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方法论的视角讨论了公共政策仿真的ABM方法原理、应用和前景。学界就社会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的方法论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取向的争论,在就此形成的认识论连续统的框架下,社会仿真的诸多概念模型也都有各自在"通则论-个体论"的连续统中的位置,而目前公共政策仿真的ABM方法无疑在这样的连续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公共政策过程的复杂性制约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效果,而基于场景分析的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和基于机制的政策主体行为分析使公共政策仿真的ABM方法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窠臼,通过科学的建模技术以及严谨的检验环节,结合政策结果的3D场景呈现和群决策平台,为公共政策领域开创了独具科学性和人本性的激动人心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转型的逐步深入,一系列利益矛盾和冲突问题大量出现,突发事件的频有发生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反应己经成为政策制定的一个普遍条件。笔者在重新界定突发事件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学者从研究危机管理到逐渐把突发事件作为政策制定一个重要契机的转变,进而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逐渐由应对型向发展型模式的过渡。【关键词】突发事件政策制定研究方向早期的学者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相对稳定环境中的政策制定,随着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公共政策研究者开始把目光转移到非常规状态下的政策制定研究,而国外学者首先是从风险社会、政治稳定、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等理论的研究开始的。风险社会研究主要代表是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吉登斯的现代性社会风险理论、卢曼的系统理论罗杰·卡斯帕森(RogelKasperson的风险社会放大理论(SocialAmplificationofRisk);政治稳定理论代表人物是亨廷顿,还有西摩·李普塞特(SeymourLIPset)“六大危机”说、达伦道夫(R.Dahrendorf)的“辩证冲突论、刘易斯?科塞(L.A.Coser)的“冲突功能论”和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1];自从美国哲学家T.H.库恩首先提出“危机”(crisis)一词,公共危机理论中比较成熟的理论成果有:斯蒂文·芬克(StevenFink)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
简介:在经济社会转型、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政府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公共政策.而所采取的公共政策的实践效果如何本身就反映出政府的执政能力.从当前各国公共政策的实践和理论来看,关于政策工具的研究已经成为有关公共政策研究的一种发展的潮流.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向人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论证了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关于政策工具的选择、比较以及关于不同政策工具之间存在差异性、互动性的了解,对于取得公共政策的成效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概述了近年来推动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学科基础(如经济学、法学和公共管理学等)以及社会实践基础;阐述了值得开展政策工具研究的一些主要的视角和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就理论还是就实践来说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简介:关于版权的属性——比如,版权是一种自然权利、还是成文法上的法定权利等,从英国安娜女王法令诞生以来,一直是备受版权界讨论的基础理论性难题。20世纪末以来,国际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律框架的最新发展,使这一问题有了新的参照系和立足点。由此,“知识产权制度是一个社会政策的工具”,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很大一部分人的共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独辟蹊径,超越狭义的知识产权法学,从一个崭新的视野——公共政策学的角度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属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肯定知识产权政策之合理性的前提下,揭示西方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发展中的政策安排,进而分析中国知识产权政策的战略目标与体系。文章特别指出,我国制定中的知识产权战略,正是我国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的知识产权战略政策体系。从2006年起,本文作者曾数次发表有关公共政策与知识产权制度的论述与演说。本刊刊发这篇文章,希望能借此促动更多的人深入关注这一问题,进而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知识产权法治建设的进程。
简介: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亦即处理大多数民众的问题.政策具有问题性,也就是政策以民众问题为导向,大多数民众有相同问题,政府机关将问题纳入政府议程,提出解决策略.倘若忽视公共性,公共政策就有可能变为某些个人、团体、阶层谋取私立的工具.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时时关注公共性,亦即要做到在政策问题取向上的公共性.故而,首先探究公共政策问题与其公共性之意涵;其次,析探问题建构中公共性之哲学基础;最后,藉由现今流行于公共政策学界,用以展现问题建构过程中公共性的审议式民主,以及审议式民主在台湾之应用-公民会议的召开,来加以进一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