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在为小儿骨折患者提供护理干预过程中引入多种形式进行功能锻炼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筛选医院在2023.2-2023.9期间收治的到院接受小儿骨折康复治疗的100名患者,基于患儿的入院顺序分成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都有50名患儿。针对两组患儿的康复治疗,普通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引入多种形式的功能锻炼,比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康复锻炼后的康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有更为出色的康复效果,两组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小儿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而言,要结合小儿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为其引入多形式的功能锻炼,以帮助患儿全面恢复行动能力。多形式功能锻炼引入小儿骨折康复患者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普及。
简介:目的:在既往研究中.从未停止过关于修复和正畸治疗中进行咬合重建时.应该建立何种形式的咬合接触的讨论。对天然恒牙列的动态咬合的流行病学调查将有助于走出这种持续讨论的困境。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年青群体和老年群体天然牙列的特征性动态咬合接触形式,并且分析动态咬合接触形式与性别和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共调查了834人。所有的调查对象都具有天然牙列.并且没有修复体存在。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是20--63岁。在调查对象进行牙诱导的侧方和前伸运动过程中,检查天然牙的动态咬合接触形式。结果:结果发现存在以下的动态咬合接触形式:双侧和单侧的尖牙保护[牙合],组牙功能[牙合].平衡[牙合]以及“其他[牙合]型”。男性和女性之间不同类型的动态咬合接触形式的出现概率相同。但是.一些咬合接触形式的出现率与年龄有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双侧和单侧尖牙保护耠的出现率出现下降趋势,而组牙功能[牙合]的出现率上升。平衡[牙合]以及“其他[牙合]型”的出现率很低.并且没有呈现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趋势。结论:双侧尖牙保护[牙合]和组牙功能[牙合]是年青患者的特征性咬合接触形式.而老年患者中组牙功能[牙合]的接触形式更加普遍。当年青患者接受修复和正畸手段的咬合重建时.尖牙保护[牙合]是一种最适合的咬合接触形式,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组牙功能[牙合]则更加适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牙合]型和牙周炎、磨牙症或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