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金代文化虽较辽代有所发展,但比起和其同时的宋朝臻于至盛的文化成就而言,则显得黯淡无光,往往不被学者所重视,尤其金代的文化传承更是少有人注意。李纯甫作为金末西京的著名学者和文坛盟主,所折射出的文化象征意味极为丰富。对他的文化传承的考察无疑可以起到管窥有金一代的文化传承的作用,也有利于发见金代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从而全面了解和把握金代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促进我们对它进一步的研究,真正做到"了解之同情"。

  • 标签: 金代 李纯甫 文化传承
  • 简介:大光明本文以秦刻石铭文中心,分析秦帝国政治与儒家伦理的复杂关系,揭示伦理因素对秦朝政治的重大影响。由刻辞中所见秦意识形态及其治国实践的变化,无疑反映了秦始皇和李斯君臣对政治模式的修正。在天下一统的历史形势下,秦事功型政治传统确实出现了向伦理型政治转轨的迹象。秦政与伦理之间复杂互动历程表明,秦文化创造其事功奇迹的同时,也造就了自身的专化特征,从而丧失了大一统时代政治价值目标重建和政治文化转型的自我更新功能。

  • 标签: 秦代 刻石铭文 事功政治 伦理政治 儒法并用
  • 简介:家,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因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和基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

  • 标签: 家庭教育 儿童生命 霍姆林斯基 榜样示范作用 出生后 小伙伴
  • 简介:<正>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曾说:“家庭是人的安乐窝。”但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却道:“家庭,我恨你!”孰是孰非,无从评判。对于现代法国人来说,家庭到底是怎么回事,却也众所纷纭,莫衷一是。难道它仅仅是《拉路丝辞典》中所给的词条解释:一伙属于

  • 标签: 家庭 现代法 爱情 每个人 前总统 法国人
  • 简介:国内几种流行的涉及1911年2月13日至1913年3月12日间事情的西藏编年大事记有的1911年无一字记载,有的语焉不详,这显然是缺乏史料。这一时期实际上是辛亥革命在西藏的发生历史。在中国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中,西藏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一直缺乏详细的研究,所以已经出版的中国有关辛亥革命在各地的论文集多没有西藏的文章。此文试图补充这一不足,以英国档案中心,对1911年2月13日至1913年3月12日间西藏辛亥年及其余绪做了编年事稽考略,对一些史事做了分析考述。

  • 标签: 辛亥革命 西藏 英国档案 第十三世达赖喇嘛
  • 简介:传统的客家妇女在丈夫死后,是选择改嫁还是留在夫家“守志”,从一而终?她们的去与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传统的贞节观念,族长与家长的意志与现实的生活条件等等。其中传统的贞节观尤其是宋明理学的贞节观,影响十分深远。

  • 标签: 客家妇女 记载 族谱 再嫁 贞节观念 从一而终
  • 简介:论氏家族即是698年投降唐朝的吐蕃噶尔家族,先前已有《拨川郡王碑》《论惟贤神道碑》和《论博言墓志》等有关该家族的石刻史料传世,最近发现的《论惟贞墓志》学界增添了新的史料。本文在对《论惟贞墓志》进行释读的基础上,综合现有的汉藏文史料,对吐蕃噶尔家族的兴衰,入唐之后唐廷对论氏家族及其所率领的吐谷浑部落的安置,论氏家族在安史之乱和奉天之乱中的作用,唐末论家的没落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借此探讨唐代蕃将家族的历史地位。

  • 标签: 吐蕃 噶尔 论惟贞 论博言 蕃将
  • 简介:金代地方监察机构,其建置学习宋代,表面看来,制度建设方面新意迭出,调整频繁。但有金一代,出于实用目的而导致建置的繁复变迁,反使监察机构实际执行能力日趋低下。监察力量的缺乏,严重影响了金代地方行政的效果,甚至导致中央集权的不稳固,并因此加剧了金末的内乱。

  • 标签: 监察 提刑司 按察司
  • 简介: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之际,中交两行突然发生挤兑风潮。此次挤兑表面上看是由谣言引起,究其根源实乃北京政府的信用危机所致。以英人濮兰德为首所提倡的国际共管说,北京政府的猜疑政治形态以及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则是造成社会恐慌的外在因素。中交挤兑风潮迫使有识之士积极地参与北京政府的辟谣、拯救中交两行的工作。在多方的协助下,中交两行安然度过此劫。公众舆论倾向认为造谣者是英国人,乃是一种主观臆测,与事实不合。

  • 标签: 北京政府 谣言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华盛顿会议
  • 简介:以1853年的黑船事件发端,日本进入了思想转换的幕末维新期。这一时期的日本思想界以回应“西力东渐”的挑战己任,在“锁国攘夷”与“开国攘夷”、“尊王攘夷”与“倒幕攘夷”的思想纠缠中,寻找适合日本的发展之路。其中,幕末思想家横井小楠的“开国论”与“攘夷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幕末 “外夷” 横井小楠
  • 简介:遗民是一个时代与政权更替相伴而生的群体。金元都是北方民族统治王朝,金元之际的金遗民处于两个北方民族政权交替之际,而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与其他时代具有不同的特性,北方民族政权治下的汉人士大夫和各北方民族士大夫逐渐统一在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系统下,该时期的遗民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的个性,不再束缚于“华夷之防”的藩篱之内,彻底打破以“种族”区别政权的界限,以更加务实的“有道则见”的观点看待异族王朝,金治下的各行政区域内遗民表现不尽相同,具有师承、父子等关系的人选择也迥然各异,此即为文章研究的主线。在此基础上,对比前人对突出人物,如元好问、郝经、耶律楚材等人的研究,尝试得出新见解。

