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6年间临床诊断为TIA的97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颈内动脉系统TIA组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治疗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中TIA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的几何均数为3.31d,发作持续时间为12.32min,发作持续时间是否超过1h与能否复发或进展为卒中无显著关系;TIA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梗死病史;CT发现脑梗死灶的阳性率为29.4%~50%,MRI阳性率为100%;随访89例患者3个月发现,脑梗死发生率为4.5%;两组患者在发病到就诊时间、持续时间、危险因素、CT阳性率及脑梗死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存在共同的临床特征,多数TIA患者不能及时就诊,发作持续时间几何均数接近文献报道水平;发作持续时间是否超过1h不影响3个月预后;CT阳性率低于MRI.早期积极治疗可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影响。方法将85例短暂脑缺血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短暂脑缺血发作的高危因素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短暂性脑缺血 影响
  • 简介:摘要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短暂的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其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加大研究力度。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2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组后,其中观察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总有效率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更高,且随访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综合护理 复发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DSA检查的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住院患者共49例,观察患者前后循环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分析TIA与脑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81.63%)存在不同程度的责任血管病变,其中颅内段狭窄28例(57.14%),颅外段狭窄10例(20.4%),动脉瘤1例(0.02%),烟雾病1例(0.02%)。结论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是TIA的常见原因,DSA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对指导有效治疗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6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TIA发作中止,14d内无复发;4例14d内仍有TIA反复发作,但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仅2例出现皮下注射部位紫癜,停用后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不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解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广大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达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81例短暂脑缺血患者,其中,男性44例,年龄在44-71岁之间,女性37例,年龄在52-81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短暂脑缺血。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39例,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42例患者中,治愈23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2%,对照组39例患者中,治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2.1%。结论在治疗短暂脑缺血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临床诊断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诊治短暂脑缺血患者的临床体会,为临床对短暂脑缺血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治疗的42例短暂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病历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出诊断和治疗的要点;结果42例患者经我院诊治后,患者均痊愈出院,且随访3个月未复发短暂脑缺血疾病;结论我院使用的短暂脑缺血的诊治方法具有显著疗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方法。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诊断治疗 临床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采用内科综合护理措施)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2.9%、护理满意度100%,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71.4%、护理满意度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均未出现跌倒、坠床等事故,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短暂脑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6例短暂缺血发作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短暂脑缺血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对侧单瘫或轻度偏瘫15例、对侧意识不清晰或感觉障碍14例、视力障碍或失语1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共有21例,占45.7%,椎底动脉系统TIA共有25例,占54.3%。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结论偏瘫、失语及视力下降等均为短暂缺血的临床表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于我科住院的TIA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降血脂及阿司匹林口服,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TIA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低分子肝素钙 阿司匹林
  • 简介: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是指缺血引起的短暂脑局灶功能或视网膜功能缺损,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传统定义的TIA所致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应在24h内完全消失,但随着临床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尤其是缺血性卒中起病早期溶栓治疗的应用,国内外有关TIA的时限和处理方面的争议日益增多,值得神经脑血管科医师高度重视.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发作时限 临床表现 卒中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 2016年 4月~ 2018年 10月收治的 56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采用内科综合护理措施)各 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92.9%、护理满意度 100%,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71.4%、护理满意度 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均未出现跌倒、坠床等事故,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68岁。因“发作右侧肢体抖动1d”于2010年3月17日入院。患者在入院1d前外出散步时突发右侧肢体抖动,右上肢和下肢同时受累,以右手抖动最为明显。发作时伴有右手指尖发麻,无明显右侧肢体乏力,无言语障碍和意识障碍。持续约5min,之后症状完全缓解。当日共发作3次,发作形式和持续时间均相仿。发作前无任何先兆,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肢体抖动 肢体乏力 意识障碍 言语障碍 完全缓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