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2011牟,在河北省博物馆举办《赵贵德捐赠绘画作品展》期间,宣教部门组织了一次观众调查,旨在对该展览的相关问题进行摸底,以便为将来更好地举办书画类展览提供借鉴。本文对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 标签: 河北省博物馆 书画展 观众 调查报告
  • 简介:本文确定了杭州飞来峰四臂观音三龛的建造年代与施主身份,并通过考察四臂观音三组合形式的演变及对造像龛现状的分析,推定龛中已毁两像的格。三造像的组合形式系由印度传入西藏,然后再随藏传佛教传到汉地;造像藏风显著,但也含有一定的汉地因素。本龛是国内已知窟龛中唯一带有纪年题记的四臂观音三像,且在四臂观音题材作品中纪年最早——建成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是大一统的元代藏传佛教的流行及藏汉艺术交流的有力佐证。

  • 标签: 飞来峰 至元二十四年 四臂观音三尊造像龛
  • 简介:本文针对徐州苏山头汉墓中出现的陪葬与女男卑现象,结合徐州地区已有的考古资料展开讨论,认为该地区西汉时期的陪葬现象多存在于大、中型墓葬中,其墓主在生前或为拥有显赫社会地位的刘姓宗族,或为列侯高官;而陪葬者当属妾或奴仆等与墓主人关系较为密切的人。从性别上看,陪葬者男性、女性都有。从时代上看,主要集中在西汉早、中期。西汉时期,男尊女卑是社会主流,而在徐州地区西汉墓葬中出现了不少的女男卑现象,这正是其地域特点的体现。徐州作为楚国的政治中心,聚集了众多的刘姓贵族。因为楚国刘姓势力的强盛,刘姓宗室女的地位相对较为显赫。徐州地区西汉墓葬中出现的女男卑现象,应与刘氏宗室女的下嫁相关,是特殊女性政治地位或自身身份的体现。

  • 标签: 徐州 西汉墓陪葬女尊男卑
  • 简介:关于西周井氏家族,过去有学者认为是商代井方之后,姜姓,居于关中西部凤翔一带。实际上,井氏当为邢侯子裔,姬姓,采邑在扶风周原一带。畿内井氏从畿外邢侯公室中分化而出,是西周中期执掌王室大政的一个显赫世族。其分支井伯氏、井叔氏有几代人先后担任王朝卿士,成为周天子的肱股之臣。从井氏采邑看西周世卿制度,并非如通常所说世族政治完全与建官用贤绝缘。世卿制度以采邑制为基础,固然使王室任官范围受到严重局限,致使只有少数姬姓贵族子弟可以入为王朝卿士,但就姬姓贵族内部来说,世卿世禄并不是绝对的。世卿制度本身亦有贤的机制,是一个“亲亲”与“贤”相辅为用的矛盾统一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持王室官员的精英化和朝廷的政治活力。

  • 标签: 井氏 采邑 世卿制度 尊贤功能
  • 简介:曾侯乙盘等青铜器是否采用失蜡法铸造工艺,是近来学术界一个热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主张和否定两种观点的分析,指出过去确认盘为失蜡法工艺的论据不足。同时,否定说提出的一些反对意见,有多存在缺陷,否定说的核心观点一盘附饰上可见范缝和焊痕的说法,则是错误的。但尽管如此,曾侯乙盘是否采用失蜡法,则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 标签: 曾侯乙尊盘 失蜡法 述评
  • 简介:广州增城墨依山先秦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为探索广州地区早期文明及历史文化源流等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本工作通过对其中三件陶大口的出土及保存状况进行评估,针对性地采用了三种不同的修复方法,成功复原三件大口,为国内外类似出土陶器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借鉴。

  • 标签: 墨依山遗址 大口尊 保护修复
  • 简介:被人称为“南天王”的陈济棠和“一代宗师”的胡适,一南一北,一武一文,本来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的名人,却存1935年1月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孔读经”的争论,真是匪夷所思。时至今日,这场争论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思考。

  • 标签: 陈济棠 争论 读经 尊孔 胡适
  • 简介:谈及中国的肖像雕塑,喜龙仁(OsvaldSiren)曾指出,一件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如何体现所要传达的精神理念或意识状态.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的中央大厅里,有一佛教罗汉塑像,就具备了这一特征.彩塑栩栩如生,可能是依据某位受人崇敬的僧人形象塑造出来的(图一).

