签: 繁殖障碍综合征 母猪流产 传染性疾病 防治 胚胎早期死亡 临床症状
  • 简介:猪的咬尾义称“反不适综合症”,它是许多猪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猪行为恶癖。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饲养密度的增大,这种恶癖的发生有上升趋势。由于咬尾的发生,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牢都明显降低,猪被咬后体表的创伤还增加了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机会,可造成感染引起骨髓炎、猪腿跛、瘫痪。另外,发生咬尾的猪全身通常留有伤痕和脓肿,进而影响胴体品质。

  • 标签: 咬尾行为 种猪 原因分析 防治 集约化程度 微生物入侵
  • 简介:猪是恒温动物,它生活在适宜环境温度为15-25℃(不同体重的猪、不同用途的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各异)。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适宜温度5~10℃时,对其繁殖、生长、健康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本文就夏季持续高温环境对种猪、生长肥育猪的影响与综合应对措施作一简述,以供养猪者参考。

  • 标签: 种猪 持续高温 夏季 生长肥育猪 环境温度 恒温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