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诸如抄袭之类的不正学风在当前整个学界腐败中只是末流,而学界腐败又与政治腐败、经济腐败相勾连并以之为根基。故而,仅仅惩治一些学术不端者,对于中国大陆“不正学风”的“改正”,只能是杯水车薪。进而言之,中国大陆要有良好的学术秩序和风气,还须走很长很长的路。林毓生教授关于“汪晖涉嫌抄袭”事件的意见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其基本精神值得高度肯定。相反,王斑教授、陈晓明教授等先生的看法“负价值”大而“正价值”小。诚然,对作为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以及仓促写成的公开信或短文,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像对待学术论文那样要求它达到论证充分、措词严谨、结构完整的水平。但既然是学术者针对“文艺学学术事件”的言说,其言说就必须首先做到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不背离“科学精神”,能遵循学理和相关的规范,不然,便会给学术界添乱。

  • 标签: 学术批评 文艺学学术事件 学术规范 学术道德 汪晖涉嫌抄袭 国家学术形象
  • 简介:摘要本文试图从文学批评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出发,通过对当前文学批评中理论泛滥现象的呈现,反思产生从“文学”批评到“理论”批评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这种现象可能带给文学批评的不良后果,以此指出当下文学批评的出路。

  • 标签: 文学批评 理论批评 病症 原因 反思
  • 简介:在文学批评领域,可能很少有像汪政、晓华那样处在边缘却能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同样,在这个行当里,也可能很少有像他们那样,长期蛰居在苏北的一个小城里从事着一种需要一个大都市图书馆才可以支撑着的文学事业。当然,还有,在这个圈子里,也可能只有他们夫妻"二人转"对这份文学事业有着共同的志趣与深度追求。而如果说到本质的差异,我个人认为还是他们那种广阔的批评视野、深厚的理论功底、真诚的批评态度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以及在学术方法上与所谓科班们的迥异--他们从阅读经验起步,用二十多年的时间构建起了他们自身的批评体例、批评价值观和极富才情的批评话语体系。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汪政、晓华在理论视野、知识结构、话语方式、批评勇气等方面,显然有着自己介入文学的方式,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对文学形式美的关注。在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批评时,也更多关注作家的艺术趣味,侧重从艺术上来剖析其成绩和得失,发现和鼓励他们的艺术追求。他们是严肃的,在对大作家的批评中,不怯于否定,对待默默无闻的小作家,也不吝于去发现优点。他们虽然一直没有依靠"炒作"而博得大名,却始终被批评界认可,为作家和读者所信赖。批评家贺仲明说:"当代中国文学有汪政、晓华如此美丽的批评批评家是一大幸事。读着他们的批评文章,循着他们的批评轨迹,本来感觉颇为浮躁凌厉的批评界也似乎因此美丽沉静了不少。"

  • 标签: 当代文学 文学批评 汉语小说
  • 简介:自主化学习方式作为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构建全新的现代远程教育习方式,实现学习自主化的最终目标。在现代运城教育领域中,无论是学习者的年龄还是学习环境等多方面都存在的巨大差距,由于现代远程教育习环境与过程存在的特点,为学习者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才能促进教学模式获得改革。综上所述,本文将对现代远程教育习支助服务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的整体效果。

  • 标签: 现代远程教育 学习支助 服务体系 自主化学习
  • 简介:特殊教育校的老师所教授的对象都是一些残障孩子,这就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与他们沟通,去教育他们。所以作为特殊教育校的班主任,在教授智障孩子上面临的困难更大。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克服教授智障孩子时的重重困难呢?我觉得贯穿其中的还是用“爱”:爱与教学、爱与生活、爱与孩子、爱与家长……

  • 标签: 特殊教育 班主任工作
  • 简介:批评家主体意识的形成,标志着批评作为一门学科的成熟。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成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批评家已经开始对批评批评家本身的价值及其与作家、作品、读者以及与政治、审美等诸种关系,进行了深入而成功的反思和探讨。自周作人后又涌现了茅盾、李健吾、朱光潜、朱自清、李长之、梁实秋等一批卓越的批评家,其观点、个性迥异的杰出评论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李健吾、李长之和朱光潜对批评活动本身的反思,这些都标志着现代文学批评意识的初步成熟。

  • 标签: 批评家主体意识 现代文学批评史 批评个性
  • 简介:2013年5月9日,“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前沿论坛暨《当代文坛》学术年会”在天水师范学院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当代文坛》编辑部等十几所高校和杂志社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和《当代文坛》编辑部联合主办,大会开幕式由天水师范学院马超教授主持。

  • 标签: 天水师范学院 当代文艺理论 当代文坛 学术年会 论坛 批评
  • 简介:  曾经影响过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金蔷薇》,除了赋予我们一种全新的感性的批评文体和方式之外,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还谦逊地表达了批评的功能:"如果我能够使读者对作家劳动的绝妙的实质得到些微的概念,即便是一点也好,我便以为我算完成了对文学的义务了."然而,无论是从巴乌斯托夫斯基所述的传奇事件角度还是从与创作过程相似的譬喻意义而言,当下我们的创作和批评恐怕已少有像沙梅那样怀着一腔坚韧的爱与理想去寻觅、积攒、打造自己的文学的金蔷薇了,尤其文学批评.……

  • 标签: 批评难度 难度评论
  • 简介:批评在焦虑。当一种划一的批评标准渐渐消解时,中国批评界发生了深刻的裂变、面对二十世纪伟大潮流与世界文化,中国批评界强烈地震荡起来,量子力学、相对论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确立,生态学与遗传工程受到人类高度重视,DNA遗传密码的破译,传统的麦卡托地球投影图受到质疑,人类

