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由于亚临床甲减患者缺乏明显临床表现,一般仅在血清学检查中发现,但亚临床甲减可导致动脉硬化等不良后果。防治亚临床甲减是我国内分泌学界医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探讨亚临床甲减与动脉硬化的关系,讨论是否有必要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规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简介:目的:探讨4~10岁不同近视程度儿童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厚度改变。方法:收集2012-01/2014-05于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儿童12例(屈光度逸-6.00D),中度近视儿童14例(-3.00D≤屈光度〈-6.00D),轻度近视儿童14例(0D≤屈光度〈-3.00D),对所有患儿完善RNFL厚度测量,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高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02.36±10.33μm,中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06.52±9.46μm,轻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12.66±9.79μm。高度近视组较轻度近视组儿童平均RNFL厚度变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相比,RN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方象限,高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RNF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组各象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度近视患者平均R较轻度近视组明显变薄,且在下方象限高度近视与中度近视组较轻度近视组均明显变薄。在对近视儿童的诊疗过程中,我们应当完善近视RNFL厚度检查辅助诊断,可为近视儿童的观察及随访提供客观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予以观察和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23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时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单眼远视但无弱视的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并且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92.4±20.4)um,对照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80.3±14.2)um,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比单眼远视但无弱视的患者要厚,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进行测量,对各类弱视的外周机制研究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关系以及瘦索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门诊体检正常者56例,分别测定其血清瘦索、空腹血糖、血脂含量,血压及体重指数(BMI)、腰围.同时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结果:颈动脉IMT与血清瘦索浓度星显著正相关(男r=0.41,P〈0.005,女r=0.44,P〈0.001),与BMI、腰围、年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男性收缩压(SBP)及女性舒张压(DBP)呈正相关(r=0.33-0.51,P〈0.05或〈0.001),剔除BMI后IMT后仍与瘦素呈正相关(r=0.43,P〈0.001)。结论:血清瘦素浓度与颈动脉IMT独立相关,提示瘦索可能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儿童青少年黄斑厚度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描述性研究。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昆明市儿童医院眼科的正常儿童青少年284例(568眼),年龄4~17(10.1±2.8)岁,屈光度为-8.00~+6.00 D。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其黄斑部直径6 mm范围内9个区域(A1-A9)的视网膜进行扫描并测量厚度。根据性别、眼别、年龄(≤10岁组、>10岁组)及等效球镜度(SE) (近视:SE≤-0.50 D;正视:-0.50 D<SE<+0.50 D;远视:SE≥+0.50 D)不同进行分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直径范围同一径向比较,双眼除了A7与A3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区域外环与内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同一直径范围内4个区域黄斑厚度比较,除了右眼A2和A3区、A7和A8区、A8和A9区,左眼A2和A3区、A6和A8区、A8和A9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左右眼间同一区域黄斑厚度比较除A2区、A8区外(t=-2.440,P=0.015;t=-2.220,P=0.027),其余各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间黄斑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显示,左眼A1区及右眼A1、A2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01;t=3.240,P=0.001;t=2.274,P=0.024),其他区域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屈光度数组间比较显示双眼除A6、A8、A9区黄斑厚度远视组最厚,正视组次之,近视组最薄外,其余区域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儿童青少年的黄斑厚度并不是均一分布,中心区(直径为1 mm)厚度最薄,内环(直径1~3 mm)厚度最厚,外环(直径3~6 mm)次之;内外环黄斑厚度颞侧最薄;不同性别、眼别间黄斑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区黄斑厚度随着年龄增长变薄;外环上方、下方、颞侧区域黄斑厚度远视组较近视组厚,其余区域无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下段厚度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晚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收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子宫下段的厚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厚度大于3毫米,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厚度小于3毫米。两组患者再次妊娠都是选择剖宫产的方式生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缩宫素总用量和产后大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的缩宫素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大出血的概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厚度对再次妊娠剖宫产患者的手术有较大的影响,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使用缩宫素的量和出现大出血的概率都不同,所以对再次妊娠想选择剖宫产方式生产的患者应该重点对患者的子宫下段的厚度的检查。