  • 标签: 遗民 地域文化 科举 民族融合
  • 简介:明代外交家陈诚多次往返中亚,途经吐鲁番时曾摹打高昌旧碑而归,赠与友朋。胡广《记高昌碑》一文正是据此而来。与高昌国相关的拓本,分别是《重光寺铭》《记寺田园刊之碑》《右卫将军领宿卫事麴彀芝追远寺铭》和《无量寿窟铭》,是高昌国重要史料。根据这些史料,高昌国佛教史需重新认识,而麴宝茂作为麴嘉之子的身份确认,高昌的政治史也有了重大发现。新史料对於历史研究的推进,常常出人意表,《记高昌碑》再次赠与学术界惊喜。

  • 标签: 胡广《记高昌碑》 麴氏高昌 佛教 麴宝茂
  • 简介:文章以1982年以来30余年中,用藏文发表的有关敦煌藏文文献研究的论文对象,就所涉及的相关领域进行分类梳理,作了简要的评述。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之研究。

  • 标签: 藏文期刊 敦煌藏文文献 研究综述
  • 简介:银行的内生脆弱性决定了银行停业危机的生成与发展,中国银行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银行停业倒闭高潮。本文选取1935年上海停业银行进行群体研究,认为银行在资不抵债或资本与债务基本相等时进行的停业清算,一定程度上控制并锁定了银行流动性负缺口,是基于损失最小化的选择。在近代中国竞争性的银行体系中,普通银行股东的特殊加重责任以及储蓄银行重要股东的连带无限责任是维持中小银行清偿能力的重要支撑。在有限的存款偿还中,重点的保护对象是收入低且较分散的小额储蓄存款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代金融发展中的金融公平。

  • 标签: 银行 停业清理 存款清偿
  • 简介:虽然秉笔直书是中国传统对於史官一贯的要求,然而历史被书写的过程中始终受到政治的左右,因为权力需要借助历史来引导舆论、宣示其合法性,甚至由此规训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出身寒微的武后以先帝嫔妃之身登上后位,并最终缔造武周皇朝,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她对自身、先世以及李唐王朝历史的改写和重塑。本文梳理了武后在身为皇后之时和掌握最高权力之後对历史书写的操控,展示了其通过改国史、立丰碑、修唐书等行动来追崇武氏先世,定义李氏前朝的历史过程,表明在佛教、谶纬、符瑞等信仰因素之外,历史书写也是武后宣示其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历史书写 武后 贵录 国史 武士获
  • 简介:妇女是乡土社会中民间神祗的主要崇信者,但在传统社会中,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文献对客家妇女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记载均很少,让人难以探究其神明崇拜的面貌。笔者曾在闽西客家地区做过10多年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由于“破四旧”时期运动等对民间庙宇的摧毁,

  • 标签: 客家妇女 记载 崇拜 神明 碑刻 寺庙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以跨区域视角,考察晚清时期闽南著名慈善家林瑞岗。指出他与旅沪慈善家群体交游密切,曾参与华北义赈活动,并效仿江南模式,在家乡创办综合性善堂,其慈善事业呈现赈灾范围跨地域化、慈善机构自治化、筹募资金网络化、施善主体商人化等近代特征,凸显晚清闽南地方权力结构之转型。林瑞岗热衷慈善,除其个人特殊经历,秉承安海商人尚儒重义之风、深受江南慈善理念的影响外,还得益于官府的鼓励举措。晚清官府治理能力的衰落,海外侨商群体的崛起、交通、信息技术的革新,使林瑞岗实现由商至绅的转变,成为影响颇巨的职业慈善家。

  • 标签: 林瑞岗 慈善 晚清
  • 简介:本文是以画像砖墓例对南朝襄阳地域文化的讨论。首先对考古发现的数座画像砖墓进行了年代的判断,认为襄阳南朝画像砖墓皆属齐、梁时期(5世纪末~6世纪前半期);然后根据历史文献和画像砖图像内容讨论了襄阳地区在南朝时期独特的文化内涵,襄阳文化因地处南北朝交接地区而呈现出文化的边缘性、地域性和信仰的多元性。

  • 标签: 南朝 画像砖墓 襄阳地区文化边缘性 文化地域性
  • 简介:通多对《史传事略·史局宋编修原书》的分析,探讨宋湘在翰林院国史馆的修纂活动,确定《史馆儒林传稿》的具体撰写时间。此外,以其编修广东儒林传、文苑传为切入点,力图使其九年的京官生活更加清晰明确。

  • 标签: 宋湘 国史馆 《史传事略》 《广州大典》
  • 简介:秦、三晋兵器铭文的数量较多,在古文字和战国史的研究中占有重地位。本文通过实例,从文字学、年代学与礼制意义、历史地理、补充史事、官府手工业管理体制、姓氏制度六个方面,对兵器铭文的重史料价值作了阐述。

  • 标签: 兵器 史料价值 三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