  • 标签: 批评界 批评主体 批评标准 遗传密码 作品思想 美学价值
  • 简介:检巡近五年的文论与言论,几乎令我失去信心,体现批评本色的文章其实不多,便退而求次,删除一些应景应时之作,选择批评精神有所相应和贯穿的文论,并延伸少量的几篇前些年的文章,便有了这个集子。出集子的事,出版社这三两年催问过多次,我一直犹豫着,一是有“新三联”之称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标签: 批评精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后记 文论 文章 言论
  • 简介:<正>鲁枢元在《心理批评的困窘》(光明日报1988年9月16日)一文中指出:心理批评的对象是文学中的人的心灵活动。它面临的困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特殊性造成的。作者认为,心理的弥漫性、心理的深潜性、心理的随意性,是造成心理批评的困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心理批评 心理活动 文学 主要原因 潜性 特殊性
  • 简介:知识与人格南帆在《天涯》1998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人格问题并非知识阶层的独有问题。他认为,人文知识分子的意义在于,通过专业学科的研究为特定的民族积累思想与理论资源。他们的学识通常仅仅为同行所知晓,他们的贡献只能显现于狭窄的学科框架之内,与种种既有的...

  • 标签: 中国文学 文学史 批评信 短篇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杂志
  • 简介:批评”是什么?搞批评的人未必常常问自己。倒是不搞批评的常常会发问,并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某些作家或读者更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批评家作出要求或指责。批评家的压力之一就从这里来。这种压力对我往往作用不大。因为我不是批评家,或者说,我不是以批评为职业的人。在我这里,“家”是否标志着某种“成就”倒在其次,因为“家”首先标志着某种分工。说你是某某“家”,首先是说你是以某某工作为职业的人。而我,只是一名教师,喝粉笔灰的那种。粉笔灰喝的多少与好坏,是我需要承担的责任。

  • 标签: 不当批评家
  • 简介:王宁,江苏扬州人。197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89年在北京大学获得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得荷兰皇家科学院博士后基金前往乌德勒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兼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2010年当选为拉丁美洲科学院(AcademyofLatinity)院士,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AcademiaEuropaea)外籍院士,为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

  • 标签: 批评家 南京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 影集 上海交通大学 比较文学
  • 简介:<正>近几年的文艺批评,呈空前繁荣的局面,但在空前繁荣之中又蕴含了危机。一些人不珍惜当前文艺批评的美好年华,不尊重文艺批评自身的科学品格,硬要使它沦为卑躬献媚的卖笑女郎。若不及早刹车,让其愈演愈烈下去,文艺批评又会从另一极端陷入人人嗤之以鼻的境地。据1986年8月9日《中国电影时报》报道,西安电影制片厂对全国五个大、中城市1800多名电影观众进行抽样调查后就获得了这样的信息:

  • 标签: 文艺批评 科学品格 批评家 批评对象 作品 电影评论
  • 简介:曾经,我们的文学批评陷入庸俗社会学的泥淖,以政治标准代替文学标准;又曾经,我们将西方的概念术语生搬硬套、简单移植,用西方的帽子硬扣中国文学的脑袋。而后,批评变异为吹捧、骂评、酷评、斗气,等等,过度主观,丧失必要的客观性;过分情绪化,欠缺必要的理性。

  • 标签: 文学批评 中国 道德 名利 名利 批评家
  • 简介:本文把沃尔夫冈·伊瑟尔以及由他所代表的德国接受美学放到欧美文论的大背景之下,从后理论的视角展现伊瑟尔理论的“得”与“失”,对他的理论建树做一个总体评价。

  • 标签: 伊瑟尔 接受美学 社会批判
  • 简介:文学批评信息时代:阅读与仿制张炜在《读书》1994年第7期撰文说,现代小说艺术逐渐失去了一种永恒的力量,主要原因就是舍弃了悟想,不自觉地走入了繁琐的阅读和仿制。这是一个时代的命运,难以逃脱.他认为,对抗现代阅读的损害,只有“土地”.我们在放下书籍、特...

  • 标签: 批评信 文学批评 新历史主义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 现代主义 文艺评论
  • 简介:时间:外训期间。地点:野战帐篷。人物:连长——中尉。小孙——列兵。〔幕启。〔连长正在打电话。连长喂?营长啊,下午打靶我们连全团第一,多亏了那个名牌大学来的大学生呀,真是不一样啊,年底我们连的"优秀士兵"就准备报他,是,那是必须的!你咋知道我要用热水泡脚呀?我们连多少年没打第一了,今天必须泡一下,庆祝庆祝!谢谢首长关心!(找水桶,准备泡脚,唱)今天是个好日子……

  • 标签: 小孙 泡脚 外训 我自己 下连 跑来跑去
  • 简介:总体而言,1990年代至今的文学批评,其功用显然已成为文学创作的评价者和判断者。这造成了文学创作对文学批评的双重疏离。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对文学批评普遍采取不太信任的态度。第一重疏离,是对批评家不以为然,认为当代批评家,并没有真知灼见,不能真正读匿文学作品。第二重疏离,是对当代批评家职业操守有所疑虑,作协系统的职业批评家被认为接地气却流于油滑,学院批评家被认为专业规范但失于空疏。这种情况的造成,根本原因出在批评批评家身上。我们的文学批评,如果说,曾经出现过对文学创作理性导引和良好互动的时期,

  • 标签: 批评立场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职业操守 批评家 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