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7 个结果
  • 简介:<正>《溪琴况》是我国明代的一部有关七弦琴表演艺术的音乐美学专著。作者徐上瀛,名谼,号青山,江苏太仓人。明万历(1573~1619)年间,曾从虞派琴学前辈严澂、沈太韶、张渭川等人研讨。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和严澂并称“严、徐”,是明末虞派的著名琴家之一。《溪琴况》被收于《大还阁琴谱》。徐上瀛在总结七弦琴表演艺术的基础上,提出和、静、清、远、古、谵、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园、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等二十四况,作为七弦琴表演艺术的美学原则。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溪琴况》中的某些观点,虽不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较为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其中仍不乏精辟的论述,

  • 标签: 表演艺术 音乐美学 虞山派 明万历 琴谱 美学原则
  • 简介: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音与人体的脏,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然而,它们通过传统哲学中行的媒介作用,由异化变同化,并产生了微妙的三合一链锁反应。本文试图分析、探索这种集民族音乐、传统哲学、中医理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边缘学问。一、音的乐律民族音乐理论中的声(又称音)音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何谓音?郭沫若在《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一文中概称:“中国所固有的乐律不外是宫商角徵羽音。”

  • 标签: 中国民族音乐 万宝常 链锁反应 商角 五行说 中医理论
  • 简介:现藏上海图书馆,由周明泰先生捐赠的图书资料中,有一册《春班戏目》,封面正中题"乾隆三十九年巧月立",收录皮簧、昆曲等声腔的演出剧目七百余个,是一份颇为难得的珍贵的戏曲史料。由于其中有些疑点尚待解决,还很少被引用。清代,北京

  • 标签: 台班 余三胜 演出剧目 道光 演员 乾隆
  • 简介:<正>拉卜楞(以下简称拉)是我国著名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之一。拉位于大夏河上游,在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拉卜楞是藏语“拉章”的变音,其意为“佛宫”,乃嘉木样活佛(以下简称嘉佛)之住所。拉的根本施主是青海和硕特部黄河南首旗蒙古亲王(即青海黄河南亲王)和硕特部蒙古系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其先祖系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布图哈萨

  • 标签: 拉卜楞寺 乐谱 和硕特部 甘南藏族自治州 藏传佛教 黄河
  • 简介:<正>[原文]一曰清语云:“弹琴不清,不如弹筝。”言失雅也。故清者,大雅之原本,而为声音之主宰。地不僻,则不清;琴不实,则不清;弦不洁,则不清;心不静,则不清;气不肃,则不清,皆清之至要者也,而指上之清尤为最。指求其劲,按求其实,则清音始出。

  • 标签: 声音 手指 注释 译文 音乐 原文
  • 简介:两个“杠爷”●杨霞丹蓉城,雾蒙蒙的严冬。在四川省政协八届一次全会热气腾腾的会场上,长篇小说《杠爷》的作者李一清和现代川剧《杠爷》的编剧谭愫惊喜相逢。此时此刻,他们拥有的共同身份是:省政协新委员。李一清,一个年约40敦敦实实的汉子,是川北山乡西充...

  • 标签: “五个一”工程 西充县 中国文学 曹禺戏剧 川剧 政治协商
  • 简介:从来没有去过贵州,只听说贵州多太阳少,直到十月份亲自走了一趟才真正领会了“名不虚传”这句成语的含义。在地图前研究半天,才决定在湘西拍完《凤凰长发妹》后直接到黔东南去,这样既省时间又省路费,还能赶在深秋时节把《美丽的侗乡》拍摄完成。

  • 标签: 侗山 侗水 山侗
  • 简介:章一先生名梫,浙江三门人,生于一八六一年十一月,逝于一九四九年三月,享年八十九岁,有《康熙政要》、《一文存》和《一息诗存》等著述行世。章一先生十八岁时应试得中秀才,旋又到杭州'诂经精舍'深造了十数年,蒙恩师、书院院长俞曲园先生的栽培,亲予面授,刻苦研究,并学数

  • 标签: 康熙政要 浙江三门 一山文存 孙过庭 书谱 书学
  • 简介: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东邻若尔盖县、红原县;南与马尔康县毗连;北面和西面分别与甘肃省玛曲县、青海省久治县、班玛县和阿坝州壤塘县为界。自古以来,就是川、甘、青三省交界处的商贸物资集散地,繁华喧嚷的崇拉市场,素有安多地区“高原商城”的美誉。

  • 标签: 藏族文化 阿坝地区 藏族羌族自治州 藏传佛教 格鲁派 阿坝格尔登寺
  • 简介:二人有西、东路之分。西路二人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并蒙晋陕冀宁省区。东路二人则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为中心,同时流行于冀北、晋北等地。西、东路二人的流行地域覆盖90多个县旗,1500多万人口。二人的历史,伴随着走西口的移民史。但是,二人的发展史不等于走西口的历史,走西口的历史,应该更为久远。

  • 标签: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中西部地区 乌兰察布市 包头市 移民史
  • 简介:红旗渠纪念雕塑《碑》建于红旗渠的故乡——林州市龙凤山风景区,是河南省目前规模最大,表现人物最多,设计施工最为复杂的纪念碑雕塑综合体。该项目建设在一处自然形成的峭壁断崖之上。由高浮雕、圆雕和跌水、水渠、碑刻共同形成综合景观,表现了当年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战斗情景,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成为红旗渠这一国家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4月开始设计至1998年8月全面竣工。高浮雕部分安装在长120米,高约12米的峭壁断崖之上,依自然山势不规则分布,共9大组141个人物形象,约340平方米,采用砾石混凝土仿灰花岗岩效果。内容分别为《千军万马》、《风餐露宿》、《自力更生》、《众手托彩虹》、《声震群山))、《血汗铸天河》、《幸福水》。

  • 标签: 红旗渠精神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砾石混凝土 人物形象 雕塑 花岗岩
  • 简介:石涛(1642—1707)“为少文先生打稿”的《余杭看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的中卷,图幅为30.5×143.2厘米.今藏上海博物馆,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册,编号是:“沪1-3155”,未著创作年代,影印本始见于1960年3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石涛画集》,又载上海《艺苑掇英》编辑部为“纪念上海博物馆建馆三十五周年”而编印的《清初四画僧精品集》(上)第18页.

  • 标签: 黄道周 余杭 上海博物馆 古代书画 七绝 江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