简介:目的评价通过B超测量面肌厚度的方法诊断面肌萎缩的可行性,并测量青年人面肌厚度的正常值,分析面肌厚度正常值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34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记录所有志愿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头围5种相关因素,用B超按设定方法测量每位志愿者双侧的额肌、降口角肌和降口唇肌,对测量结果及5种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从34名志愿者中随机选取5名,在1周后和2周后分别重复测量3组面肌,比较3次测量结果有无差异。结果①34名志愿者经B超测量3组面肌厚度,双侧额肌、降嗣角肌和降口唇肌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面肌厚度平均值为:额肌左侧(1.60±0.21)mm,右侧(1.62±0.22)mm;降口角肌左侧(2.60±0.50)mm,右侧(2.62±0.51)mm;降口唇肌左侧(1.51±0.23)mm,右侧(1.52±0.23)mm。②随机选取的五5名志愿者重复测量3次,3次面肌厚度测量结果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按性别分组,女性18例,男性16例,组间比较:男性3组面肌厚度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④体重指数与所测量的3块面肌厚度呈正相关性(P〈0.05),额肌、降日角肌、降口屠肌与体重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0.459及0.447;头围与面肌厚度无明显相关性。⑤选定的年龄段内(20-30岁)3组面肌厚度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证明20-30岁年龄段的青年人,面肌厚度不受年龄影响,该年龄段人群面肌厚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结论①B超测量面肌厚度具有可重复性和很好的稳定性;②正常青年人(20-30岁)双侧额肌、降口角肌和降口唇肌厚度无明显差异:③不同性别的正常青年人(20-30岁)面肌厚度有明显差异,男性的额肌、降口角肌、降口唇肌均较女性厚;④正常青年人(20-30岁)面肌厚度跟体重指数呈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脉压指数与股浅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心内科132例住院患者,对入选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股浅动脉内中膜厚度,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计算出冠心病患者脉压指数,对冠心病患者脉压指数与股浅动脉中膜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脉压指数高的患者股浅动脉中膜厚度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r=0.55,P=0.002);排除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的影响,偏相关分析显示脉压指数、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与股浅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55,P=0.00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nter法)显示脉压指数、收缩压与股浅动脉内中膜厚度正相关。结论股浅动脉中膜厚度在冠心病患者中显著增高,脉压指数是影响股浅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用于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40例有一次及以上剖宫产史的妊娠晚期孕妇(有剖宫产史组),另选取无剖宫产史的妊娠晚期孕妇40例(无剖宫产史组),两组孕妇均接受产前B超子宫下段厚度检测,并于剖宫产术中接受子宫下段厚度测量,对比分析各组术前B超检测与术中实际测量的子宫下段厚度结果,及两组之间的检测结果。结果无剖宫产史组产前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4.81±0.78)mm,术中测量厚度(4.51±0.71)mm,P>0.05,两次测量厚度无明显差异;有剖宫产史组产前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4.42±0.98)mm,术中测量厚度(4.31±1.02)mm,P>0.05,两次测量厚度无明显差异。无剖宫产史组平均子宫下段厚度均大于有剖宫产史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基本与实际厚度相同,且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普遍薄于无手术史的孕妇。
简介:目的:探讨性别差异与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及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665例(1250N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非接触眼压、角膜地形图、检影验光,按等效球镜原则将665例(1250只眼)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对不同性别之间的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8.11±29.26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7±0.37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2.43±1.19,角膜曲率k2均值为43.21±1.24;低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56.75±42.73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46±0.51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3.40±1.25,角膜曲率k2均值为44.28±1.28。中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43.68±32.25p,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2±0.37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2.31±2.76,角膜曲率k2均值为43.54±1.44;中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4.09±33.27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2±0.37kPa,角膜曲率k1均值为43.04±1.26,角膜曲率k,均值为43.98±1.35。高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8.49±30.53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2±0.46kPa,角膜曲率kl均值为42.55±1.40,角膜曲率k2均值为43.68±1.50;高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2.03±27.17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29±0.37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2.91±1.15,角膜曲率k2均值为44.08±1.21。结论:高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曲率高于女性,中高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非接触眼压高于女性。
简介:目的观察手动与自动两种切片方法和组织种类对实测切片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5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的肝、胰腺、胃及肺4种组织,各组织单独包埋制成蜡块,预设电动切片机的切片厚度刻度值为3、5、7、10μm,分别作自动和手动两种方法切片,所获得的薄组织片经二次包埋、切片、HE染色,TIGER图像分析仪测量切片的实际厚度。结果组织切片实测厚度受自动和手动两种切片方法的影响,切片机的切片厚度预设值低估了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真实厚度,自动和手动实测切片厚度分别比切片机预设切片厚度要厚29%~50%和48%~91%。结论自动切片与手动切片的切片厚度相差25%,二者相对误差为61%,自动切片获得的组织切片的厚度精度较高,优于手动切片。