  • 标签: 宾夕法尼亚大学 罗汉造像 易州地区 珀津斯基 大英博物馆
  • 简介:《华阳国志·蜀志》裁:秦惠文王时,“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王报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群臣贺日:‘天奉我矣,王将得蜀矣。’惠王喜,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日:‘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悦之,使人请石牛,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

  • 标签: 金牛道 《华阳国志·蜀志》 秦惠文王 地方志 陕西
  • 简介:子午是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16年取巴蜀以后所修建,是由杜陵,南经蚀中,入汉中的一条栈道。子是北方,午是南方,意思是通南北的道路。关于这条道路,《史记·高祖本纪》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

  • 标签: 子午道 栈道 秦惠文王 地方志 陕西
  • 简介:古往今来的学者都认为五尺是秦始皇时期开凿的川南入滇道路。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后指出,无论是五尺的开凿时间还是道路宽度,都完全不能支持这样的说法;五尺应为秦始皇之前110余年的秦惠文王时期由古蜀国人凿通的汉中入蜀道路,也就是汉以降所称的“石牛”、“金牛”。川、滇二省相关的考古发掘资料,也能为本文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结论可使西南古史研究中的某些谜题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 标签: 五尺道 石牛道秦 褒斜道
  • 简介:巴麦的对华条约草案并非一直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政府指导侵华行动的正式文件。条约草案中提出了两套方案及二者只择其一的原则,但以后英国政府并无意于严格遵守,并且实际上是按照二者皆取的原则施行。

  • 标签: 侵略要求 对华条约 巴麦尊对华
  • 简介:<正>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始于秦汉时期。两千年来,随着历史的演变,的设置及职能亦几经变迁,到民国时期则全部取消。在明代,的设置是空前的。据《明史·职官志》记载,全国总计约有二百余。其中有分巡、分守、督粮道、提学道、兵备、督册、清军、抚治道、招练、屯

  • 标签: 明代 屯田 民国时期 守道 州府 设置
  • 简介:傥骆北起眉县骆谷,然后沿骆水南行直到青隆岭,过秦岭后沿傥水南下,到达汉中盆地东端的洋县,与子午汇合,向西南入川。该修建很早。汉杨君石门颂:“高祖受命,由子午,出散入秦,建立帝位,以汉诋焉。后以子午,涂路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光,凡此四,垓尤艰。”围谷即韦谷,在骆谷附近相去很近,古通道或由出韦谷,这条道路当为傥骆的前身。

  • 标签: 傥骆道 蜀道 地方志 陕西
  • 简介:褒斜是秦汉魏晋时关中通往汉中的主要交通线,北起于今眉县的斜峪关口,溯斜河南上秦岭北坡,在“五里坡”(今太白县境)离开斜谷,到褒水发源地后,顺褒水南下,穿山攀壁,出褒城进入汉中盆地,从勉县西南行,汇金牛,直趋剑门关。汉武帝时拜张印为太守“发数万人作褒斜栈五百余里”,此后蜀汉之诸葛亮,魏泰和六年潘宗伯,

  • 标签: 褒斜道 蜀汉 关中 汉武帝 秦汉 后蜀
  • 简介:<正>绪言1891年,伴随洋务运动的开展,反基督教运动日益高涨。10月,热河金丹与在理教开始起义。这是一次把反教会斗争与反蒙古王公贵族斗争交杂在一起的特殊事件。本文力求阐明中国北部民众所处的闭塞的社会

  • 标签: 金丹道 起义 杨悦春 热河 蒙古贵族 王公贵族
  • 简介:隐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中国古代文献中对于隐语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文章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道教经典中的隐语生成的原因、隐语的表达功能、存在状况以及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标签: 道教文献 隐语 社会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 简介:1979年一1980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对吉林省舒兰县小城子完颜希尹家族墓地进行发掘时,在第三墓区发现了一块已残的墓碑,墓碑正面磨光,阴刻三行楷书字,右侧书“……太尉仪同三司”,中间书“濮国公……”,左侧书“……公讳守……”从这块碑上残留的字迹看,此碑记载的是完颜守的事迹。完颜守是金世宗身边的一位重臣,他忠心耿耿,以德为辅,锐意改革,秉公纳谏,唯才是举,为世宗朝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 标签: 巩固和发展 唯才是举 吉林 族墓地 工作队 金世宗
  • 简介:成都西部,距大邑县城15公里,乃道教发源地鹤鸣山。其得名传日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明左翘《鹤鸣观记》:“山之妙高、留仙、天柱诸峰.品列如飞鹤之形:妙高、留仙左右对峙。如鹤舒展之两翼.矗立于中央之天柱峰乃鹤顶,其东西两涧合流处为鹤啄,至啄尽处.冲流屹立一巨石为鹤衔丹书。天柱峰后与大坪山麓衔接之低凹地带,乃鹤顶,大坪山乃鹤背,其绝顶之冠于中锋乃鹤尾。”清《四川通志》:“鹤鸣山形如覆翁,有石类鹤,故名。”清乾隆《大邑县志》引李膺《益州记》:“鹤鸣山有麒麟、白鹤游,故名。”

  • 标签: 天柱峰 发源地 大邑 益州 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