简介:摘要:近视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视觉问题,对个体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近视防控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旨在为近视的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脉络膜厚度与近视发展存在一定关联,为制定个性化的防控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年龄对股骨颈骨密度和皮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前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骨密度检查,且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上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100例患者按照年龄段分为45周岁~55周岁组,55周岁~65周岁组,65周岁~75周岁组,以及>75周岁组,每个组别患者为25人。对这100例患者,通过超声骨密度测定法测定患者骨量是否正常或骨量减少,以及是否患有骨质疏松,通过测量患者的皮质比率从而对患者的皮质厚度进行评估,比较年龄对股骨颈骨密度和皮质厚度的影响。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患者的皮质厚度比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且患者的年龄越大,下降的趋势越为明显。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疾病困扰着中老年朋友,只有好的生活方式才能为中老年患者带来福音。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常参加锻炼,注意饮食均衡,减少因为年龄问题带来的骨科疾病的困扰。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前软组织厚度是否能用于困难气道的预测,找到适合中国人群的测量层面及软组织厚度临界值,并与传统气道评估方法比较预测困难气道的准确性。方法:141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3~88岁,ASA分级Ⅰ~Ⅲ级,术前测量颈围,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Mallampati分级,使用超声仪器测量患者5个层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包括舌骨平面、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甲状腺峡部平面及胸骨上凹平面。诱导后气管插管时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将Cormack-LehaneⅢ~Ⅳ级定为喉镜暴露困难。分析困难喉镜暴露组与非困难喉镜暴露组间各种评估方法的差异,计算超声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及临界值,比较各种方法对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准确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41例患者中,17例出现困难喉镜暴露(Cormack-Lehane分级Ⅲ~Ⅳ级)。困难喉镜暴露组患者甲状舌骨膜平面及声带平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分别为(2.43±0.50)cm和(0.98±0.21)cm,非困难喉镜暴露组分别为(2.08±0.39)cm和(0.87±0.20)cm,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甲状舌骨膜平面厚度与声带平面厚度之差结果也有显著差异[(1.46±0.40)cm∶(1.22±0.37)cm],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及两者平面之差的临界值分别为2.19、1.05和1.19cm。结论:超声测量的甲状舌骨膜平面颈前组织厚度、声带平面颈前组织厚度以及两者之差均可用于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SS-OCTA)观察正视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HT)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5—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6~12岁正视儿童63例。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使用SS-OCTA测量黄斑区的CHT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根据ETDRS分区将图像划分为3个环区:黄斑中心凹区(直径0~1 mm)、内环区(直径1~3 mm)和外环区(直径3~6 mm)。均纳入右眼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个环区和内、外环区的上方、颞侧、下方和鼻侧4个区域的CHT,并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个环区的CHT与性别、年龄、屈光度、父母屈光度、眼轴长度、瞳孔直径和CVI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和外环区的CHT分别为(320±58) (315±55) (299±47)μm(F=2.77,P=0.065),外环区的CHT比黄斑中心凹区的CHT薄(t=2.20,P=0.025),其余两两环区CH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黄斑中心凹区和内、外环区的上方、颞侧、下方及鼻侧共9个区域的CHT相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不同区域=19.20,P<0.001),在内环区和外环区的上方、颞侧、下方和鼻侧4个区域的CH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内环区=8.15,P<0.001;F外环区=43.11,P<0.001),均是鼻侧最薄。经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的CHT均与瞳孔直径相关(β=14.31,P=0.035;β=13.88,P=0.039);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和外环区的CHT均与对应环区的CVI相关(β=264.60、335.87、463.22,均P<0.001)。去除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和外环区的CHT均与对应环区的CVI呈正相关(β=233.96、306.93、429.25,均P<0.001),其中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的CHT与瞳孔直径呈正相关(β=18.32、17.56,P=0.023、0.027);内环区和外环区的CHT与性别有相关性(β=24.92、23.50,P=0.043、0.038);外环区的CHT与年龄呈正相关(β=10.71,P=0.025);与其余参数间无相关性。结论:6~12岁正视儿童黄斑外环区的CHT比黄斑中心凹区的薄,且内、外环区的鼻侧最薄。男性、年龄越大、瞳孔直径越大和CVI越大的儿童,黄斑各环区的CHT越厚。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评价通过观察颈动脉IMT来推测血压变异大小的作用。方法共125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有关参数、卧位-立位动作前后血压测量,根据IMT≤1.0mm与〉1.0mm分两组对比分析。结果在测动态血压的病例中,两组年龄、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24小时平均舒张压、脉压指数(脉压占收缩压比率)相仿,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和白昼收缩压变异性IMT〉1.0mm组大于IMT≤1.0mm组(P值分别为〈0.01和〈0.05),而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及所有舒张压变异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在测卧位.立位动作前后血压的病例中,IMT〉1.0mm组收缩压增高率大于IMT≤1.0mm组(P〈0.05)。结诊颈动脉IMT大者收缩压蛮异增大.活动可能是血压变异增大的促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